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静观数智”,【作者】静姐。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AI大模型正逐渐成为科技领域的热点。自2022年OpenAI发布ChatGPT以来,AI大模型逐渐走入公众视野,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2023年被视为中国大模型的发展元年,国内厂商、科技巨头、科研院所和初创公司纷纷部署自己的大模型,力图在这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本报告将深入分析国产AI大模型的发展历程、应用落地情况,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AI大模型的发展历程
1.早期探索
AI大模型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1950年,图灵在其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标志着人工智能行业的开端。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人工智能”的概念被首次提出,AI正式进入公众视野。21世纪初,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大数据的崛起,AI大模型开始从无到有,从简到繁快速被发掘和发展。
2.技术突破
在AI大模型的发展过程中,深度学习架构的优化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发掘一系列大模型架构的潜力,AI技术逐渐向仿生的形态演化。专家系统、决策树、SVM等模型在不同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而神经网络的快速发展则推动了AI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的应用。
3.规模化应用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AI大模型开始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日本富士通推出具备语音识别功能的PC,到苹果和IBM推出预装AI软件的个人电脑,AI技术逐渐渗透到家庭和应用市场。进入21世纪后,神经网络的发展推动了AI在图像识别领域的商业化应用,搜索引擎也成为AI赋能互联网行业的标志性产物。
二.国产AI大模型的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
在OpenAI发布GPT-2大模型后,国内互联网科技厂商也开始纷纷布局AI大模型。2020-2022年间,国内多家科技巨头和科研院所相继发布了自己的大模型。ChatGPT的发布更是掀起了一波发展热潮,促使国内厂商加快追赶步伐。
2.快速发展
2023年,国产AI大模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百度、阿里、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大模型产品,科研院所和创业公司也积极参与其中。截止2024年4月,中国的大模型数量已近200个,通用大模型数量达到40个左右。
3.政策驱动与技术创新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发布多项支持政策。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AI大模型的应用落地。在多方押注和资源投入下,国产AI大模型的技术水平快速提升,涌现出多种优化算法和并行计算技术,显著提高了训练速度和效率。
三.国产AI大模型应用落地情况
1.应用市场概况
截止2024年6月15日,中国大陆地区已上线多款AI大模型应用。这些应用覆盖了智能问答、搜索、写作、翻译等多个领域,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智能服务。根据点点数据统计模型核算,2024年上半年,国产AI大模型应用的下载量和月活量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2.热门应用分析
《豆包》是字节跳动旗下的一款AI大模型应用,依托抖音的庞大用户和流量优势,其下载量和月活量均位居榜首。百度《文心一言》则凭借其在搜索引擎领域的深厚积累,同样拥有庞大的用户体量。《天工AI智能助手》、《讯飞星火》等应用也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3.特色产品用户分析
以《豆包》和《文心一言》为例,两款应用的用户结构、兴趣偏好和使用习惯均有所不同。《豆包》的用户主要来自抖音平台,以青壮年为主,兴趣偏好广泛;《文心一言》的用户则更加广泛,以男性为主,青少年占据更多比例。这些差异为AI大模型应用的精准营销和用户体验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国产AI大模型应用未来发展趋势
1.多模态大模型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多模态大模型将成为国产AI大模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多模态大模型能够结合文本、图像、音频等多种模态信息进行学习和理解,从而提高人工智能的智能化水平。未来,多模态大模型将在具身智能、自动驾驶等领域开拓新的应用场景。
2.垂直领域产品化
基础大模型的发展为应用层的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未来,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将聚焦于垂直领域的应用产品开发和推广。通过找准市场上尚未满足的需求,快速推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实现快速盈利和市场扩张。
3.商业化模式探索
当前国产AI大模型落地产品尚处在低商业化水平阶段,收费模式单一,转化和留存率较低。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探索出更好、更合适的收费模式将成为推动AI产品商业化水平加速的关键。
总结
国产AI大模型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其应用落地和商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未来,随着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垂直领域产品化的加速以及商业化模式的探索,国产AI大模型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