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元力社”。
作为扩内需、促消费的重点发力方向,创新消费场景今年已在多个场合被提及。
6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
围绕餐饮、文旅体育、购物、大宗商品、健康养老托育、社区等六大消费新场景,提出17项重点任务。
对于文旅体育消费新场景,支持打造一批演艺新空间,促进虚拟现实(VR)体验等文娱业态场景创新。组织开展视听虚拟现实制作技术应用示范和“未来电视”试点,鼓励生产更多优质广电视听内容,带动视听电子消费。
对于购物消费新场景,在明确标识和规范监管的基础上,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虚拟现实(VR)全景和数字人等技术,拓展电商直播场景。发展线上“虚拟家居布置”“虚拟试衣”等产品展示业务,促进沉浸式体验消费。
对于大宗商品消费新场景,加大柔性屏、人工智能助手、端侧大模型等软硬件功能开发,增强人机交互便利性。支持智能穿戴设备在通信娱乐等领域应用,拓展智能机器人在娱乐休闲、教育培训等方面功能,探索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
近年来,我国对AI应用场景建设进行了全方位部署,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等。
去年,科技部启动首批10个示范应用场景,对于解决人工智能应用和产业化问题、推动场景创新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在此背景下,各地积极响应号召,对于场景建设进行了多方面探索。
2018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计划,采取“揭榜挂帅”和动态发布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开放场景,并向全球征集解决方案。2022年10月,上海、深圳两地先后出台地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为场景建设提供法治保障。2023年,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上海人工智能示范应用清单(2023)》,形成一批具有典型性、创新性、引领性的示范应用场景。
今年2月,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4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8K高清视频等技术融合,拓展社交、购物、娱乐、展览等领域技术应用,建设一批智慧商圈、智慧商店、智慧驿站,推广智慧导览、智能导流、虚实交互体验等应用。
4月,北京市商务局乘胜追击,与七部门联合印发实施《促进多元消费业态融合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重点培育7个多元消费融合新场景方面,拓展数字消费场景。加大人工智能、超高清、元宇宙等数字技术在文化旅游、体育赛事、展览展出等消费场景应用。
据了解,北京市成功入选工信部组织评选的全国首批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累计培育26个国家级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北京市数字人基地落地朝阳区,链接服务百余家数字人企业。
当下,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已从实验室阶段进入场景落地、赋能千行百业的新发展阶段,但应用场景呈现“少数重大场景为牵引、大量长尾场景占主导”的特征,场景建设的广度和深度还存在不足,需要协调政府、产业、企业各类主体,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引导人工智能产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