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浪潮下,人工智能(AI)正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引擎。然而,AI技术的深度应用离不开算力、数据、算法和安全等底层能力的系统性支撑。这些“看不见的基石”,正由一批领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协同悄然构建,为工业智能化转型保驾护航。
工业大模型伴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逐渐渗透至工业,处于萌芽阶段。就大模型的本质而言,是由一系列参数化的数学函数组成的计算系统,且是一个概率模型,其工作机制是基于概率和统计推动进行的,而非真正的理解和逻辑推理,因此,当前大模型具有不可解释性和幻觉不可消除等主要特征。
热成像技术是一种基于红外辐射的成像技术,能够捕捉物体表面散发的热量(即红外线辐射)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
这份《意见》聚焦工业企业在改扩建、土地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系列极具针对性和前瞻性的举措,同时致力于构建全市产业用地储备资源池,为重点区域转型发展和产业链生态圈的打造筑牢根基。
人工智能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着工业生产的方式和模式,为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人工智能通过其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智能算法优化能力和智能系统构建能力等,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各个重要环节。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发展和帮扶并举,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梯度培育体系、优质高效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认为,工业旅游将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精神动力,也将在加强工业科普的同时为工业建设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策划工业旅游活动需要亮点、热点、卖点,可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打造“可观、可玩、可学、可购、可闲”的新景区、新业态。
2024年,在我国工业发展的壮阔版图上,人工智能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新型工业化向纵深迈进的关键力量,全方位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彰显出强大的生产力与价值创造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承前启后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之年,信息通信行业也将迎来创新与转型的关键时期,全行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持续做优做强信息通信业,加速突破科技创新,持续推进产业融合,打造新业态、新增量、新动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大显身手,在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大有作为。
《赛迪展望2025》基于2024年运行数据的统计和对比分析,就投资、消费、出口以及细分行业的运行,对工业和信息化各领域给出了2025年形势的基本判断,同时对促转型、扩出口、增内需、强创新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前瞻性论述,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智能工业不仅仅是一个流行的概念,它是一种正在持续演变并将在未来长期存在的全新工作方式和生产模式。随着信息技术(IT)和运营技术(OT)的深度融合,工业生产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催生了一个更加高效、灵活、智能化的工业时代。
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了《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实际,在标准化工作中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