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子报”,【作者】张维佳。
编者按: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电子报》特开设“奋进强国路阔步新征程”栏目,全面展现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
由我国光伏企业参与打造的巴基斯坦首个n型光伏电站项目
在沙特阿拉伯一望无际的海边沙滩上,连片的光伏面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是沙特阿拉伯首座采用光伏发电作为补充电源的大型综合海水淡化项目,其使用的高效光伏组件产品均来自中国。
而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比亚迪、蔚来、极氪等越来越多的“中国牌”新能源汽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基础薄弱,到占据全球多项第一,近年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的快速崛起,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强劲动力,成为中国制造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一张新名片。
占据全球多项第一
同服装、家具、家电等“老三样”一样,“新三样”也具有市场规模大、产能产量足、出口热等特点。
位于挪威克里斯蒂安桑市的蔚来中心
自2017年宁德时代登顶全球动力电池年度出货量冠军之后,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开始领跑全球,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锂电池生产国。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25%,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我国锂电产业延续增长态势,全国锂离子电池总产量达480GWh,同比增长20%,在全球装车量前10名的动力电池企业中,我国企业占据6席。
“中国牌”汽车的足迹更是遍布全球。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规模双双突破3000万辆,其中出口量达到491万辆,首次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接近千万辆,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今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35.2%,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第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零售占比首次超过50%,与燃油车“平分天下”。
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首位,为全球提供了70%的光伏组件。今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主要环节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了30%。
作为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产品的代表,“新三样”能够走出国门并被海外市场广泛认可,离不开技术创新的驱动。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智能化等关键技术和生产水平持续取得创新突破,走在世界前列。电池方面,宁德时代“千里续航”麒麟电池量产交付,并发布全球首个磷酸铁锂4C超充电池;第一款搭载半固态电芯、续航超过1000公里的智己品牌纯电轿车将上市发售;全固态电池频传出新突破,中创新航、鹏辉能源等电池企业接连发布全固态电池新品,并宣布最早于2025年启动小规模生产。智能化方面,大模型“上车”不仅将智能座舱体验提升到新高度,还为智能驾驶带来更多想象空间,“蔚小理”、小米等多家车企纷纷加码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实时观察、动态调整泊入机械库位等超高难度功能。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持续提升,L3车型上路通行试点开始落地实施。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发展迅速,正在引领着全球向电动化转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指出,不仅是电动化,我国在汽车智能化方面也取得了优异成绩,自动驾驶的政策推进速度非常快,企业自主开发的自动驾驶产品拥有非常强的国际竞争力。
光伏产品同样在不断刷新电池实验室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今年7月,经欧洲太阳能测试机构(ESTI)认证,由隆基绿能自主研制的晶硅——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再次打破其此前创造的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世界纪录,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4.6%。此外,前不久,我国成功制备出兼具高能量转换效率与高运行稳定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标志着新一代光伏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产业生态圈加速形成
完善产业链与供应链体系是“新三样”走俏全球的底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如长三角地区,通过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形成覆盖动力电池、车载芯片、自动驾驶系统等智能汽车零部件的全生态链,一家新能源整车厂可以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形成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
比亚迪汽车元plus车型生产线
又如福建宁德,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TL)和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为龙头,吸引超200家“小巨人”配套布局,形成了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四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集群,年均增长30%以上。记者了解到,2012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的本土供应链企业只有80家左右,发展到现在,已有2000多家。目前,全球动力电池行业80%以上的核心供应体系都在中国。
“以上海为代表的华东地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产业集群,进而形成了汽车出口的规模效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长三角逐步集聚、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说道。
光伏行业也从最初的原料、设备、市场“三头在外”,逐步形成从工业硅、高纯硅材料、硅锭、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逆变器、光伏辅材辅料、光伏生产设备到系统集成、光伏产品应用等环节全覆盖的完整产业链。
“中国光伏出口能够取得亮眼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国内光伏产业本身的竞争力。我国光伏行业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供应链优势,产业配套完备、上下游形成联动效应,产能产量优势明显,这是支撑产品出海的基础。与此同时,二十年来,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创新,技术优势领先全球,为能够抓住国际市场机遇奠定了基础。”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