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频道纷纷关停,是广电改革之策还是衰退标志?

王靖文
“精简精办”的背后是广电行业在数字化转型和新媒体竞争压力下进行的一次结构调整。广电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也正在加紧布局人工智能、5G、数字资产等科技领域。“广电+科技”成为广电新的发展趋势。

本文来自钛媒体(www.tmtpost.com),来源 | 三川汇文化科技,作者 | 王靖文。

2020年10月15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推动新时代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做强做优的意见》开启了广电“精简精办”的序幕。“精简精办”的背后是广电行业在数字化转型和新媒体竞争压力下进行的一次结构调整。广电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也正在加紧布局人工智能、5G、数字资产等科技领域。“广电+科技”成为广电新的发展趋势。

深圳电视台创办于20世纪90年代的公共频道、娱乐频道,宣布于2024年8月10日停播一事引发热议。而在去年,天津广播电视台一口气关停了六个电视频道,贵州广播电视台关停了都市广播和摄影频道,大连广播电视台停播了综合影视频道和少儿频道……广电开始扎堆“关停并转”。

事实上,2018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在《2018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要点》中就已经提出,要切实解决节目同质化、雷同化的问题,对严重违规、不合格的频道频率实施退出管理。2020年10月15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推动新时代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做强做优的意见》中提出要推动精简精办频率频道,加强专业频道管理,坚决实施退出管理。这是我国从政策层面首次提出“精简精办”。在《意见》之后,各省广电局均提出了自己的媒体融合发展意见,也均提到要推动频率频道“资源整合、结构优化、精简精办”。至此,电视频道频率“精简精办”工作自上而下有序开展起来了。

根据广电视界报道,截至2024年3月,全国累计撤销电视频道144个、广播频率52个。2024年9月25日,上海广电召开改革发展大会中又提到,要有序关停四个电视频道和四套广播频率,大力压减40%的传统频道频率。由此可见,关停频道频率正在发生,且将来还在继续。

一、“精简精办”改革淘汰落后产能

为何会出现如此规模的“关停并转”呢?通过分析公开资料,本文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1、广告收入不能覆盖支出,频道运营出现资金困难

根据CMS媒介研究的数据,2016年至2023年全国电视观众人均每日收视时间从152分钟递减到2023年的115分钟,7年间下降了37分钟。这说明,电视受众在大量流失。电视受众大量流失的结果是频道广告收入的减少。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2016年至2023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的数据,2016年全国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为1150.7亿元,到了2023年,全国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已经萎缩到583.66亿元,与2016年相比下降了53.5%。

事实上,全国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自2015年达到顶峰后便开始逐年递减。广告收入的减少让不少频道的运营出现了资金短缺,对人力成本和硬件维护成本的开销捉襟见肘。从经济层面考虑,关停不赚钱的频道频率是广电的必然选择。

20241013111532764221.jpg

2、新媒体发展迅速,传统广电需要转型

尽管广电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在递减,但是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通过互联网取得的新媒体广告收入在递增。根据国家广电总局2016年至2023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的数据,2016年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通过互联网取得的新媒体广告收入为396.52亿元,2023年为2698.34亿元,7年增长了649%,年平均增长率为33.3%。

收入虽然不代表全部,但是它能够代表市场对新媒体渠道的信息需求量开始增大,新媒体的传播力在上升,新媒体越来越成为舆论的主战场,继续规模化发展频率频道,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20241013111532911782.jpg

3、内部资源配置不符合市场需求,广电总体增长乏力

根据上文所述,传统广告收入在递减,传统广电业务在衰退。然而,广电在传统广播电视业务上分配了大量人力、设备、资金等资源。这使得广电内部大量的资源被分配在了落后的产能上。然而,广电内部的资源是有限的,只有将传统广播电视业务的资源流动到先进的生产力上去,才可能用有限的资源做大蛋糕,实现广电总体上的增长。因此,关停频道“精简精办”是广电内部资源合理配置的选择,是结构化改革的具体措施。

综上,“精简精办”是广电行业在数字化转型和新媒体竞争压力下进行的一次结构调整,其目的在于释放有限资源发展优质内容和平台,实现广电高质量发展。

二、“广电+科技”构建新质生产力

经观察,自2020年《关于推动新时代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做强做优的意见》发布以来,各广电的改革,都不约而同地将资源集中在了科技领域,期望“广电+科技”推动构建广电新质生产力,助推广电行业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目前,“广电+科技”的主要实践有如下三种:

