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工联网iitime”,【作者】甄清岚。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演进,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量。
在4月9日举办的AI势能大会上,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杨烁介绍称,北京积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推动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2024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2万亿元,同比增长7.7%。人工智能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中具有“头雁”效应,是北京市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重要战略机遇。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优势明显,顶尖人才占全国总量43%,拥有14家人工智能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新型研发机构。北京市紧抓机遇,立足首都定位,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
截至目前,在北京的人工智能企业已超2400家,核心产业营收超3000亿。备案123款大模型产品,数量全国第一。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发布100个大模型高质量数据集,数据总量超150PB。智能算力规模超2.2万P,京津冀蒙环京算力供给廊道已形成。
此前的信息显示,2023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核心产值超2500亿元,已备案上线大模型为82款。从数据增长可看出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猛。去年,北京市发布《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以“5+10+N”模式布局示范应用项目,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综合型、标杆性重大工程。“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已聚合300余家伙伴企业,初步形成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朋友圈。这些亮眼数据与成果的背后,是北京持续完善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体系的最好证明。
在会上,杨烁透露,下一步,北京市将充分发挥北京信息软件业技术和应用场景优势,把信息软件企业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主渠道、主服务商,协同行业用户、大模型厂商等各方力量,加快大模型的行业深度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4月8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关于支持信息软件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服务能力行动方案(2025年)》,全面提升人工智能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一、支持MaaS企业在京集聚发展。支持云服务和大模型厂商等搭建全栈式MaaS平台,提升规模化服务能力。建立可量化的MaaS平台动态指标跟踪和评价机制,对达到一定服务规模的MaaS平台给予算力券支持,降低MaaS平台在算力匹配、大模型调用、数据治理等方面成本,对算力部署成本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利用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和中关村论坛等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发布MaaS平台实践案例,加大推广力度。
二、推动信息软件企业发展行业模型能力。深化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合作伙伴机制,组织信息软件企业、大模型厂商与金融、能源、交通、安防、教育、医疗等行业龙头用户结成伙伴,合作形成行业大模型落地的标杆示范典型案例,通过“首方案”支持,对解决方案中非硬件部分采购额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奖励。
三、支持通用智能体发展。支持创新主体开发跨领域、多任务、自规划的通用智能体,对已取得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服务上线批号、首次在各类应用商店上架的通用智能体,优先协调算力保障,并对运营服务中调用算力和模型成本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举办“创客北京”AI智能体专题赛,对获奖产品给予资金奖励,并向市区两级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推荐。推动北京市数字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启动大模型上下文协议、多智能体协议框架等标准草案制定,为智能体在异构系统环境中的零障碍部署提供标准指导。
四、实施信息软件企业智能技改工程。支持信息软件企业通过算力构建、大模型部署、数据治理等方式提升软件研发效率,并对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事务处理软件、新型安全软件等进行智能化技改,根据项目可纳入支持范围的投资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奖励。
五、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发挥信息软件企业的行业知识优势,瞄准人工智能应用需求,支持信息软件企业开展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贯标评估,推动信息软件企业牵头创建行业数据采集实验室,开展智能化标注平台、数据治理平台、数据合规流通平台等建设,形成并发布一批行业语料库。对首次向社会开放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数据集,符合条件的给予数据券支持,单个企业或机构最高50万元。
六、加速构建开源生态新体系。利用开源软件已形成的资源优势,建设服务全国的人工智能开源平台,并给予配套支持。打造人工智能国际开源社区,支持基于开源平台开展大模型商业化应用,吸引人工智能开源组织落地并实施共享开源项目,建立基于人工智能开源贡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共享开源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奖励。
七、提升面向中小企业的人工智能服务能力。面向中小企业智能应用需求,征集一批具备大模型部署、大模型精调、开发工具链、数据治理或辅助软件开发等功能的智能产品,以及DCMM评估等服务,符合条件的纳入中小企业服务券支持范围,对中小企业使用相关产品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补贴。
八、加强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培训。支持行业协会、学会、联盟,联合信息软件企业、行业用户、新型研发机构及相关院校,共同开发大模型部署优化、AI+产业融合创新、智能体构建、人才资格认证等模块化培训课程,组织“首席数据官”培训、区域巡回讲座、专题研讨会等活动,年度培训1万人次,培养具备产业落地经验的人工智能工程师、跨领域解决方案专家及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