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河南工信。
近日,河南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3年河南省数字化转型战略工作方案》,目标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力争突破8000亿元,先进计算、软件产业规模均超过500亿元。在电子核心产业、新兴数字产业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做强郑州数据交易中心,推动公共数据产品进场交易。
打造5G精品网络,5G基站总数突破18万个,推动5G网络向农村延伸,争创5G行业虚拟专网先导区。全省数据中心机架数超9万架,郑州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总带宽扩容至2120G,打造全国重要的信息通信枢纽和信息集散中心。
加快推动5G技术规模化应用,全省5G应用项目突破2000个。加速标识解析服务行业规模化应用,培育建设150个智能工厂(车间),10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培育10个左右细分行业、特定领域和产业集群平台,争创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
加快数字经济领域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建设,新增2~3家创新中心;推动3万家企业深度上云,引进培育一批优势数字化转型服务商。
具体内容如下
2023年河南省数字化转型战略工作方案
为深入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工作方案》(豫办〔2021〕41号),推动全省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实现数字强省建设取得新突破,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加快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面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持续优化数字产业生态体系,努力建设数字强省,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数字化转型战略深入实施,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核心产业壮大为突破、融合应用创新为引领、数治能力提升为关键、数字生态优化为保障的“五位一体”格局进一步成型。
——数字基础设施进一步升级。打造5G精品网络,5G基站总数突破18万个,推动5G网络向农村延伸,争创5G行业虚拟
专网先导区。全省数据中心机架数超9万架,郑州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总带宽扩容至2120G,打造全国重要的信息通信枢纽和信息集散中心。
——数字核心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力争突破8000亿元,先进计算、软件产业规模均超过500亿元。在电子核心产业、新兴数字产业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做强郑州数据交易中心,推动公共数据产品进场交易。
——产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深化。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互联网+农机作业”;加快推动5G技术规模化应用,全省5G应用项目突破2000个。加速标识解析服务行业规模化应用,培育建设150个智能工厂(车间),10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培育10个左右细分行业、特定领域和产业集群平台,争创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物流、金融、电子商务、文化等领域数字化转型步伐持续加快。
——数字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建设省级城市运管服平台,教育、医疗、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智能化应用不断深化;创建10个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统筹整合省市两级政务云平台,建设政务云备份体系,建成“一朵云”综合管理平台,推进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豫事办”(二期)、省级“互联网+监管”系统(二期)项目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务治理“一网智管”。
——数字生态体系进一步优化。加快数字经济领域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建设,新增2—3家创新中心;推动3万家企业深度上云,引进培育一批优势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不断增强,数据安全保护体系初步建立,网络安全风险事件处置反馈率不低于90%。
三、重点工作
(一)全面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1.持续优化网络基础设施。一是推进5G基站规模部署。加快建设5G精品网,力争5G基站总数突破18万个,拓展5G覆盖范围,提升典型场景网络服务质量,争创5G行业虚拟专网先导区。二是加快互联网骨干网络升级。郑州直联点计划扩容互联带宽200G以上,进一步扩大流量疏通区域。实施“双千兆”网络协同工程,重点场景、热点区域、农村热点5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新增10G-PON及以上端口30万个。三是实施IPv6流量提升专项行动。推动老旧家庭网关设备升级替换工作,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外网IPv6规模部署,全省教育城域网、高校校园网完成IPv6升级改造,鼓励省属高校开展IPv6单栈部署试点工作,持续推动省交通运输行业新建系统IPv6部署应用。(责任单位:省通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厅、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厅、交通运输厅)
2.统筹布局数据和计算基础设施。一是加快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持续加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数据中心建设投入,推进中国移动(河南)数据中心、中国移动(河南郑州)数据中心、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中国电信中部数据中心等超大型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推进郑州、洛阳构建超大型绿色数据中心集群,支持地市建设一批新型数据中心,推动创建一批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制定政务云平台整合方案,推进新建政务云平台基于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二是构建计算中心应用生态。加强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建设,围绕生物育种、精准医学、气象环保等领域培育一批超算重大应用。开展智能计算中心布局,搭建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和集成应用。(责任单位:省通信管理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局)
