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积极拥抱新时代 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

网信内蒙古
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对此,我们应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内蒙古积极贯彻党的指导思想,加快发展大数据,结合自治区实际情况精心谋划,积极开展大数据发展探索和试验。

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对此,我们应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内蒙古积极贯彻党的指导思想,加快发展大数据,结合自治区实际情况精心谋划,积极开展大数据发展探索和试验。

△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杭州推介会主会场

2016年10月,内蒙古获批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两年来,内蒙古在大数据发展方面进行了哪些创新和试验,成效如何?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胡丰回答了笔者提问。

我区批准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结合自治区实际,精心谋划、主动作为,以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大数据发展探索和试验,目前试验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开展了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注重顶层制度设计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规划政策引导,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创新人才保障机制,探索形成自治区大数据发展的顶层制度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自治区层面构建大数据发展“七个一”组织架构,成立了自治区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大数据产业联合会,正在组建自治区“云上北疆”大数据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数字经济研究院、大数据交易所。指导成立了自治区大数据投资有限公司、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标准委员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学会等行业组织、机构。各盟市、和林格尔新区、自治区各厅局均成立或明确了专门的大数据发展主管机构或部门,其中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乌兰察布、锡林郭勒、阿拉善5个盟市单独成立了大数据局,全区初步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是加强规划政策引导。制定出台了《内蒙古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自治区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的若干政策》和《自治区大数据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扶持政策。即将印发《内蒙古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改革实施方案》,正在研究制定《数字内蒙古建设发展规划》。

三是完善法规标准体系。积极推动大数据立法,《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列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正在开展立法调研。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大数据体系规范、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元数据规范等17个大数据地方标准批准立项,正在开展标准制定工作。探索建立大数据统计制度,研究提出了《内蒙古大数据产业统计报表制度》,正在开展企业调查摸底。

四是创新人才保障机制。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等10所高校及8所高职院校获批设置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加快大数据人才本地化培养。扶持10所高校建设大数据教育实践培训基地和大数据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高校创新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与阿里、青软实训等机构探索成立大数据学院。和林格尔新区设立了大数据产业人才培养基金,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北京东方国信股份有限公司共建BIM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内蒙古财经大学牵头成立内蒙古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学会,与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签订了数据科学和分析人才培养的合作协议。内蒙古科技大学与英特尔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成立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中心,在教师访问交流、共同培养博士和硕士以及本科生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落实国家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建设要求,加快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创新绿色数据中心发展模式,为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重要基础设施保障。

一是加强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建设。完善国际、省际干线光缆,统筹推进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等盟市进京直通光缆建设,建成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进京直通光缆。加快实施“宽带内蒙古”“宽带乡村”、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等工程,加快建设4G基站等移动网络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建设呼和浩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截至目前,全区网络出区带宽达到18.96T(含数据中心),4G基站建成6.2万个,光纤宽带用户达到409.1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2360.3万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69.35%。交通、电力、水利、燃气等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步伐明显加快。

二是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气候、能源、地质等比较优势,坚持集中布局、规模适度、绿色集约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引进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和林格尔新区为中心、东中西合理布局的绿色数据中心发展格局。已建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中兴、曙光等一批大型数据中心,新引进苹果、阿里巴巴、亚信数据港、优刻得等数据中心。国家电子政务云数据中心北方节点、公安部、教育部、中国银行、浦发银行、腾讯、百度、搜狗、滴滴等国家部委、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的数据中心、灾备中心纷纷落户我区。截至目前,全区数据中心服务器装机能力突破100万台,总装机量达到35万台,综合利用率超过40%。积极推广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标准,正在研究制定《自治区绿色数据中心发展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数据中心及上下游配套产业健康发展。

加强数据整合共享

创新政务民生应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创新应用,着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着力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推进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已建成自治区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与国家和盟市互联互通,自治区本级46个部门已接入平台、36个部门、285个信息资源、2802个信息项实现数据连通。完成自治区“云上北疆”大数据云平台项目招投标。加强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制定出台《自治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编制印发自治区政务信息资源第一期目录和第一、第二批目录责任清单,截至目前,共编制3个盟市、自治区64个单位,共2833个信息资源、39765个信息项,全部上报国家政务信息共享平台。

二是推进政务大数据创新应用。按照宏观调控科学化、政府治理精准化、安全保障高效化的要求,推动政务重点领域大数据的创新应用,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建成宏观经济数据库和大数据监测分析系统,开展宏观经济、价格、投资、能源等监测预测。建成自治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整合法人和自然人信用信息,开展信用查询服务。建成生态环境大数据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开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流域环境监测和承载能力分析,荣获首届数字中国年度最佳实践成果奖。建成公安大数据应用平台,大幅提升社会治安、反恐维稳、侦查破案、应急处置等能力。纪检监察、党建、气象、司法、林业、国土等大数据应用稳步推进。

