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子发烧友网”,【作者】梁浩斌。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2024年,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可以说贯穿了全年,国家统计局在春节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增速相比2023年增加1.2个百分点。
而工业产值的增加,一方面是来自去年出口高增长为制造业带来的驱动,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政策驱动,也让一些高新技术制造业也得到更大幅度的增长。
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光伏、机器人领跑
从细分领域来看,在2024年新能源汽车依然是最亮眼的行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量同比增长38.7%。在新能源汽车之外,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都较高,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集成电路产品产量为4514亿块,同比增长22.2%;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5.7%和14.2%,在整体工业增速中领跑。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万辆和1286.6万辆的里程碑,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占到国内汽车总销量的40%以上,相比2023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
实际上,去年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就首次单月突破50%,也就是说在7月销售的所有乘用车新车中,有超过一半是新能源汽车。而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高增长的背后,从数据中可以发现插电混动汽车表现亮眼,虽然从产量上看,纯电车型增长也达到15.7%,但占比从去年超过70%下降至60%;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产量增长高达78.1%,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比从不到30%提高至40%,反映出市场需求的转变。
去年美国不断加码的封锁和制裁,则带动了国内集成电路的产能需求。实际上,由于全球电子制造业目前依然依赖于国内产业链,在美国制裁聚焦7nm以下先进制程设备和材料进口限制,而中国在28nm及以上成熟节点产能占全球比例较高,加上2024年扩建产能集中释放,填补了欧美IDM厂商向高端转型后的市场空缺。
另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中国的爆发式增长,车载芯片、功率器件、传感器等成熟制程需求大增,欧洲汽车芯片大厂,包括ST、英飞凌、恩智浦等纷纷布局中国本土产能,这也带来了中国集成电路出口的大幅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集成电路出口占比越来越高,从2020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31%,这或许反映出产业链条的转移现状,一些制造业下游环节转移到东南亚国家,而上游的集成电路等产业链,则逐步转移至中国。与此同时,下游制造业的转移,也规避了对欧美出口的一些关税壁垒,最终的消费者依然是在欧美市场。
去年下半年,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行业取得不小的突破,国内外机器人公司纷纷推出新品,甚至有些人形机器人产品已经进入工厂工作。不过从规模来看,人形机器人目前主要还是以科研为主要用途,比如宇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高校采购,高校采购用于开发机器人控制算法。
不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增长,倒是给工业机器人带来了更多的需求。去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4.2%,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庞大产业链的需求,包括主机厂组装、上游电池等制造,在产能需求下不断提高自动化率,比如宁德时代的电芯制造产线自动化率几乎实现100%自动化。
除了上面提到的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等,去年国内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产量也继续保持增长。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手机产量16.7亿台,同比增长7.8%,其中智能手机产量12.5亿台,同比增长8.2%;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3.4亿台,同比微增2.7%。
集成电路设计收入增速加快,本土企业仍有增长空间
IC设计在半导体产业中作为芯片价值链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这个环节的收入状况也值得我们关注。根据工信部此前公布的数据,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收入3644亿元,同比增长16.4%。作为对比,2023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收入3069亿元,同比增长6.4%,即2024年国内的集成电路设计业增长速度有所加快。
Gartner最近的数据显示,全球半导体收入总额达6260亿美元,同比增长18.1%。虽然从数据来看,国内的IC设计业收入增速要落后于全球半导体市场,不过从去年全球前十的半导体供应商收入可以看到,受到AI需求爆发的影响,包括AI算力、HBM等的需求暴增,带动了三星、英伟达、SK海力士等厂商收入的大幅增长。比如三星电子在2024年财报中,内存业务是核心增长引擎,销售额同比增长91%,带动整体收入达到665亿美元,同比大增62.5%,一举超越英特尔登顶全球第一。
同样,SK海力士2024年全年收入约428亿美元,同比增长86%。其中,虽然整个2024年存储器市场需求呈现整体疲软,但受到AI算力卡对HBM的需求增长,全年HBM销售额增长超过4.5倍,成为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动力。
美光同样是英伟达HBM的供应商之一,去年收入同比增长72.7%,一举攀升到全球第六。
在这一轮AI浪潮中最大的受益者英伟达,在2024年收入同比暴增83.6%,收入仅次于英特尔排名全球第三。
不过在AI受益的GPU、HBM之外,实际上高通、博通、AMD、英特尔、苹果等芯片巨头的大多保持个位数增长,这也意味着全球半导体市场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头部AI产业链厂商,尤其是存储和GPU。
因此实际上国内IC设计业在受限于AI算力所需的先进制程的情况下,能够取得16.4%增速已经较为不易。延续这个思路,未来在逐步解决先进制程的困境后,HBM、GPU等本土化需求,也将给国内厂商带来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小结
2024年是中国高新技术制造业蓬勃发展的一年,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不仅促进了工业产值的全面增长,更是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光伏和机器人等关键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面对国际环境的挑战,特别是美国对先进制程技术的封锁,中国通过扩大成熟制程产能、加强本土产业链建设以及开拓新兴市场,成功实现了相关产业的稳步前进。尤其在集成电路领域,尽管面临技术壁垒,但凭借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转变,设计业收入增速加快,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潜力。
展望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可能会放缓,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有望加速落地的脚步,而这些产业的发展,同样将会继续推动本土集成电路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从追随者转变出更多的创新者和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