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沈阳四块科技。
区块链
区块链通过多方共识记录交易结果,在技术和机制上实现了可信、共识、防篡改能力,其关键核心技术有点对点通信、共识机制、加密算法、智能合约等。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深入,高性能、强隐私、互联互通等成为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着力点,关键技术进阶朝着应用端汇集。
2018年区块链技术被首次运用到天猫双11,包括钻石、奶粉、保健品等来自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件商品采用了区块链溯源技术。伴随着区块链技术在双11场景下的历练而不断成熟,技术也快速在公益溯源、商品溯源、城市服务、跨境支付、司法维权和供应链金融等六大业务领域落地。区块链技术让普通人在接受各种服务时省去不必要的中间流转环节,从而提升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NFT
NFT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的具有“不可替代”属性的代币,它可以与特定的数字或物理资产以及将该资产用于特定目的的许可相关联,用以在数字市场上的交易和出售。NFT的不可替代特性非常适用于表示数字商品的唯一权属性,用以数字权属凭证。
NFT真正崛起于2017年,主要得益于当时在以太坊热潮中推出的CryptoKitties,其具有突破性的创新点在于用户可以在该应用中创造新的NFT,自此NFT真正走入人们的视野。2018年OpenSea、SuperRare等平台纷纷建立,不但引领NFT项目再次蓬勃,也标志着NFT生态萌芽的建立。
2020年是NFT发展史上的爆发点(参见图表1),一方面由于虚拟货币市场的交易环境不断优化,另一方面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传统投资行业吸引力下降,NFT市场成为了当时部分投资人心中的“蓝海”。同年,数字艺术家Beeple耗时14年的作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在佳士得上拍出6934万美元天价,将NFT的发展推向风口。
央行数字货币
各国央行也注意到互联网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全球主要经济体65家央行中有56家在研究主权数字货币。
全球首个通用数字货币项目是瑞典央行于2020年2月开始试点的电子克朗(e-krona)项目。
中国人民银行在主权数字货币的推动方面开始发力,2020年8月,数字人民币在深圳开始小规模试点。数字人民币集成了加密货币的思想和优点,综合使用数字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支持交易不可篡改和不可抵赖。未来结合智能合约的跨境央行数字货币支付体系将打破现有以SWIFT为代表的国际支付电讯运行体系(参见图表2)。
2021年9月,在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支持下,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央行及阿联酋央行共同发布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的报告2,在分布式账本结构下,实现秒级交易、更低成本的跨境数字货币支付体系。跨境央行数字货币交易未来将不再需要SWIFT体系的支撑,其支付即结算的便利性,智能合约的可编程性更将带来更多的业务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