三是推进民生大数据创新应用。积极拓展民生领域大数据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让老百姓充分享受数据红利,大力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自治区本级35个部门的498项政务服务事项已有317项实现网上办理。建成政府部门涉企信息交换平台,开展“多证合一”等信息服务。建成教育管理平台和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对学校、老师、学生数据的多维度管理,实现名师、优质课堂的网络无缝对接,全区招生考试信息系统运行效益明显。实施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工程,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数达到2030万人,建档率达到81%,大力推进网上预约挂号、医学影像和心电诊断中心、病历中心等三项便民惠民项目,建成远程医疗体系。率先在全国建成人社云平台,汇集人社、医保、公安身份、银行信用、工商登记等信息,可通过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在线办理50余项业务。利用全国扶贫信息业务管理系统,开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和动态调整工作,正在建设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同时,呼和浩特、乌海国家信息惠民城市试点建设和呼和浩特、包头、呼伦贝尔、鄂尔多斯、乌海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成效显著。

加强技术产业创新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大数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作用,全力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动技术产业创新。成立草原畜牧业溯源内蒙古大数据工程实验室、国家语言资源蒙古文大数据研究基地、微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应用孵化基地、北斗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等,全国首个官方授权数据资产评估中心落户和林格尔新区。正在积极争取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互联网医疗国家工程实验室在我区设立分中心。积极筹建自治区数字经济研究院。

二是推动数字产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稳步发展,大力培育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等大数据核心产业,2018年1—9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69.61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88亿元,同比增速3.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利润增速109.5%;1—9月,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167.98亿元,同比增长16.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3%。乌兰察布市大数据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已有大数据服务外包企业7家,签约坐席规模9800席。

三是推动产业数字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实施大数据与产业深度融合行动计划,搭建了大数据与产业深度融合网上供需服务平台,开展了系列大数据与产业深度融合宣讲活动。实施“企业登云”工程,推动企业管理上云、业务上云,开展基于云的存储、计算、平台、软件、数据、应用等服务,提升农牧业、工业、能源、服务业等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发挥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引导作用,推动建设了草原生态、奶牛育种养殖、乳业、煤炭、互联网协同制造、中药材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木材、林权交易等一批产融示范项目。大数据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效应开始显现,网络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快速发展,1—9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4.6%。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57家企业进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贯标试点企业名单。

四是推进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建设和林格尔新区大数据产业核心区,培育和引进了一批重点项目,云计算、大数据科技企业注册390余家,积极创建国家大数据产业集聚区。支持包头大数据创新产业园、赤峰云计算产业园、锡林郭勒大数据产业园、乌兰察布中关村科技产业园、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乌海大数据产业园等建设,引导各地根据需求,围绕大数据全产业链,发展各具特色的大数据硬件产品制造、软件及应用服务等,基本形成“一核多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区域协作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格局。

加强数据资源管理

切实保障数据安全

以安全发展前提,健全安全管理机制,提升技术保障水平,确保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

一是加强数据资源管理。积极探索政务数据采集、汇聚、共享、开放、开发利用、安全保障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正在研究制定《自治区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办法》。积极研究数据确权、定价、流通、交易等,正在研究制定《自治区数据资源流通交易管理办法》,开展数据流通交易中心建设前期工作。

二是健全数据安全保障机制。以关键基础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为抓手,完善了网络安全检查、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正在研究制定《自治区大数据安全保障建设指南》,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环节安全保障的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举办了“网络安全宣传周”“中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高峰论坛”“网络安全大会”、全区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培训班等活动。

三是提升安全技术保障水平。推进互联网舆情应急指挥平台和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设,强化关键基础设施和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推进金融和重要领域密码应用。支持成立了可信计算信息安全院士专家工作站、网络与知识安全院士工作站、网络主动免疫系统试配院士工作站和自治区大数据安全应用研究院。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扩大招商引资规模

把大数据发展与自治区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战略有机结合,努力营造大数据发展良好环境,提升大数据发展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搭建国家媒体、地方媒体、网络媒体三级传播矩阵,实现多渠道、立体化、覆盖式、及时性传播,多次在《人民日报》、大公报、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等区内外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建立了“云上北疆”微信公众号,印发了《内蒙古大数据发展宣传册》近万册,制作了大数据宣传视频、科普视频和应用案例展示系统,积极筹建自治区大数据展示中心,全面提升“云上北疆中国数谷”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多次赴京津冀、雄安新区、长三角、珠三角、贵州等地区考察学习,与其他7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开展基础设施、产业、人才、应用等领域的合作。阿里、百度、腾讯、华为、中兴、紫光、浪潮等一批知名企业先后落地我区,与中国东盟环保中心签署《中蒙俄“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今年在北京、深圳、杭州分别举办了面向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大数据产业招商推介会,三场推介会共签约项目、协议67个,投资额199.5亿元,签约企业实力强、资金规模大、补链成效实。截至目前,其中46个签约项目,已开工建设9个,完成投资2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大数据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统领,坚持创新发展、共享开放、应用引领、安全规范四大原则,按照打造中国北方大数据中心、丝绸之路数据港、数据政府先试区、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区、世界级大数据产业基地五大战略目标,实施大数据发展十大工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和锲而不舍、抓铁有痕的韧劲,奋力开创新时代内蒙古大数据发展新局面。

(原标题:内蒙古大数据发展:创新永无止境数字引领未来)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