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的冷思考:部分领域增量受限下的发展

方文三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与国际局部逆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数字经济是助力双循环发展的关键,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新基建的支撑。

本文来自AI芯天下,作者/方文三。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稳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升级、优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

每一轮科技革命都孕育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每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都引领新的经济转型升级。

QQ截图20221020084209.png

以投资带动产业集聚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与国际局部逆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数字经济是助力双循环发展的关键,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新基建的支撑。

当前,无论是从发展趋势还是从发展潜力上来看,数字经济已然完成对农业和工业经济的跨越,成为当下主流经济形态。

疫情情促使下一阶段的产业更重视数字基建,即云计算、IOT、远程等。

中国恰巧正在5G、数据中心、IOT等数字基建上加速,未来的商业基础设施或许优势得到加强而非削弱。

以投资带动产业集聚朝着更大规模、更强吸引、更高质量方向不断前进。

QQ截图20221020084209.png

新基建项目成为投资清单主力

梳理各地投资项目清单,不难发现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已成为高频词、关键词。

今年6月,国务院出台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政策;

近期又启动了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的工作,都将新型基础设施纳入支持重点。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从加强统筹、加大投入、补齐短板、以用促建四个方面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特别提出要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的供给结构,支持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入民生设施等,利好数字平台经济,为共享经济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新基建]为抓手,在[新基建]三个方面、七大行业体系之下,持续完善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高附加值产业链方面的投资规划。

QQ截图20221020084209.png

四大领域发展离目标越来越近

5G基站、特高压、高铁及城轨、充电桩等领域已取得较大进展。

高铁及轨道交通:截至21年,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4万公里、城市轨道运营里程达0.78万公里,已经接近25年里程目标(5万公里、1万公里)。

5G基站:截至22年8月,我国已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210.2万个,每万人拥有基站数超14个,稳步接近“十四五”规划中每万人基站数目标(26个)。

特高压:截至21年,我国已建成投运32条特高压线路,22年在建和计划开工共20项特高压工程,同样稳步接近“十四五”特高压累计数量目标(68条)。

充电桩:截至22年9月,我国公用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64万个,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为449万个,车桩比达到2.6:1,已经接近上海、苏州等城市25年车桩比目标(2:1)。

从各大领域未来投资规模的空间看,今年新基建在高铁及轨道交通领域投资3614亿,5G基站超1700亿,特高压为640亿,充电桩为250亿。

QQ截图20221020084209.png

推动新基建数字化升级仍是未来发展方向

区别于以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等交通为主的、已相对完善的传统基建,新基建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等硬核科技,而在这些领域,中国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①传统的基础设施,包括传统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在数字化年代需要进一步转型升级,提升数字化水平,赋予其新的智慧功能。

②新基建作为数字技术的具体应用场景与孵化土壤,应持续推动相关新技术的基础研发。最后,新基建还需进一步的投资拉动。

③目前我国还存在着东西差距、南北差距、行业差距和城乡差距,均衡这些差距也是新基建未来的主要方向。

QQ截图20221020084209.png

投资的增加会发挥乘数作用

从现实来看,数字新基建政策全面部署以来,与之关联的产业也进入了迅猛发展时期。

虽然新基建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具备巨大的增长潜力,但不可否认,新基建发展同样面临诸多问题,未来仍需要解决投资效率、可持续性、市场化投资决策等问题。

在结构上,投资新基建应用层的企业较多,而投资基础层的较少,存在投融资资金匹配失衡、结构不合理问题。

统筹规划新基建投资进度,防止走低效重复建设老路,是提高投资效率、避免产能过剩和挤出效应的关键。

由于投资新基建是商业周期更长的[迂回生产],在新基建投资项目还没有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和良好的商业闭环之前,单纯的货币资金投入很有可能诱发通胀或催生经济泡沫。

QQ截图20221020084209.png

结尾:

新基建绝非在经济下行期间刺激经济增长、逆周期调节的[特效药],而是着眼于长期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助推器]。

部分资料参考:第一财经:《新基建未来的潜力在何处?》,北京商报:《未来我国如何深耕新基建》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