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有望成为AI Agent商业爆发元年,预测AI Agent的应用市场将达到数百亿美元规模。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AI产业的下一个大阶段拉开序幕,从而带动AI算力产业链从训练端军备竞赛主导进阶到推理端应用、商业循环主导的新周期,AI Agent的崛起正重塑AI产业链。
Meta公司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模型SEAMLESSM4T,能够实现36种语言之间的近即时语音翻译。该模型采用创新方法,利用互联网音频片段避免了繁琐的数据标注。这一突破性技术有望简化多语言交流,但仍需解决噪音环境、口音等挑战,并关注技术可能带来的偏见问题。
虽然不确定翻译是否百分之百准确,但至少目前看来,结果非常「人性化」。我发现,小红书的翻译功能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基于大语言模型(LLM)提示词实现的。
AI云是面向企业AI落地需求全栈升级的云,更是云计算在AI时代的延伸。这样的新趋势正在席卷全球AI领域,引领一场新的变革。
从这个侧面看中国大模型产业,一个越来越清晰的事实是,“百模大战”正加速退潮,从初创企业到大公司,几乎所有的玩家都在思考:在大模型和AI的浪潮中,自己应该承担怎样的角色,技术该如何更好落地、该聚焦国内市场还是出海,以及如何创造出差异化价值。
云服务巨头则以一种标准制定者,以及顶级大模型团队背后力量的角色出现,成为市场中隐形的力量。在他们的主导下,过去IaaS、PaaS、SaaS的角色分工,在AI时代被芯片层、框架层、模型层和应用层取代,又迅速进化为基础设施、工具和应用的新“三层架构”。
从长远来看,英伟达软件和云服务有望创造1500亿美元的营收。这一数字超过了英伟达或AWS目前的年营收额。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的部署,在12月26日至27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部署了2025年重点任务,提出将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和重点场景应用。
随着芯片算力的持续提升,AI Agent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逐渐成为常态。通过手机底层系统级AI,AI Agent将在人机交互和意图识别方面取得显著进步,能够更加精准地理解用户需求,主动完成任务,并成为用户高度定制化的私人助理。这一趋势将成为品牌维护用户群体的核心护城河。
历史上第一次有公司会连续开 12 天的产品发布会——当 OpenAI 宣布这个决定之后,全球科技圈的期待值被拉满了。但直到发布会接近尾声,「就这?就这?」一位 AI 从业者如此表达他的观感。
12月19日消息,有报道称,苹果正在和腾讯、字节跳动商谈,将两家公司的 AI 模型混元(元宝)、豆包大模型整合到在中国销售的 iPhone 设备中,但谈判仍处于早期阶段。在此之前,苹果 AI 与百度合作消息不胫而走,但如今却说明两家企业合作存在一定阻碍。
机器学习模型虽然功能强大,但可能会出错,并且通常难以使用。为了帮助用户了解何时以及如何信任模型的预测,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解释方法。然而,这些解释往往十分复杂,可能涉及数百个模型特征,有时还以多层次的可视化形式呈现,这让缺乏机器学习背景的用户难以完全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