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中国气象局网站。
3月21日,中国气象局印发通知,要求各级气象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2025年全国汛期气象服务动员会部署,提高政治站位,践行“观测即服务”理念,强化气象观测系统在汛期气象服务中的支撑保障作用。
通知要求,各级气象部门结合服务需求和工作实际,聚焦防灾减灾、重大活动以及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气象服务保障的具体场景,开展“观测即服务”理念创新实践试点示范,提升服务质效。
一是构建快速组网、直通服务的应急机动观测模式。建立现场应急机动观测保障机制、制定分级分类的观测技术方案、建立观测直通服务的应急业务流程,为决策指挥和应急救援等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气象服务保障。
二是发展场景式、精细化气象观测实况产品。针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研发精细化观测实况产品。强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提高强对流灾害性天气快速识别能力,提升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时效。
三是提升面向服务的气象观测能力。统筹其他行业和社会观测资源,优化观测站网布局设计与建设,研发协同观测模式。
四是凝练“观测即服务”创新实践成果。开展试点示范,建立观测装备、站网、数据及产品的评估反馈机制和复盘制度,推进“观测即服务”理念创新实践规范化、制度化。
各级气象部门将全面落实防汛抗旱主体责任,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加强业务培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针对不同服务场景的应急演练,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史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