3.优化提升融合基础设施。一是推进交通设施智能化。开展现役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试点,推动全省普通干线公路道路资产数字化,完成3000公里国省道局部重点路段更新数据提取入库。积极发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加快示范工程建设,完善城市配送节点体系,建设城市货运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二是推进能源设施智能化。完善覆盖全省的智能充电设施网络,新建智能充换电站1000座以上、公共充电桩8000个以上,建成县域充电示范站100个以上。加快电网数字化转型,全省智能变电站覆盖率超过50%。三是推进生态环境设施智能化。完成全省重点涉气行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设备的电子运维、参数上传等智能化改造,持续推动水利感知网络建设,构建“空天地”一体化信息采集和数据汇集系统,基于“水利一张图”打造水利综合监管一体化平台,深入推进“一河四库”数字孪生流域试点工作。(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发展改革委、水利厅、生态环境厅)
(二)壮大提升数字核心产业
4.加快发展新兴数字产业。一是培育壮大软件服务业。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构建政务、金融、医疗、教育、工业等领域软件产业生态体系;以郑州金水科教园区为重点,加快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芯片及组件、网络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打造全国重要的网络安全产业集群。二是培育发展元宇宙产业。支持郑州市争创国家元宇宙创新应用先导区,加快省元宇宙科创产业园和过渡空间建设,引进落地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研发机构和企业,启动元宇宙数字空间基础平台建设,建成30个示范应用场景,努力打造全国元宇宙产业发展高地。三是培育发展区块链产业。以郑州市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建设为引领,加大省区块链产业园区投入力度,汇聚一批行业区块链应用平台型企业,培育孵化一批应用服务平台;加强加密算法、共识机制、智能合约、侧链与跨链等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快“星火·链网”(漯河)骨干节点建设。四是培育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加快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中原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建设,拓展“智能+”应用领域,深入推进郑州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20个深度应用场景和高水平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五是培育发展卫星产业。统筹推进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中心河南分中心、航天枢纽港等建设,制定《河南省遥感卫星数据统筹与影像成果共享管理办法》,构建部署河南省卫星影像管理及分发服务平台,完成北斗物流送货线路优化管理系统建设。(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科技厅,省委军民融合办)
5.重点突破电子核心产业。一是拓展先进计算产业规模应用。制定推动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建设全国重要的信创产业集群,加快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建设,提升“Huanghe”本土品牌,构建全国领先的鲲鹏计算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龙芯中原总部、龙芯(鹤壁)生态产业园、联想信创打印机终端等项目建设,推动自主可控计算产品在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应用示范,支持超聚变全球总部基地及研发中心建设,组织开展产销对接合作,打造先进计算产业生态,提升信创和先进计算产业发展水平。二是巩固智能传感器产业优势。推动MEMS研发中试平台建设,构建智能传感器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发展基于MEMS的新型智能传感器,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建立健全智能传感器协同发展机制,加快“一谷多园”协调发展,高水平举办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持续开展产销对接活动,深入推进传感器产品在我省的应用示范。三是突破发展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在靶材、电子特气及湿化学品、玻璃基板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进关键配套产业发展。推动成立全省光电产业联盟,支持联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发挥各自优势,支持南阳中光学集团与豫信电科深度合作,推进光学零部件制造基地建设,提升整机整装能力,打造国家级数字光电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北斗车载终端等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四是布局半导体产业。在碳化硅、氮化镓、金刚石等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光通信芯片、传感芯片等领域加大技术攻关力度,重点推动省科学院集成电路所建设,出台半导体产业示范园区认定管理办法,推进半导体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
6.培育发展数据服务产业。一是发展数据交易服务。研究起草省级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管理办法,做强郑州数据交易中心,推动公共数据产品进场交易,数据交易量位居全国前列,开展数据资源调查,推动政务数据、公共数据、社会数据采集与归集。二是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开展DCMM贯标试点工作,加强郑州、开封、洛阳、新乡、许昌等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试点城市建设,探索开展数据确权、利用共享和回流、定价、交易等尝试,在物流、农业等优势领域建设一批数据价值化应用场景。开展首席数据官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培育高水平数据人才队伍。(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局、发展改革委)
(三)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7.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一是加强数字农业技术应用。组织实施“河南省2023年智能农机作业补贴试点项目”,探索开展作业补贴的范围和模式,建设完善“河南农机云平台”,对参与项目的农机开展信息化作业监测,动态监测全省主要农作物长势、旱情等,完成监测报告不少于10期,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科学数据支撑。二是拓展农产品数字营销。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功能,加大推动生产经营主体入网力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提升农村电商应用水平,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全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左右。三是开展乡村治理数治探索。指导济源市、新密市、长垣市、林州市、孟津区等5个全国乡村治理试点县率先开展数治探索,依托“耕耘者”振兴计划,培训乡村治理业务骨干。(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商务厅)
