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岛:洞见未来,高能“岛核”带动周边

央广网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前沿性、战略性技术,正在全面重塑传统行业发展模式、重构创新版图和经济结构。但限于技术尚未成熟,应用成本过高,人工智能的工业应用尚未规模化。真实有效的场景应用成为产业发展的桎梏。

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有一个10万平米的神秘小岛,它承担着特殊的任务:国内首个“5G+AI”全场景商用示范园区、上海首批“AI+园区”试点应用场景、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穿过张江科学城南侧的川杨河,登上人工智能岛,一只脚就踏入了未来世界。天上的无人机、水下的机器人、陆地上的巡逻车24小时执行着环境监测和安全防范任务;AI垃圾分类箱、无人餐车、人脸识别视网膜摄像机;锻炼下肢的外骨骼、拥有超强学习能力的仿生手义肢、实时翻译成30多种语言的智能黑板……

实现这一切的,是居住在岛上的智慧“岛民”。

2018年4月,张江对外发布“人工智能岛”计划,快速形成了头部企业、创新企业、创新机构的集聚。2019年5月,张江人工智能岛成为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承载着集核心技术层、数字技术层、智能应用层为一体的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示范任务。人工智能从概念兴起到应用场景的落地,在浦东张江有了根植的土壤。

两年以后,这里形成了AI+家居、AI+智能医疗、AI+安防、AI+交通和AI+园区管理等30多个智慧未来的应用场景,集结了IBM研发总部、微软AI&IoT Insider实验室等跨国企业巨头,阿里巴巴上海平头哥、云从科技等独角兽企业,已然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AI产业新地标。

但它的“雄心”远不止于此。“由岛变区”,以10万平米张江人工智能岛为“极核”,辐射方圆1公里半径的张江科学城中部核心区,未来,这里将成为顶尖人工智能技术企业的核心聚集地,构筑巨大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

从1号岛民开始,物理空间里的化学反应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前沿性、战略性技术,正在全面重塑传统行业发展模式、重构创新版图和经济结构。但限于技术尚未成熟,应用成本过高,人工智能的工业应用尚未规模化。真实有效的场景应用成为产业发展的桎梏。

在洞察了AI企业的迫切需求后,为他们“造场景”的大胆想法很快演化成了人工智能岛的落地方案。进驻“岛”上的人工智能企业要形成产业链和伙伴关系,“岛”上既要有底层技术强大的全球巨头,还要有场景应用活跃的国内本土创新新锐,更要有更多丰富业态的成长性中小企业。

人工智能岛占地6.6万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三面临河,由21栋建筑构成。2019年1月17日,IBM中国上海总部及研发大楼正式启用,人工智能岛迎来了它的第一位岛民。

尽管早在1936年,IBM在中国的第一个办公室就落在上海,但IBM入驻人工智能岛前的考察仍然十分谨慎。张江集团招商服务中心主任赵栋回忆说,“引进IBM的过程有近一年之久,跨国企业对于园区办公、研发、生活环境的要求十分细致,团队对IBM进行了重点跟踪和服务。”

人工智能岛高举高打的定位,以及IBM等巨头的入驻,给其它头部企业传递了一个非常好的信号。很快,微软AI&IoT Insider实验室、阿里巴巴上海研发中心、英飞凌大中华区总部、图像识别领先企业云从科技等20多家跨国企业、国内独角兽和研究所接连登岛,人工智能岛迅速集聚了国内外顶尖的科技巨头和新兴独角兽。

仅仅一年半时间,“高光岛民”们的企业Logo纷纷挂上园区的大楼,人工智能岛内“数字技术层”的底座也日益坚实。“岛上企业都是生态参与者,相互之间能建立合作关系,释放人工智能的科技能量,成为张江乃至浦东的产业发动机。”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说,“建立从技术到产业的完整合作生态链,成功解决了以往一个大孵化器平台,但不同行业通常自说自话,孤岛现象严重的问题。”

