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拟化进入数字化,安防3.0的AI时代,谁主沉浮?

罗超
当下安防市场,遍地都是AI带来的勃勃生机。对于这种AI给安防带来的新常态,我们可以理解为:AI带领安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也就是3.0时代。

本文来自CPS中安网,作者/罗超。

一切皆可安防。

当下安防市场,遍地都是AI带来的勃勃生机。对于这种AI给安防带来的新常态,我们可以理解为:AI带领安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也就是3.0时代。

安防3.0时代特征

AI让安防进入3.0时代,这是一个命题,那么,我们可以探究,什么是安防3.0时代?安防3.0时代具备哪些特征?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记者多方了解与求证,以下两种说法是主流声音:

其一,从2006年以前可以叫做模拟时代,也是安防1.0时代,力求设备的稳定性与功能可靠性;2.0时代是从2006年到2015年,安防行业进入了一个数字时代。

安防行业从模拟时代进入数字时代,最大的技术变革就是视频的编解码技术。

那时候的MPEG4/H264技术开始成熟,在安防行业应用。那时候视频编解码技术给安防行业带来划时代的变化。

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倒下了一批企业,同时也起来了新兴的一批数字安防企业。

很显然,安防3.0时代就是智能时代,AI是最具代表性的技术符号,整个行业都在围绕感知、识别、筛选、分析来深挖。

可以认为,安防3.0时代之前都是被动防范阶段,而3.0时代正是宣告安防进入主动预警、防范,甚至事中干预阶段。

其二,每个安防时代都是一次企业的转型。

其中1.0时代的安防企业都以设备制造商为主,2.0时代的安防企业多为解决方案提供商,3.0时代则更多转向运营服务商。

也可以这样理解,3.0时代之前是传统安防时期,而从3.0时代开始,安防进入了全新时期,企业大幅度转型,跨界融合、构建智慧城市、雪亮工程,搭建生态、大数据与云技术应用等都成为常态。

这两种安防3.0时代的主流声音也是两个维度,以下也围绕这两个维度来看AI如何让安防进入3.0时代。

01.

AI赋能

让摄像机更聪明

为什么AI前端化是行业主流,主要是能解决以下弊端:

其一,马太效应越发明显,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对于过分依赖纯制造、欠研发的生产型企业将愈加困难,在微利博弈中,他们很难占据过多的市场份额与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在无核心技术情况下,花钱买平台或者贴牌一个产品容易形成盲目跟风的现象。

在鱼龙混杂现状之下,日趋于理性的市场用户会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馈和筛选,形成马太效应,有实力就越强,反之亦然。毕竟安防是技术至上的行业,谁有了最为高端前沿的技术,谁就能弄潮这个时代。

其二,面对复杂场景,传统监控摄像机束手无策。

特别是流密集区域和一些大型会议、活动举办时期,人口大量流动,传统监控摄像机无法保障需要被监控对象的捕捉准确性。

其三,主动防范和事中干预能力弱。

对于公安和交通部门,他们最希望通过监控摄像机满足快速发现目标、定位目标、跟踪目标的核心诉求;同时目前的传统监控摄像机功能性多偏向于事后响应,缺少事前主动出击、主动预防甚至事中干预的能力。

其四,传统监控摄像机日趋饱和且技术更新滞后,其构建的传统监控解决方案难以胜任当下用户安全性和个性化业务需求。

比如:单点智能算力弱,全网检索效率低,系统硬件杂而多,难以运维管理。

众所周知,警务处理仍是以事后取证为主,而多数公安系统运维以及资源使用方面还是偏低,视频故障丢失、视频不清晰或者是视频数量过多为办案人员侦查带来巨大障碍。

显然随着海量视频数据的堆叠和系统逐步拓充,单纯依靠传统监控手段和人工识别已经无法完成快速检索工作。

又比如:封闭式系统数据割据,难以共享。

数据孤岛是整个智慧城市建设中都避不开的议题。传统的监控体系中,各管辖区域、各平台系统之间信息不共享,同时硬件匹配还是平台架构之间都有难以填平的沟壑。

人工智能和安防结成了一对最好的CP,这是新安防蕴含新动能的体现。

在平安城市中,遍布的摄像头可谓是城市之眼,它们在无时无刻地产生海量的视频流和图像数据。

海量的视频数据对视频监控系统提出了新智能化的要求,从硬件的基础设施改造到系统升级,利用人工智能来掀起平安城市的技术革命是大势所趋与行业向往。

为了让平安城市“聪明”起来,提供更为全面和实战的安全,智能化的业务保障,在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当下,华为推出了AI人脸抓拍摄像机,通过技术制胜实现后入者的弯道超车。

