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政策春风下的新蓝海

胡锦明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有1.5万亿元,到2035年将达到3.5万亿元。近年来,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全国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抢抓低空经济的发展机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工联网iitime”,【作者】胡锦明。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有1.5万亿元,到2035年将达到3.5万亿元。近年来,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全国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抢抓低空经济的发展机遇。

国家层面,2021年“低空经济”概念就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特别是2024年以来,“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更是被写入多项国家级政策文件,足见我国对这一领域的重视。同时,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工信部成立低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中国民航局成立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这一系列举措为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此外,《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核心法规的出台,也为低空经济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地方层面,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已有近30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以北京为例,其发布了《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上海市则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产业优势,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序推进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深圳、合肥、成都等地纷纷出台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专项政策,计划到2025年打造涵盖低空飞行路线、低空应用示范区等多个领域上百个示范项目。深圳市更是颁布了《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和《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形成了政策法律高度协同的“深圳经验”。

从发展现状来看,低空经济产业已初具规模。其产业链结构完整,涵盖了从上游的飞行器设计制造、中游的组装测试到下游的飞行服务和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目前,低空经济的四大类产业——低空装备产业、低空基础设施产业、低空管理保障产业和低空应用产业正互促互进,协同发展。而在应用方面更是涵盖了无人机、通用航空、低空旅游等多个领域。其中,无人机产业尤为突出。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机生产和消费市场,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物流、测绘、安防等领域。通用航空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包括短途运输、应急救援、空中游览等。此外,低空旅游项目逐渐兴起,成为旅游市场的新亮点。

虽然低空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超预期,但在空域管理、技术标准、安全监管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优化低空空域管理、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强安全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保障低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去共同解决。

展望未来,低空经济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在政策引导、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共同驱动下,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