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仓储物流发展史上,电商物流无疑是最重要的推手。而在经过对应的近三十年民营快递发展之后,目前的中国快递市场格局大致已定,京东、顺丰、菜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其余的如苏宁、日日顺、宅急送等固守自家市场和某些细分市场。(至于EMS,属于“国家队”,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三大巨头中,顺丰主打时效件,京东主攻高端电商件,而菜鸟(以“通达系”为代表)把持着占据中国快递市场近80%的中低端业务。而市场也就天然形成了对中高端的喜好和对中低端的偏见。
这种偏见,根深蒂固的来源是客户的配送体验。
顺丰、京东快,但是贵;“通达系”慢,但是便宜。但花一块钱享受十块钱的服务,这是所有消费者深埋心中的梦想。
而这种梦想未来很有可能会实现。2016年京东开放第三方物流服务、2019年顺丰进入电商件市场,都在试图一点点的蚕食“通达系”的固有地盘。
京东、顺丰良好的配送体验,根源上来自于其优秀的物流规划和巨大的物流设备投入。从宏观层面来看,整个物流体系是一个巨大的网链结构,网链中的节点和线分别映射物流体系中的仓、配环节。
京东的“仓”
从“仓”的角度来讲,大型综合性电商仓讲究“以空间换时间”,通过增加“货架到人”的类Kiva机器人和布局高密度AS/RS立库,完成仓储场景的“重构”。
这其中京东的25座亚洲一号智能仓群,号称电商仓储行业的标杆。
以已经曝光的上海嘉定区的亚洲一号无人仓为例。上海亚洲一号无人仓占地40000平方米,将近6个完整足球场的大小。主要由仓储和分拣两部分组成,定位为中小件商品全流程无人仓。
小件商品均使用周转箱,存放于自动化立体仓库,由shuttle穿梭车负责存取,DELTA拣选机器人负责拣选;中件商品主要使用到无人叉车、堆垛机、AGV、六轴拣选码垛机器人、交叉带分拣设备等自动化物流设备。
拣选方式上,上海亚洲一号有两种拣选方式,一种为传统的阁楼货架拣选,另一种为很少见的托盘立体仓库拣选。
阁楼货架拣选比较常见,无非是通过叉车、提升机及立体仓库进行补货。值得关注的是托盘立体仓库拣选。
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到人”拣选,巷道一侧为12层标准货架,另一侧为8层拣选货架,每层货架搭一层钢平台,人员收到拣货信息后,通过信息提示到指定货位进行拣选,拣选完毕通过输送线输送至复合包装区域,当拣选一侧的托盘为空时,堆垛机自动从存储一侧取货补货。
据统计,京东智能仓的效率是传统仓储的5倍以上,完全满足近年来不断增长的电商洪峰。而苏宁、菜鸟也有此类仓储中心,但是整体效率暂时比不上京东。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6月8日,京东物流宣布,今年拟投用亚洲一号达到12座,全部面向二到五线城市,新建扩建城市仓和转运仓13座,加快快递进镇进村,让24小时达普及到更多低线城市。
顺丰的“配”
顺丰作为一家快递企业,而不是依托大的电商建立起来的物流平台,是国内快递企业当之无愧的大哥,他的全称是顺丰速运,能杀出重围乃至正面刚阿里,他们的成功简言之:快。国内其他企业走公路,顺丰包高铁,他们走高铁,顺丰开始玩起了无人机。
靠时效件起家的顺丰,在快送方面行业领先,目前的顺丰拥有海、陆、空配送大军,仅仅是或买或租的飞机就有四十余架,为的就是最快将快递送到下一级站点。
在最后一公里方面,顺丰一方面主导成立的丰巢智能快递柜,另一方面顺丰大力采用无人机配送服务。
顺丰“无人机”属于自主研发,采用八旋翼,下设载物区,飞行高度约100米。该“无人机”内置导航系统,自主飞行半径约为10公里,飞行相对高度1000米,在四级风以下可以正常起降,最大载重量约3公斤。
2017年年底年顺丰更是试飞旗下首款大型无人机,模拟在紧急情况下利用无人机进行备件运输等任务。据悉,此次试飞活动中,飞机降低高度升至300米,将吊舱从空中自动投放。
“通达系”的出路
“通达系”起步虽早,但是由于一直在低价的泥潭里摸爬滚打,加上早期人力资源便宜,自动化的投入虽然有,但是相比之下并不出彩。
但近期,天眼查资料显示,5月28日,圆通成立河北圆通北方科技智创有限公司,100%占股,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紧接着,圆通旗下的无锡圆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发生变更,从2000万元增至3.5亿元,增幅高达1650%。如果算上圆通的控股股东圆通蛟龙集团在4月底成立上海圆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圆通已在短短一个月左右时间打出了三连击。
也许圆通将会通过对智慧物流技术的深入布局“刷新”消费者的认知,成为“通达系”率先突围的那个仔。
早在2009年,圆通与IBM合作,斥资数亿元开发以金刚核心业务系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平台。这也是目前客户通过快递单号查询包裹物流信息的“前身”。可以说,圆通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开“通达系”先河。
而在2011年4月,初级版的“圆通云”平台上线。或许是概念太超前,无论员工还是客户都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导致圆通客户流失较大。鉴于此,圆通紧急进行人员培训,客户随之稳定下来,结局还算圆满。
此后多年,圆通默默积蓄力量,2016年正式公布“圆通云平台”。通过“圆通云平台”,可以做到快件全流程可视可控,还可以让圆通客户与圆通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当然,在近期圆通全身心拥抱智慧物流的同时,“通达系”同行们也并没有闲着。申通四川南充新转运中心在6月初投入使用,6月中旬,申通攀枝花集散中心也将投入使用;中通则在近期成立民用航空器公司,剑指智能无人飞行器。
“通达系”玩家们纷纷加入战局,各显神通。只不过,没有谁可以像圆通一样,如此密集出招,其领跑“通达系”的意图似乎已经十分明显。
圆通追梦智慧物流背后,是“民营快递第一股”杀出“通达系”,找回昔日荣耀的执着与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