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赋能贵州公安局,市民更有安全感

贵阳网
佚名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化时代下,扒窃犯罪者将无处可逃。近年来,随着贵州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贵州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立体防控体系,打击、防控盗窃案件。 不久前的一天早晨,一辆69路公交...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化时代下,扒窃犯罪者将无处可逃。近年来,随着贵州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贵州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立体防控体系,打击、防控盗窃案件。

不久前的一天早晨,一辆69路公交车行至都司路贵阳市一医路段时,车上一名乘客的手机被盗。接到报警后,贵阳市公安局公交轨道分局展开调查,通过“智能追踪系统”比对嫌疑人图像,最终明确了嫌疑人真实身份并将其抓获。

“针对发生在交通工具上的扒窃犯罪,我们建立了扒窃人员数据库,以车载移动视频和全市人脸大数据体系建设为支撑,通过对作案人员视频数据与扒窃人员数据进行比对,实现对公交车上扒窃犯罪的精准打击。”贵阳市公安局公交轨道分局相关负责人说,2017年,该局开发了以人脸识别为支撑的“智能追踪系统”,系统具有数据采集、提前预警、智能报警等功能。

贵阳市公安局公交轨道分局与公交集团、相关科技公司联手,在全市重点线路公交车上逐步安装人脸识别智能预警系统。截至目前,在已安装预警系统的公交车上,共产生智能报警103次,实现了前端预警,让犯罪嫌疑人难逃公安机关的视线。

2017年10月2日,一个“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公安监管、群众受益”的APP——“万物互联”平台在我市上线。进入“万物互联”系统平台的摩托车或电瓶车一旦被盗,民警便能迅速接到报警信息,同时还能够通过安装在摩托车或电瓶车上的“车卡”查找被盗车辆的踪迹。在试点“万物互联”平台的开阳县,2017年,摩托车被盗案件同比下降了55.64%。

近年来,贵阳公安创新运用大数据手段,构建立体防控体系,打击、防控盗窃案件——

把人像大数据建设工程延伸到商场、菜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区域,通过“天网工程”一、二、三期建设,汇聚社会视频资源36500余路,“天网”高清视频资源20000路,公安内部视频资源5000余路,铺设长度达10000多公里的光纤基础网;

按照“1461”总体布局,以块数据指挥中心为核心,不断建立完善各类应用平台,推进“天网工程”和社会视频资源信息联网、“物联网+”、指纹采集系统、案件现场信息采集系统等信息化基础建设。在市、区两级刑侦部门组建合成作战室,充分运用安保圈卡口、视频监控、车辆等信息,拓展各类技战法,全面提升侦破各类盗窃案件的能力水平。并依托动态人脸识别、智慧门禁系统等开展犯罪预防、预警工作,进一步降低入室盗窃案件发案数,提升群众安全感 ……

“门禁系统依托物联网,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防控体系,犹如布下天罗地网。”金地小区社区民警陈建平说,门禁系统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平台,由人脸识别监控摄像头、智能集成终端和无线传输设备构成,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其后台可接入公安部门的信息数据平台。

贵阳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公安机关将主动适应新时代要求,继续创新大数据手段运用,保持对盗窃等各类案件的高压态势,让市民更有安全感。

(原标题:用大数据建防控网让市民更有安全感)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