1、入局人工智能,培育媒体新质生产力

随着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广电也掀起了一轮入局人工智能的发展浪潮。2023年7月2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了“央视听媒体大模型”,这个模型专注于视听媒体内容生产,能够理解视频内容并生成文字,甚至直接从文本生成视频,可以提高内容生产的效率;2024年9月25日,上海广电召开改革发展大会中提到用AI重塑媒体技术底座;2024年9月26日,吉林广播电视台也发布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期望打造东北第一家AIGC数字编辑部。

20241013111533164519.png

2、拓展5G+,实现高质量内容供给和媒体融合

伴随5G网络普及,广电也迎来新一轮音画质升级的改革,以5G+4K/8K以及5G+AR/VR技术为代表的视频产业进入发展期。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2023年10月12日2024“品牌强国工程”发布活动中强调,总台要依托“5G+4K/8K+AI”战略布局,以科技创新助力媒体融合。在实践应用上,总台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首次完成亚运会主转播机构服务、首次以4K/8K标准向全球提供国际公用信号和相关媒体服务、首次在开闭幕式中应用AR虚拟技术。2024年9月25日,上海广电改革发展大会上强调,率先建设东方卫视4K超高清综合频道,坚持“多屏联动、台网相融”。

20241013111533632792.png

3、依托本土特色,沉淀数字资产

在数字时代,广电可拥有的数字资产包括但不限于节目内容、音频、视频、图像、文案等,它们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并可以通过数字渠道进行分发和商业化。基于此,河南广电的“大象元AI数字资产创作和应用平台”通过开放式三维模型建设,依托河南的文化资源,打造国风数字资产平台,并编写了《三维建模Eeasten标准虚拟现实(VR)数字媒体资产数据描述规范》,这一标准填补了国内关于多维度数字资产标准的空白。“大象元AI数字资产创作和应用平台”入选了2024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

20241013111534799979.png

三、“广电+科技”向未来亦需管理支撑

广电与科技的融合,从供给角度看,可以实现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内容供给,提升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质量;从需求端看,可以与观众实现更有效的互动,更快速准确地洞察观众的需求,进而提升观众的体验感。“广电+科技”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广电的传播力,实现广电的高质量发展。

在各广电大力推进“广电+科技”的进程中,从战略管理和运营管理的角度看,需注意以下两点:

1、“广电+科技”只是手段,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成是根本目标

国家广电总局在2020年11月13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了广电媒体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建立广电全媒体传播体系。先进技术是实现目标的支撑手段。根据公开报道观察,一些广电在融合科技方面喊出了很响亮的口号,提出了先进的概念,但没有看见这些科技项目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具体贡献了什么样的力量。

出现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些广电在改革过程中不甘落后,硬沾科技元素,为了政绩而科技;二是这些广电在不适宜的地区发展了不适合的科技项目,比如一些广电所在区域缺少人力资源,却仍然进军劳动密集型的人工智能研发领域。因此,“广电+科技”的发展要狠狠抓住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这一主要矛盾,因地制宜地掌握发展的速度与方式。当下,建设好全媒体传播体系是最大的政绩,“广电+科技”是重要手段,但不是最终目的。

2、增强数字资产管理意识

随着“广电+科技”的推进,广电的数字资产在节目制作、版权交易、广告营销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电数字资产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如4K/8K超高清视频直播、VR和AR内容制作、智能内容推荐等。数字资产将是广电在数字化时代的重要资产。

然而,目前广电在数字资产管理上还存在意识薄弱、数字资产权属不清晰、运营和管理效率低等问题。由于数字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广电将面临数字资产流失的风险,这会威胁到“广电+科技”的发展安全,让“广电+科技”的发展缺少资产价值的评价,从而成为空架子。因此,广电需要建立有效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确保数字资产权利清晰、存储安全、使用合规,为“广电+科技”的腾飞提供基础支撑。

结语

若将广电“精简精办”看作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广电+科技”就是又一个时代的到来。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当下,想要建设好全媒体传播体系,加强科技要素,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广电系统性变革,已刻不容缓!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