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省份建设智慧城市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了建设智慧城市这波浪潮中。众所周知,建设智慧城市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但很多城市却违背了这个初衷,只冠其名,并没有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在许多个科幻电影中都展现了未来智慧城市的一面,智能汽车、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等,那我们究竟还要发展多久才有可能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呢?
专家指出,真正成熟的智慧城市目前来看还是一种美好的愿景,而不是短期内可以达到的目标。
现在所说的智慧城市等于原来的数字城市加云计算、加互联网。但这只是从技术给出了一个阶段性的定义。因为智慧城市本身要建好,除了和技术有关,还和管理、运维等关系非常密切。一个城市的管理、运维机制与体系的建立、配套都有很大的关系。理想的智慧城市应该是把一个智慧城市做成像人工智能一样:有自己的适应能力,并根据一些智能感应做出合理的管理。
无处不在的信息数据包含了人们的各种隐私,大众在安全问题方面存在担忧过度的倾向。同时,存在具体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比如金融、证券行业的信息化,我们在银行存的每笔钱,购买的每一笔股票,包括我们的一些身份证个人信息等,都以数据的形式保存在互联网上。这些都存在着安全问题,但信息化却也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任何变革都存在着无法估计的风险,却同时也无法阻止社会前进的脚步。但过度的担忧会给技术的健康发展带来阻碍作用。
另外,基础地理信息是开放的,是免费提供给需要的人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不能以安全为借口,将应该开放的数据封闭起来。面对不安全的因素,我们应当做的不是固步自封,静止不前。相反,我们应当加强自身的防御能力,这样才不会惧怕任何潜在的危险因素。就如同一个国家的国防能力,只有加强自身的防卫能力,才能做好安全措施。
目前,国家对网络设备的安全界定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划,这也导致在引进外国设备的同时可能会面临一些安全风险。这也凸显了民族品牌的重要性。
除了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原因之外,还与中国本身的城市发展有关系。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城市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近几年我国城市曝露出来了许多的问题,这与之前的城市规划有关系。现在这些城市还暴露了很多很初级的问题,地下管线的承载能力,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攻克的,因而还无法达到智慧城市阶段。
但是信息化手段能在信息搜集、指挥调度、信息反馈方面先做一些。逐步把城市居民的个体智慧能力接进去,从而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但总体来看,智慧城市建设的路还非常长。
(原标题:智慧城市建设不应是技术云端的美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