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情况看,新基建面临的技术短板是发展的软肋,也是攻关的重点。例如,在软件产品方面,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工业设计软件等;在集成电路方面,微处理,存储器,EUV光刻机等;在电子元器件方面,高功率激光器、半导体光放大器等;在半导体材料和设备方面,电子级多晶硅,电子气体等;在新型显示方面,8.5代及以上液晶基板玻璃、柔性OLED玻璃等;在网络安全方面,各种智能处理系统或终端的软硬构件存在泛在化的内生安全,这些重点技术,产品和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严重依赖进口。全球传感器有2万多种,我们只有6000多种。这些都是制约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技术支撑的不足,反映出科研路径和方法上的问题。这些年来,我国研发经费投入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2019年达到21737亿元,增长10.5%,占GDP比重达到2.19%,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超过欧盟15个国家的平均水平,比韩国的5.4%、日本的3.44%要低。但是,应该看到,我们的基础研究严重不足,2019年基础研究投入1209亿元,占研发经费投入的5.56%。这个数字与2018年有关国家数据比,美国是18.65%,韩国是25.77%、日本是22.14%,差距是倍数级的。科研领域长期受“跟跑”文化影响,缺乏“领跑”意识和跨越行动。我们的研发经费投入,主要向应用研究、试验发展倾斜,喜欢做“短平快”立竿见影和临门一脚的事情,久久为功尚未成为一种习惯。必须认识到,没有高水平、高强度的基础研究投入,就难以产生原创性的、颠覆性的科技成果,就难以形成自主的技术路线,技术标准,就只能沿着别人的灯塔航行,跟着别人的火把追赶。华为的5G研发和产品为什么能够走在世界的前列?为什么能够面对打压而屹立不倒,越战越勇?很重要的一点是,华为多年来始终坚持在核心领域保持技术领先的理念,始终保持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在10%以上。2019年华为营业收入8500亿元,研发投入超过1200亿元,占比14.1%,以3524件专利申请在欧洲专利申请量中排名第一,5G标准必要专利遥遥领先;芯片和操作系统领域,研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鲲鹏、异腾芯片和鸿蒙操作系统。这是华为的立身之本,强身之道。大疆的无人机为什么占全球70%的市场?关键一条也是舍得花本钱,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15%。
还有重要一点,必须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真正确立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理应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与产业的结合,很大程度上是先进理论、共性技术与企业产品研发的结合。一方面,我们不少企业想的是如何赚快钱,如何低成本赚钱,如何以钱生钱,不愿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只占27.3%,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仅为1.1%。(2019年,我国研发投入达到2173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19%。但基础研究经费1209亿元,占研发投入比重为5.6%;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只有27.3%,研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1.1%。)另—方面,在科研模式上,政府主导的面向应用的技术多,支持直接产品开发的多,支持基础生态的少,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共性技术研究严重不足,有能力自主开展高水平技术创新的企业又太少,具有领跑地位的成果不多。
从日本经验看,上世纪70,80年代,日本通产省组织富士、日立、东芝、三菱、松下等5家大企业成立超大集成电路联合开发体,企业出资300亿日元,政府出资400亿日元,产生出上千项专利,到1988年,全球10家最大的半导体公司,日本占到6家,后因美国强势制约才滑向边缘。我们必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让企业在研发方向、技术路线、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政府则围绕企业优化创新环境,配置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要素,推进教育改革、人才培养。任正非先生说过一句很形象、很深刻的话:“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