8.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一是实施智能制造引领工程。培育建设150个智能车间、智能工厂,10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3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0家服务型制造标杆企业,推动300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完善数字化转型相关数据库。面向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开展数字化分级评价,遴选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区。面向重点行业开展数字化诊断服务,创新平台赋能、项目打包贷等模式,推动企业加快改造提升。二是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持续推进洛阳、许昌、漯河、新乡、鹤壁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加速标识解析服务行业规模化应用,推动主动标识载体规模化部署。争创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遴选培育10个左右细分行业、特定领域和产业集群平台,加快各种层次平台互联互通和应用推广。围绕能源管理、节能降碳等典型场景,培育推广“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解决方案和工业APP。开展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活动,推动工业互联网向地市县域落地普及。三是实施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工程。围绕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培育100个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新模式项目,推动企业生产方式、企业形态、商业模式变革。大力推进5G在工业互联网、农业、车联网、北斗、智慧矿山、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文旅等领域融合应用,打造一批5G应用标杆,全省5G应用项目突破2000个;鼓励运用5G技术加快相关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改造。(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通信管理局、发展改革委)
9.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一是发展智慧物流。构建完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国家级、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提升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实现年多式联运量85万标箱,同比增长15%以上。加快安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智能化改造,建设平顶山舞钢公铁智慧物流港、鹤壁白寺智慧物流园、漯河临港智慧物流产业园,创建国家级智能仓储物流示范基地。二是发展电子商务。推动电子商务在促进流通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带动就业创业、扩大消费、培育外贸增长点、抗疫保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培育孵化市场主体3000家以上,认定支持10家左右省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和人才培训暨企业孵化平台。三是发展智慧金融。提升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功能,优化线上银企对接活动,鼓励金融机构依托大数据创新开发金融产品,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四是发展智慧文旅。加快沉浸式数字文旅体验项目开发,升级文旅数字场景规模和场景应用,建设一批智慧景区、智慧博物院,完成120家景区客流、车流预约数据与省智慧文旅应用开放平台对接。(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局、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保监局)
(四)全面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
10.全面建设数字政府。一是加快政务网络和政务云建设。制定实施《河南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和“一朵云”“一张网”“一道墙”等三个专项方案,全面提升我省数字政府建设效能,建设省“一朵云”综合管理平台。完成省市两级政务云平台统筹整合和政务云备份体系建设,全省80%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建立云资源审核等制度和云平台标准体系,完成电子政务外网骨干网络升级和市县两级专网整合任务。二是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和协同效能。加快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豫事办”(二期)建设,全面实现“平台之外无审批”。进一步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提升“跨省通办”服务效能。推进电子证照应制尽制、互通互认,新增50项高频事项免证可办。(责任单位:省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局)
11.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一是加快智慧城市平台建设。推进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完善和拓展相关标准、技术规范、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开展8个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评估,实施郑州数字航空港、鹤壁5G智慧城市等重大项目,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管、智慧安防等领域推广一批典型应用场景。二是创新城市服务方式。推动各地全面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完善社区综合管理平台,拓展便民、养老、安居等服务,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加快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专项交通强国试点建设,建成河南省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服务平台。优化完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全省70%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与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持续推进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培育2—3个5G+数字影像应用场景示范。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实施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校园提升行动,加快建设省“互联网+教育”一体化服务平台。完善拓展智慧养老平台,丰富“订单式、菜单式”等各类居家养老服务功能。(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自然资源厅、教育厅、卫生健康委、交通运输厅、公安厅)