据记者了解,华为AI人脸抓拍摄像机内置深度学习方法,并经过海量人脸大数据训练出来的人脸识别算法,能精准定位实现非约束场景下精确捕获。

其毫秒级别的眼、口、鼻、轮廓等人脸关键点定位,可适应大角度侧脸、模糊小脸、大表情变化、明暗变化等各种实际场景,同时,人脸检测跟踪,能面向密集人流场景实战,彻底有效解决之前传统摄像机的弊端。

华为AI人脸抓拍摄像机可适应密集人流下遮挡、侧脸、模糊等各种实际场景,实现对城市中的监控对象第一时间发现目标对象,且进行全程人脸跟踪,满足平安城市快速发现目标、定位目标、跟踪目标的核心诉求。

华为该类产品在核心的人脸抓拍功能上也取得重大突破,超越目前市场上所有人像抓拍机,做到对视频流全帧率、全画幅的人脸检测与抓拍。全帧率、全画幅抓拍人像的超强性能将漏识漏拍概率降至最低。

据了解,该类产品抓拍率不低于95%,支持暗光20lux、背光120dB、大角度60度、小脸35像素,非约束场景的人脸抓拍;同时还能有效过滤掉重复人脸,人脸重复抓拍率控制在10%以内,有效节省后端存储、计算资源。

02.

智慧城市以AI传递安防智能化

如果安防的智能化要大规模普及,城市级的应用场景必不可少,且最考验厂家技术。

从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要去处理的信息规模和应用场景复杂度是持续以量级上升,可能两年前用人脸识别做展会安保,做门禁考勤,而时至今日很多地方都是借助AI实现。

例如“一人一档”的微粒化精细管理模式,延伸至区域应用层面,就需要防管控一体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城市从安全管理到智能化治理大转变。

当然,探索犹如一场征程,需要面对的坎坷还很多,挑战也无处不在。

要实现AI+城市的应用,首先可以看到对于数据的需求就是一个量级增长,比如一千路摄像头对于人脸抓拍每天视频监控数据量大概在每路3000左右,1000乘以3000就是300万。作为城市安全的管理者,公安部门最短需要保存约一百天,这个数据量就是三个亿。

以此类推,城市典型的场景是100万人,每天要把这100万人跟一个一千路视频系统产生数据碰撞,是三个亿照片之间去做一个M比N的交叉,它所容纳的数量是极为惊人的。

与此同时,除了人脸识别,智能化城市还需诸多全结构化的数据,比如行人、车辆、非机动车等。

未来,应对城市十万路以上的量级,公安部门会更加迫切希望把整个城市监控摄像头连接在一起,去做这种中心化的数据分析,而且这种数据分析绝不仅仅是基于人脸数据,而是各种各样的信息,视频信息和传统结构化信息融合在一起做分析,以最大限度挖掘AI应用价值。

可以肯定,超大规模、综合性、城市级分析场景,将会成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03.

AI引发跨界而来的企业在安防争春

AI在安防,引发了全新产业链的变化。传统的安防厂商、AI公司、IT企业、芯片企业和平台商都纷至沓来。

为什么展会能看到诸多的AI公司征战安防,主要是视觉类的AI是智能城市未来核心的价值增长点。

因为从本质上去看,智能城市业务发展过程中很大一部分价值创造和提炼,都是以监控视频来支撑。

对于视频监控产业,是以信息为核心,从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到信息的分析计算,再到信息的反馈,会形成一个闭环。

视频监控也不例外,应用的子场景,都是围绕这几个关键点去展开的。

安防行业之前在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从摄像头、IPCamera、高清联网,包括大数据中心,它在前三个环节已经出色的完成了使命,却在信息的分析计算和信息反馈的关键点所做的太少。这两个关键点就是AI的应用天地,也是AI在整个安防行业最为核心的价值体现。

究其原因,正是因为AI落地安防,还未在最后两个关键节点中完成信息闭环,所以这是AI企业的优势。

AI在安防,百花齐放才是春。以上林林总总均是AI弄潮安防,让其进入3.0时代的体现所在,而这个全新的大时代,谁来主沉浮呢?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