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汽车,汽车的大未来

刘兴亮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产品的核心架构的升级,虽然称不上革命,但变化不可谓不大。然而,这些都是从厂商的视角出发的。对于用户而言,如果单纯只是架构的升级,谈不上很高的价值。

本文来自刘兴亮时间。

01

近年来,造车新势力很猛,汽车本来快成为夕阳产业,在新技术加持下焕发了第二春。只不过,当下最热的是以特斯拉为首的新贵,而不是BBA(宝马奔驰奥迪)们。

新贵们走的是新能源汽车的路线,目前主要以电动汽车为主流。新能源汽车摒弃了传统汽车的核心架构,电池取代了石油,电机取代了燃油发动机,控制方面也做了升级,更多的控制依靠电子的方式而不是机械的方式。

QQ截图20221020133834.png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产品的核心架构的升级,虽然称不上革命,但变化不可谓不大。然而,这些都是从厂商的视角出发的。对于用户而言,如果单纯只是架构的升级,谈不上很高的价值。

和对于其他产品一样,用户最关心的,一个是体验,另一个是价格。无论是电池,还是电机,还有电控,都只是物理的基础设施,用户需要的是能够感知到的东西,也就是体验。

抛开体验单纯谈技术,纯粹是耍流氓。

当然了,也不可否认,体验是建立在技术之上的,如果没有这些技术,电动汽车的起步加速超越传统燃油车也无从谈起。至于其他灵活的操控感,科技感,也离不开新贵所采用的新技术比如辅助驾驶,智能座舱。

02

关于新能源汽车说的更多的还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几乎成为造车新势力的标配,各家厂商要么自研,要么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整个看下来就是,单纯只是卖车是不行的,自动驾驶在未来必须是车厂标配。

对于这一点,我也十分的认同。我一直是自动驾驶的坚定支持者,之前也写过多篇自动驾驶的文章,也多次在视频中讨论自动驾驶。我一度以为,自动驾驶是汽车的未来。

不过,最近,我的看法有所改变,这来源我对于技术的思考。

技术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过去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技术的驱动力在于人,技术的发明者、使用者,都是人,所以,技术应该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离开人去谈技术,本质是背离技术的核心价值的。技术的核心价值,应该围绕着人,而不是物。技术应该为人服务,而不是人为技术服务。

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再来看汽车。最早,人都是靠步行,后来逐渐有了动物比如马以及马车作为新的交通工具,然后就是有了汽车,铁路,飞机,到飞船。这些交通工具本质上是人的脚的延伸。有了他们,人可以去更远的地方。即使是相同的距离,也能以更短的时间到达。

现代人对于汽车的依赖,目前并未超越这种需求。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汽车对于人的约束也不言而喻,就是在司机开车的时候,人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人的手、脚、大脑甚至耳朵和眼睛都要保持专注。这无形中加重了人的负担,特别是远距离出行或者在一天的疲惫之后的下班路上。

于是,人们想到了自动驾驶。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能够极大的解放人的双手,大脑和眼睛,让人在驾驶的过程中不需要那么多的束缚,从而获得一定程度上的自由。

03

看上去,自动驾驶就是汽车的未来,不是吗?

不是,准确的说,不全是。自动驾驶只是对人的手、脚、大脑和眼耳的解放,然后呢?然后就睡觉?这显然不只是作为用户单纯想要的。

有了自动驾驶的汽车只能说体验Plus。说起这个,就不得不谈一下智能手机。

功能机时代,手机对于用户而言,就是一个通讯工具,主要用来打电话,发短信,本质上还是人的耳与口的延伸。功能机的本质上对人而言,核心的价值在于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能说上话。然而,功能机被革命了。

QQ截图20221020133834.png

为什么?

