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农业品牌联盟”,作者/盟主。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是提升我国农业全球竞争力,实现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必然要求。
纵观全球农业发展历程,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大都采取了工业反哺农业、机械化、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但由于不同国家在农业资源禀赋、工业发展水平、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国家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上各不相同。相比之下,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既有人多地少水缺的总体特征,又有由资源禀赋、产业形态、经营主体所形成的多元化的区域特点,以及“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由此,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无法遵循已有的农业发展模式,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以多元化为特征,以生产设施化、社会服务化、产业融合化为实现路径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产业融合是客观要求
2021年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可以说,产业融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首先,信息智能技术加快促进了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将人类带入知识经济时代。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5G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农业发展逐渐突破时间、空间的界限,农业数字化、信息化的特征日益明显。与此同时,以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为依托,农业的标准化、专业化水平逐步提升,为农业与相关产业在产品、技术、产业链等方面的交叉融合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其次,农业多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是多功能农业,农业现代化就是要充分释放农业的不同功能。长期以来,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程度的影响,人们更多强调农业的生产功能,即农业所具有的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等,尤其是其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社会稳定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对于其所具有的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传承农耕文明等生态、生活功能的发掘却相对较少。与农业生产功能相比,生态、生活等价值功能的发掘不仅依赖于农业,而且要以产业基础为依托,在产业链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功能的价值转化。
最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加强生态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农业现代化关注耕地数量,更注重质量。需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思想融入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融合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农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
产业融合是现实选择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虽然在农业领域也形成了多元化的经营主体,但农业农村三大产业发展仍然不完全同步,新时代以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提升农村规模化和农村生产要素集约化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讲,产业融合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农业生产规模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规模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二是经营面积的规模化。40多年来,农业经营主体更加多元,经营规模有所提升,但无论是经营主体的数量还是质量,规模经营的层次与水平都与农业生产规模化的要求存在差距。加之小农户无论在经营主体的数量、从业人员还是耕地面积等方面仍具有主体地位,这与以规模化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这要求我们在遵循农业现代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探寻多样化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产业融合就是其中之一。
随着农户收入结构的变化,劳动力、资本等要素配置逐渐由农业领域向非农领域转移。农业劳动力的主体发生着明显转变,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农户在农业领域的投资也同现代农业发展所要求的生产要素集约化不相适应,迫切需要通过增加单位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促进单位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实现单位效用最大化。不仅如此,农业由主业向副业转变的趋势日益明显。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出现显著变化,2020年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7.7%。在农户分化、兼业化的基础上,农业结构逐渐向种植业转变,尤其是粮食作物。统筹发展与安全,现代农业多样化发展需要匹配新时代初级产品供给保障的新要求。可以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大有可为。
产业融合的实施路径
为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农业多样化的需求,农业发展的产业融合趋势日益明显。面对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新基础、新条件,探索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求不断夯实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服务基础,逐步完善乡村发展的基础要素,高质量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第一,以生产设施化夯实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由于不同地区农业资源禀赋不同,不同区域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明显差异。农业生产设施化就是要以完善农田设施和配套水利设施为突破口,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科技含量,拉平不同地块之间的地力差异,优化农业生产条件。以农田设施和配套水利设施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生产设施建设,优化农业生产条件,打通农业生产设施化的“堵点”“痛点”,在完善农业生产设施的基础上,打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夯实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第二,以社会服务化构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就是以服务农业生产全过程为目标,为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提供各种服务,进而形成的网络体系。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加快推进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一方面,以农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重点,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促进农村生产与生活的相互融合,提升农村产业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联动性,深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不断推进农村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发掘乡村新价值,培育乡村新业态,打造乡村新模式,促进乡村产业结构提档升级。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为节点,连接城乡,串联农业与相关产业,助力农工、农商、农文、农旅等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加快产业融合进程。以农业产业链融合为基础,打造一体化的农产品供应商。持续提升农业农村科技水平,建立集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和服务等于一体的农业产业供应体系,发展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易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以农业横向融合为基础,打造多样化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式。农业与金融机构的融合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适应农业需求的融资、信贷渠道和保险产品,从而助力农业转型升级。不断完善农地产权制度,优化农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同时,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外部技术和管理理念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厚植产业融合发展的人文环境,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发展,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以生态重塑为保障,营造产业融合的生态环境,大力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在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中,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内容来源:农业品牌联盟全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