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全系标配智驾,DeepSeek如何加速“全民智驾”进程?

信息化观察网
编辑部
但比亚迪在2025年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抛出的“全系标配智驾”战略,直接掀翻了牌桌——智驾系统覆盖从高端到入门级车型的全产品线,高阶智能驾驶功能下探至7万元级车型,且“加配但不加价”。这场被称为“DeepSeek路线”的变革,不仅让友商倒吸一口凉气,更掀起了“全民智驾”热潮。

当吉利、岚图等车企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时,行业还在讨论“国产AI能否撑起智能驾驶的未来”。但比亚迪在2025年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抛出的“全系标配智驾”战略,直接掀翻了牌桌——智驾系统覆盖从高端到入门级车型的全产品线,高阶智能驾驶功能下探至7万元级车型,且“加配但不加价”。这场被称为“DeepSeek路线”的变革,不仅让友商倒吸一口凉气,更掀起了“全民智驾”热潮。

为什么说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分水岭?当智驾走下神坛,普通人开上“智能车”的时代真的来了吗?

一、车企+AI公司:智能驾驶的新生态模式

发布会上,比亚迪智驾负责人杨冬生宣布,比亚迪的整车智能“璇玑架构”将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此举将显著提升车端和云端的AI能力。

比亚迪与DeepSeek的合作,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互补,更是一种生态模式的创新。

回望过去,车企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主要依赖于自研或与国外巨头合作。然而,这种模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自研成本高、周期长,二是国外技术供应商的“黑箱”模式让车企难以掌握核心技术。

而随着DeepSeek横空出世,通过算法优化和模型压缩、蒸馏等技术,大幅降低了单位算力需求。比亚迪与DeepSeek的合作,则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车企负责硬件和系统集成,AI公司提供算法和模型支持。这种分工不仅降低了车企的研发成本,还让车企能够更灵活地迭代智能驾驶功能。

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为国产大模型公司提供了落地场景。过去,大模型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和云计算领域,而智能驾驶则为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市场空间。

二、智驾平权:将成为“和安全带一样必不可少的配置”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预计,未来2-3年,智驾将成为“和安全带一样必不可少的配置”。

过去几年,智能驾驶始终面临一个悖论:激光雷达、高精地图、千TOPS算力的堆砌,让高阶智驾系统成本居高不下。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售出的车辆中,只有不到10%配备了高阶智驾系统,而70%的消费者购车预算集中在20万元以下,这意味着绝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机会接触智驾。

而数据驱动的技术迭代与生态协同能够加速智驾的成熟。比亚迪接入DeepSeek大模型,通过其开源、低成本的AI训练能力,显著提升了车端与云端AI的推理效率。例如,比亚迪智驾模型每七天迭代一次,2024年日训练里程达7200万公里,预计2025年年底提升至1.5亿公里/天,远超依赖测试场景的竞争对手。

华创证券研报指出,借助DeepSeek的算法优化,比亚迪有望将城市NOA硬件成本压至3000元级,触发10-15万元车型的智驾标配潮,决策模型推理能耗降低80%,高阶智驾对车端芯片的算力要求进一步降低,也将更有利于“舱驾一体”、“行泊一体”等架构的推进。这样一来,使得低算力芯片也能支持高阶功能,进一步降低了整车智能化门槛。

三、未来展望:2025或将迎来智驾平权全面落地

在此次比亚迪发布会之前,长安汽车旗下深蓝汽车已于2月9日与华为签署全面深化业务合作协议,重点也落在了推动“智驾平权”。吉利汽车、鸿蒙智行、广汽埃安、岚图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在内的十余个汽车品牌也在更早之前提出了“智驾平权”相关计划,积极展开布局。

高阶智驾的普及也离不开购车用户对智能驾驶的需求,以及能否放心去使用智驾。根据IDC数据,随着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的接受度逐渐提升,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将由2021年的1370万辆增长至2025年的249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1%,发展前景广阔。

《汽车智能化发展报告(2024)智驾篇》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年底,乘用车的高阶智驾渗透率将达到20%,这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提升近一倍,也彰显出智能驾驶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

结语

比亚迪与DeepSeek的联手,标志着智能驾驶从“技术秀场”迈入“普惠时代”。当智驾系统成为10万元级车型的标配,其意义不亚于燃油车时代的ABS普及。

比亚迪的入局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颠覆了“智驾即高端”的行业认知。面对这场由技术普惠引发的市场洗牌,无论是其他车企,还是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这都将是一场充满机遇的、影响深远的变革浪潮。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