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成为激发乡村经济活力、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抓手。在数字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数字化不仅是破解农文旅发展瓶颈的关键之举,更是实现乡村生态价值转化、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实践。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优势明显,顶尖人才占全国总量43%,拥有14家人工智能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新型研发机构。北京市紧抓机遇,立足首都定位,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
3月31日,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王彦青详细介绍了2024年我国数字产业及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成果,并宣布下一步将聚焦创新驱动、产业协同与国际合作,加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代表着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具有增长潜力大、生产效率高、发展质量好等特点,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经济和产业发展内外部条件变化要求我国加快培育新动能。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字基础设施不仅是数字经济的基石,更是推动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2025年,数字基础设施将在技术创新、市场应用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迎来重大变革。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了2025年第4号国家标准公告,正式批准并发布了《数字化转型管理 参考架构》国家标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为我国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标准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当前,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不断推进,数据的乘数效应得到充分释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行业形态。空天信息数据来自卫星、空基等不同的平台和传感器,具备全球覆盖、时空连续、多模态以及宏观、客观的特征。这使空天数据成为数字新基建的重要基础。
梳理今年报告中的热词可以发现,除了“发展”“建设”以及“经济”等高频词汇外,今年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一系列与信息通信技术(ICT)相关的新词,如“具身智能”“6G”“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这些新词不仅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前沿科技的高度重视,也揭示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中,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4 年)》显示,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3.9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9.8%,数字经济已然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随着行业领先企业在巴塞罗那的MWC展示他们如何推动移动通信,全球移动行业贸易组织GSMA的报告呼吁各国政府优先考虑促进投资的政策,以加速网络扩展、增强数字经济并支持持续的移动网络扩展和创新。
数据经纪人模式旨在围绕创新数据开发应用场景,构建包括了解用户需求、挖掘数据产品、构建数据模型、匹配市场需求等在内的全链路支撑体系。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数字经济的兴起,数据经纪人的业务范围逐渐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