12.全力打造数字乡村。一是完善乡村数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数据有序共享,建成并完善全省乡村振兴数据共享交换中心,加大防返贫监测帮扶数字化。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指导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进一步提升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组织有关县区积极申报国家第二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加快40个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建设,新创建10个省级示范县,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二是提升乡村数字治理能力。统筹推进农村5G和4G网络覆盖、光纤宽带网络覆盖、网络提速提质、5G+智慧农业推广、网络信息惠民等五大工程,深化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各领域推广应用,打造一批示范标杆工程。提升农村电商应用水平,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功能,加大推动生产经营主体入网力度。(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通信管理局、文化和旅游厅,省委网信办)
(五)优化数字产业生态体系
13.构建协同创新体系。一是加快技术转化推广。鼓励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创新,认定一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促进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布局建设实验室技术向产品技术转移的中试平台,加快新产品试用和应用,形成以市场化机制为核心的成果转移扩散机制。加大政府对重大创新产品和服务、关键核心技术的采购力度。二是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加快数字经济领域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建设,新增2—3家创新中心,支持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搭建研究平台,加强黄河实验室、嵩山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建设,建立符合数字化转型趋势的技术创新体系。(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
14.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体系。一是持续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行动。推动3万家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关键环节广泛上云,提升信息化环境下核心竞争力。二是引进培育数字化服务商。引进培育10家左右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服务商,培育形成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中小企业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提炼一批聚焦细分行业规范高效、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典型模式,打造一批“小灯塔”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样本,有效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中小企业能力。(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5.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一是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障。完善重大活动网络安全保障和突发网络安全事件工作预案,优化公共互联网应急响应机制,提高重大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应对能力水平。二是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加快形成覆盖重要网络节点和关键业务系统的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监测防御能力,着力增强大规模网络攻击防御能力,持续提升电信企业和重点互联网企业数据安全合规水平,加快推进省网络数据安全保护平台建设。三是加强网络安全机制建设。研究制定河南省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安全运维指南,明确安全运维任务,厘清建设单位、运维单位责任分工。推动《河南省网络安全条例》实施,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执法。提升网络安全应急响应能力,网络安全风险事件处置反馈率不低于90%。(责任单位:省委网信办,省公安厅、通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厅、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依托河南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数字化转型战略推进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研究部署重点工作、督促落实重要事项。组织全省数字化转型现场观摩,通过经验交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营造比赶超的良好氛围,促进数字化转型战略深入实施。开展数字化转型战略专项督查,调动地市和省直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政策引导。统筹省财政专项资金、产业发展基金,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应用示范加大支持力度。吸引市场化投资机构发起子基金或定向投资重点企业和项目,引进培育数字产业初创企业。鼓励各地根据发展实际,设立数字化转型战略发展专项资金,制定支持产业集聚发展、企业主体培育、创新能力提升等政策措施。
(三)强化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完善省级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库,依托“万人助万企”活动,加强资金、土地、人力资源、数据等要素保障,及时跟踪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梳理数字核心产业创新链产业链关键节点、龙头骨干企业、重点研发机构,制定产业链图谱、供应链地图,以重大项目建设牵引要素集聚、产业配套,加速项目落地见效。
2023年河南省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任务分解
文章转载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bN_bcSufvB2KnMInt7S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