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VBCN中广5G”,作者/迦南。
11月14日,山东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山东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已对外公示。
总体思路中提出,到“十四五”末,全省数字基础设施总体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与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匹配,各领域核心指标位居全国第一梯队,建成一批行业领先的标杆工程,有效支撑数实融合最强省建设。
对信息通信建设等方面有提出以下内容:
1)加快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
规模化部署高质量独立组网5G网络,实现5G网络在主要城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重点区域连续覆盖,商业楼宇、重点医院、工业园区、高等院校等区域深度覆盖,有序推动乡镇驻地和重点行政村的室外覆盖。加快5G虚拟专网建设,引入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技术,面向工业、交通、医疗、教育等重点行业应用提供大规模端到端网络切片能力。到2025年,全省累计开通5G基站25万个以上,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超过99%,省内5G用户普及率突破70%。鼓励省内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积极参与6G技术研发、标准编制及应用推广。
2)全面建成光联万物的F5G网络
推动骨干网扩容升级,加快部署200G/400G超大容量光传输系统,扩大全省互联网出口带宽。持续提升千兆光网接入能力,逐步实现乡镇驻地及行政村千兆光网全覆盖。推广工业无源光纤网络(PON),鼓励建设全光网工厂、企业、园区。到2025年底,全省骨干网络出省带宽达到120T以上,10G-PON及以上端口数超过180万个,城市内网络延迟降至毫秒级,全省16市均达到千兆城市标准,行政村基本具备千兆接入能力,全面建成“千兆省”。
3)持续推进IPv6+网络升级演进
统筹推进全省骨于网、城域网、接入网IPv6升级,全面推广支持IPv6的移动和固定终端,新增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基础设施规模部署IPv6单栈,持续提升IPv6端到端贯通能力。加快“IPv6+”网络创新体系建设,开展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推广全光交叉(OXC)、新一代IP承载协议(SRv6)、网络切片、灵活以太网(FlexE)、光业务单元(OSU)等技术应用。到2025年,网络枢纽间传输更加智能高效、灵活敏捷,实现按需随选,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70%,打造一批“IPv6+”行业应用标杆,争创4个以上“IPv6+”创新之城。
4)前瞻布局空天地一体化网络
依托航天、卫星装备制造产业优势,加快建设齐鲁星座、“东方慧眼”星座等重点项目,积极参与北斗导航、卫星互联网覆盖及地面基站建设。推广卫星电话、卫星数据传输等通信服务,鼓励各行业依托卫星通信、遥感互联网等技术探索新商业模式,加快“互联网+航天+通信”融合发展。到2025年,初步形成全国领先的空天地一体化卫星信息网络,在车联网、新型智慧城市、数字农业、应急管理等方面培育一批典型应用案例及示范成果。
5)推广量子通信网络应用
依托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推动量子密码应用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相结合,探索量子通信规模化应用。加快量子通信关键技术和核心器件研发,拓展量子通信网络在国防、政务、金融、能源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到2025年,培育形成以济南为中心的量子技术产业集群,打造一批量子通信网络典型应用场景。
6)塑强面向未来产业的算力支撑
积极布局高性能计算、智能计算、量子计算、类脑计算等新型算力,构建多元异构的万卡级别智能算力集群,有效支撑大模型纳管、神经网络架构、迁移学习等人工智能大模型业务需求,推动大模型产业基地落地。积极参与5G-A/6G、卫星互联网等新型网络研究与试验,引导算网一体规划、融合发展,构建高速率、低时延、全域立体覆盖的算力网络,有效保障AR/VR、元宇宙、自动驾驶等前沿应用的高内容拟真度和实时交互自由度。
7)构建按需随选的物联网络
推动存量2G/3G物联网业务向窄带物联网(NB-IOT)/4G网络(LTE-Cat1)/5G网络迁移,构建低中高速移动物联网协同发展综合生态体系。集中攻关网络通信芯片、物联网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培育壮大济南、青岛、烟台、潍坊等物联网产业基地,加快打造物联网应用场景,推动部署千万级感知节点。到2025年,全省注册物联网终端力争突破3亿个,建成5个左右全国领先的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万物互联、按需随选的山东半岛一体化基础设施感知网络。
8)建设全域链接的工业互联网
全面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完善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型平台,瞄准智能家电、数控机床、农机装备、纺织服装等标志性产业链打造一批特色型平台。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提升全省标识解析服务能力,优化二级节点和递归节点布局,加速标识解析服务在各行业规模应用,推动主动标识载体规模化部署。到2025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40家以上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35个以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累计培育50个左右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9)加快文旅设施数字化改造
强化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数字服务供给能力,推广在线预约、客流监测、云展览、藏品检索、智能导览、云讲解等数字便民服务。持续完善“山东公共文化云”,加快建设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管理平台,依托全省“鲁通码”整合文化旅游服务系统及相关数据资源,推出“好客山东一码通”。实施“山东智造”文旅产业工程,全面推广5G、人工智能、扩展现实等新技术应用,全面推动“文化+旅游+科技”融合创新发展。到2025年,全省国家一二级博物馆智慧化升级改造率达100%,建成全国领先的“科技+文旅”标杆省份。
10)建设数字化教体基础设施
深化智慧化教育入学服务平台应用,推动入学信息精准推送、证明材料线上提交、入学报名“网上办”。开展“校园天眼”工程,实现校园重点区域监控视频汇聚。深入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强化教育云网融合应用,实现千兆教育专网普遍覆盖,积极建设各类智慧课堂、在线开放课堂,推动优质教学资源跨区域共享。大力发展智慧体育,推动各类公共体育场馆开展数字化改造,提供线上预约、报名等数字便民服务。到2025年,全省数字校园覆盖率达到100%,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处智能化室外健身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