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农业品牌联盟”,作者/盟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而数字农业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制高点。
全方位推进效果显著
我国非常重视数字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顶层设计文件,为数字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20年《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发布,对新时期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作出明确部署,擘画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新蓝图。2021年印发《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指导数字乡村建设稳步有序推进。2022年,又陆续出台《“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
与此同时,我国数字农业试点工作快速推进。农业农村部先后在北京、黑龙江、吉林、江苏、天津、上海、安徽、内蒙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9个省份开展了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工程。2016年以来,在北京、辽宁、湖南、新疆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生猪、柑橘、花生、马铃薯、大蒜、绿叶菜、大闸蟹、普洱茶8个重要农产品大数据建设试点。2017年启动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已累计安排大田种植、园艺作物、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57个县级试点,建设数字农业集成、种植、畜牧、渔业设施等5个国家数字农业创新中心。通过试点地区在整体规划设计、制度机制创新、技术融合应用、发展环境营造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经验,为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目前,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种业、农机装备已经全面深度融合。根据相关数据,2022年,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发展水平约为26%,其中,大田种植、畜禽养殖及水产养殖信息化率分别为21.8%、34、16.6%。山东、广东、江苏、黑龙江等地集中打造了一批无人农场、植物工厂、无人牧场和无人渔场,累计改装升级水旱田无人驾驶及辅助驾驶机具6288台,示范水旱田无人驾驶及辅助作业608.45万亩,实现农场作业全过程智能化、无人化。
数字农业的快速发展也让乡村产业中的传统要素如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焕发了新活力,催生出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智慧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零售、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等营销模式不断创新迭代,极大丰富了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方式,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从传统营销渠道扩展到新业态新模式的电商平台。2022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313.8亿元,同比增长9.2%。截至2022年底,全国农村网商(店)已达到1730.3万家。许多农民通过微信或直播销售自家农产品,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
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可以说,农业农村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了农村各类产业提升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创新业态模式、改进客户服务、创造更多价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果。数字化正在重塑着农业农村的产业结构与社会结构,全面助推乡村振兴。但是,也应该意识到,我国数字农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数据孤岛”问题突出。农村地区地域广泛,相应数据收集工作较为困难,政府各部门业务系统之间采集的数据仅是局部领域的,缺乏采集系统数据的一致性;数据协同整理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相关信息数据并未形成有效的互联互通,相应数据无法高效传输运作;各方依旧面临着信息不对称、数据可利用性不足等问题,“数据孤岛”问题仍然突出。而且,数据要素价值挖掘利用不够,主要表现为有效数据不足、覆盖面不够广、数据资源分散、精准度较低等,难以利用数据进行整体性、趋势性决策分析。
地区发展不平衡。从地区综合发展水平来看,东强中西弱,区域失衡。东部地区在人均年财政投入、农产品网络零售、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应用等方面大幅领先,比中西部地区高一倍以上。从省域发展情况来看,浙江、重庆的年人均信息化财政投入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藏等省(区、市)的电子商务服务站覆盖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村数字技术人才短缺。当前农村空心化、分散化问题严重,农村年轻人口数量少,文化教育程度不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我国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从农业生产部门向二三产业转移,外出务工并且在城镇转户落户,年轻农民外流造成了多地的农业从事人员大多属于文化素质不高和数字技术匮乏的农民。对于农村从事耕种的老龄人口而言,在从事农业生产工作时过于依赖经验,这不仅增加农业经济的风险,也不利于数字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
产业链衔接融合不健全。数字经济在农业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流通、销售环节的数字化应用较为广泛,但数字化、智能化都处于初期阶段,尤其是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相融合方面,更加滞后,装备和产业之间的衔接融合应用不充分不健全。
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待完善。我国实现了“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乡村网络基础条件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但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1.9%,比城镇地区低21.2个百分点,农村网民占乡村人口的62.7%,低于城镇网民占城镇人口占比19.7个百分点。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3.08亿,与城镇网民规模的比例约为1:2.5。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的普及相对不足,农村地区数字技术的应用受使用者文化程度和使用技能的限制,由此造成了城乡数字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