聚焦赋能中心,打造AI生态的“热带雨林”

人工智能企业高度集聚,让上岛企业间逐渐发生化学反应——小企业接大企业的订单,大企业为小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大型企业和张江集团联手孵化小企业,园区负责基础服务导流,企业负责专业服务,普华永道AI联合创新中心、ABB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普洛斯科技创新中心等六个创新中心也应运而生。其中,IBM Waston Build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向国内企业提供了80门关于人工智能的课程,并承诺无论大中小企业,都可以免费使用IBM Waston提供的技术能力。

数百家企业间的化学反应将人工智能岛规划中的“智能应用层”具象成了岛内丰富的应用场景。以纷至沓来的AI企业为核心,多层级AI生态圈初见其貌,人工智能开始成为张江乃至浦东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作为张江科学城的重点区域之一,人工智能岛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创新要素完备、大中小企业元素丰富,从技术、产业研究到资本已形成联动效应。这些也吸引了跨国企业来岛上搭建生态孵化加速器。2020年7月,“红杉数字智能产业孵化中心”在人工智能岛正式启用。通过闭门投融资对接会等方式,红杉中国孵化中心在上海地区持续加码、近期密集投资了一批早期初创企业,包括沐曦科技、云豹智能、奔曜科技、杉互健康、卫瓴科技等。成立一年来,卫瓴科技已从5人创始团队发展到60人的团队规模,仅仅半年时间,卫瓴科技团队就从原来的几个格子间到现在“占领”了孵化中心的一整层楼。

由岛变区,高能“岛核”的辐射

几年来,张江人工智能岛走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袁涛构思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线图是,先建岛,再扩区,由点到面,再到全方位的立体辐射。

人工智能岛已集聚100多家企业,大企业有20多家,其余的70多家都是中小企业。但是,正如所有园区建设一样,人工智能岛的空间承载能力同样有限,很多晚到的企业只能“环岛兴叹”。2020年7月,张江提出了由“岛”变“区”的概念,为浦东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高能产业岛核的形成,对岛外的辐射越来越强。由于岛上的头部企业、服务机构和高校平台的吸引,很多想上岛而不能的企业主动聚集到环岛区域。由此在智能岛对面形成了一条人工智能街区,环岛的张江中区已经聚集了1000多家创新企业。人工智能企业之外,这个区域业态丰富,这里还汇集了百度、罗氏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

人工智能集聚区正构筑一个巨大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张江科学城聚集了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设施等一批世界一流的大科学设施,布局了李政道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等一批高水平科研创新载体,区域内在建的科学会堂等公共活动中心,将为张江人工智能集聚区提供学术交流和实践展示的最佳平台。科学会堂的建设将于2021年底完工,2022年一些大型活动甚至是国际性大会会场将选址于此。

至此,智能岛的人工智能路线图形成了闭环:产业高度聚集的“岛核”,辐射周边,吸引更广大的人工智能企业进驻环岛区域;智能岛与张江中区科学城富集的产业形态、科学设施联动,抬高人工智能产业能级与技术能力;中区优越的人居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充实周边社区,再把区内丰富的人工智能技术方案、产品布置到周边社区,让人工智能应用走进现实生活,为人工智能提供更多的落地机会。

作为浦东张江的人工智能企业聚集地,人工智能岛将承担起为传统产业赋能的创新策源地角色,像灵感不断迸发的大脑一样,与张江规模庞大的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航空、制造等产业“就近结合”,辐射赋能。

人工智能岛正一步步兑现其创建之初的约定,释放自己的高能“岛核”——使张江中区成为驱动整个张江科学城产业升级的动力区。根据规划,由“岛”变“区”后,张江人工智能集聚区的企业数可达到1200家;至2025年,张江人工智能集聚区预计企业数量将超过2500家。

由岛变区,产城融合,以人工智能岛为原点,AI的光芒正熠熠生辉。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