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作为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的核心方向,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随着技术研发不断深入推进,产业生态逐步完善,2024年我国乘用车L2级及以上智能辅助驾驶的渗透率达到55.7%,智能驾驶正从概念逐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汽车热管理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性能的核心保障,迎来爆发式增长机遇。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新能源汽车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当前,数智化技术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智能驾驶、智能制造到智慧出行,数智化正重塑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智能化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与用户体验,更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以下简称“新版《安全要求》”)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
智驾,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造车“新势力”中十分流行的词语。“智驾系统”“智能驾舱”“高阶智驾”等概念不断涌现。但是,在专业术语中,并不存在“智驾”概念。无论是国际常用的的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制定的标准,还是中国的国家标准,都不存在“智驾”一词。
全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代表,被认为是动力电池产业竞争的关键“制高点”,对产业具有颠覆性影响。
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革命浪潮,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领跑。这场新四化的变革,不仅让中国和其它国家拉开差距,同时也重塑了国内的经济地理版图。
国产SiC上车,从模块到功率MOSFET,已经逐步达成目标,接下来更多本土SiC厂商的产品落地,将助力SiC主驱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加速渗透。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池回收利用委员会产业研究部预测,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到82万吨,自2028年起,退役量将超过400万吨。随着退役量的迅猛增长,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产值也将水涨船高,预计将超过2800亿元。
在3月29日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高层论坛上,来自国务院国资委、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多个部委的领导密集发声,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释放出一系列积极的政策信号。
随着全球进入到新能源时代,对下一代电池技术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而固态电池成为目前既定的方向,吸引到了众多玩家的目光,但固态电池想要商用还需时间,最早可能要等到2027年。而这段空白时间,让半固态电池成为当前最佳的动力电池选择。
全民智驾激战正酣,比亚迪又搞了个大动作,直接向电动车的"续航焦虑"宣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