手机服务于人的潜力被充分的发掘,智能手机在通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价值。手机不仅能通信,还能娱乐、阅读、买货、学习、工作等等。智能手机对于人的价值是这些价值叠加,在通信后面有无数个Plus。这就厉害了。所以,智能机碾压功能机成为必然。

手机诞生的时候,并没有预见到后来发生的事情。短短的几十年,手机从电话变成了一个平台,由人与运营商之间的连接,变成了人与运营商以及背后的无数的服务提供商的连接,呈现多点开花的态势。

手机由电话活生生打造出一个生态。借助于无数的APP,人和服务提供者之间建立连接,用户通过一部手机,就能享受到各种服务。

与此同时,从商业上,这个生态体系的各种角色依托于手机赚到了钱,而赚钱效应反过来推动了依托于手机的平台的繁荣。原来依靠手机通信费用以及手机制造销售赚的钱反而被其他的服务提供者所超越。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有两个发现:其一,用户发现手机不仅仅能通信,还能做很多很多的事;其二,商家发现借助于手机原来可以提供多种服务来赚钱。

手机代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躯壳,它成为一个入口,具有一定的边缘计算能力,和后台的服务,被无数个软件所定义,成为了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物种。在技术、商业和用户价值这几个方面,手机被软件所定义,超越了手机本身的意义。

04

说完了智能手机,重新回到汽车。以特斯拉为首的新贵所造的新能源汽车,基本也可以认为有边缘计算能力的联网的智能汽车。

我们看到的是一辆车,其实背后也是一个看不见的后台。这个后台里,目前看到的主要是自动驾驶的后台,比如接收前台的感知,在后台做规划和控制的计算,前后台联动。后台需要进行高性能计算,实时的处理信号并发出指令。

自动驾驶也是软件定义了汽车。但是,单单只是自动驾驶远远没有发挥出汽车作为用户高频(几乎每日)和长时间(以小时计)连接的物种的潜力。就如同智能手机不仅仅只用来通信,汽车也不仅仅只用来出行,应该还有无数个One More Thing。

在未来,汽车应该也是一种入口,一个平台,围绕着汽车会有很多APP,这些APP提供不同的服务,不仅仅现有的影音娱乐。

它不仅可以成为出行场景,还可以成为娱乐场景、学习场景、工作场景、购物场景、消费场景......如此种种,它背后是智能语音交互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云技术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等技术,创造出超越出行之外的一揽子价值,满足于人的众多需求,提供多种体验,充分体现了技术以人为本。

05

汽车在未来被软件所定义,它极大的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物理的汽车。

它因为有了如此众多的软件成为了一个看上去具备多种能力的超级物种,只要往它里面塞入不同的APP。同时,它也因为智能化而逐渐具有了灵魂,因为对主人的越来越熟悉而具有温度。

到那时,买车不是买车而是买服务,和物理的车相比,服务才是重头戏。核心价值将会在买车之后得以体现。面向服务收费超越面向车收费,车成为了场景的载体。

QQ截图20221020133834.png

那时,汽车+APP,提供的丰富的场景和体验,已经远远超越汽车作为一种出行工具的含义,超越了汽车诞生之日起作为人脚的延伸的基本内涵,已经是人的四肢和五官还有大脑的全面延伸。

从商业方面看,围绕着汽车会有一个以软件和服务为核心的新的生态圈,商家赚钱更多靠的是服务而不是硬件。今天发生在IT行业的很多事情也会在汽车行业发生,或者可以说,以后不会有单纯的汽车行业,而是汽车和IT等其他行业的高度融合。

打个比方,今天我们说特斯拉是一家汽车公司,接下来它可能是一家自动驾驶公司,后面可能是一家提供各种服务的X公司。

那时,我们再谈汽车的时候,重点已经不再是它百米加速是多少,续航里程是多少这些,而是多重体验的Much More Others了。

过去,汽车是所购即所得,买到手的时候,便是全部功能。未来,汽车的大部分功能,将在售出后再不断进行添加。

那时,才真正称得上汽车革命。你觉得呢?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