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丨工业互联网何以奔腾不息?

近日,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3年工作计划》,提出开展网络体系强基行动、标识解析增强行动、平台体系壮大行动、数据汇聚赋能行动、新型模式培育行动、融通应用深化行动、关键标准建设行动、技术能力提升行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安全保障强化行动、开放合作深化行动11项重点行动,并且给出了54项具体举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翼智云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近日,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3年工作计划》,提出开展网络体系强基行动、标识解析增强行动、平台体系壮大行动、数据汇聚赋能行动、新型模式培育行动、融通应用深化行动、关键标准建设行动、技术能力提升行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安全保障强化行动、开放合作深化行动11项重点行动,并且给出了54项具体举措。

2022年以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和成效,进一步夯实了数字化发展基础,探索出多元化转型路径,为全面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持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意义重大。

完善顶层设计做好战略谋划

纵观“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实施三年,5G与工业融合应用成效显著,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正由起步探索向深耕细作阶段加速迈进。

可以看到,工业互联网产业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政策“组合拳”彰显力度、深度、温度。2022年以来,产业主管部门围绕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的各项政策走深走实,颗粒度进一步细化。在重点行业规范指引方面,先后发布了6项国家标准和一大批行业标准。在打造试点示范方面,加快重点领域试点示范项目遴选,并将范围扩大至载体(如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和园区。开展“百城千园行”活动,将工业互联网的赋能能力进一步下沉到园区、企业等更核心的经济单元。

第一,持续推进可信数据空间搭建。当前,国家高度关注产业数据可信流通能力发展,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要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提升数字产业化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提出构建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推动高质量数据要素“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

可信数据空间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发展系统解决数据共享流通瓶颈问题、安全可信类问题和数据内容保护问题的技术手段,助力数据要素实现安全可信的流通。具体而言,为数据提供方提供数据出域后管控手段,增强提供方数据流通意愿;为数据使用方提供供需对接平台,协助使用方找到符合需求的数据;以技术手段保障数据流通全生命周期可信、可用、可控、可审计;提供保护数据中商业秘密与个人信息的工具。

第二,标识解析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神经枢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在解读《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时也提到:“标识解析体系,如若缺失,工业互联网深化应用将受制约,其效能发挥也将大打折扣。”

第三,安全成为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近年来,国家着力强化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布局,在政策、标准、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比如,在标准体系方面,《工业互联网安全标准体系(2021年)》成功发布,确立16个领域76个细分方向,推动分类分级系列国家标准加快研制,推动船舶、钢铁、轻工等行业以及“5G﹢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安全标准立项研制。在技术保障方面,建成“部—省—企”三级联动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服务体系,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14个重点行业,不断健全风险监测应对能力。在产业应用方面,工业互联网安全深度行以及试点示范、专项工程等工作顺利开展,在技术攻关、产品和平台服务方面带动效果显著。在人才培养方面,持续举办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安全大赛,累计培育4000余名安全岗位人才。

第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搭建稳中向好。近年来,我国“科技—产业—金融”良性互动的大环境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产学研用金互促互利、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各级政府也在持续发挥引导基金对各类产业资金的带动作用,积极做好资金的“带路人”。

“2022年工业互联网领域投融资活动的一个特点,就是政府引导基金的布局力度有所加大,部分重点领域的发展获得了稳定的资金支持。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可以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助力产业发展壮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荣美如是说。

此外,创新技术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原动力,推进技术创新面临路径选择的问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长田洪川表示:“在国内,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主要以政府为牵引,统筹规划技术攻关,构建场景驱动技术创新的特色路径。我国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攻关作用,围绕基础短板和新兴领域,推动技术创新迭代。”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强化创新体系

我国新基建发展十分迅速,这给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当前,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5G基站数达到273.3万,占全球的60%;5G移动电话用户达6.34亿户,5G网络覆盖所有地市级城区、县城城区。《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3年工作计划》指出,要进一步强化网络设施建设,推进企业利用5G改造升级内网,建成不少于300家5G工厂,打造30个试点标杆。此外,还要推动壮大平台体系、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深化数据汇聚赋能。

特别是堪称“数字世界身份证”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十分重要,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5﹢2”国家顶级节点体系全面建成,累计接入国家顶级节点的二级节点达283个,涵盖40个行业,累计标识注册量超2605亿个,累计接入的企业节点达25万多家,国家顶级节点日解析量超1.1亿次。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3年工作计划》就指出,要推动各地、各行业建设二级节点累计超过300个,企业接入数量达到30万家。随着建设不断完善,将为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进一步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一片沃土。“工业互联网本质上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类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国信通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长田洪川对记者表示,当前,工业互联网重点围绕新型装备、工业自动化、工业软件等基础环节及新兴前沿领域开展技术创新。一是工业装备向柔性智能、开放互联方向演进;二是工业自动化向软件定义、灵活开放的扁平化方向转变;三是工业软件向全生命周期模型融合贯通演进;四是AI、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领域持续创新。《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3年工作计划》指出,要在优化创新载体布局、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强化产业技术创新三方面发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体系建设。

发展融合应用丰富产业生态

工业互联网不仅要建得好,更要用得好。近年来,得益于我国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越发完善,越来越多企业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内融合应用百花齐放,产业生态更为丰富。

工业、信息通信业、互联网行业的中央企业、大型民营企业正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中小企业创新十分活跃,研发或部署工业互联平台成为诸多行业的共识。在对自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定位清晰的大型企业,工业互联网率先得到落地应用,并逐渐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案例;中小企业则通过部署低成本、模块化、可定制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数据显示,边缘计算、工业智能、工业大数据等领域企业超过3000家,涌现出一批专精特新的解决方案。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汇聚海内外80多个细分行业的2500多家成员,成为工业互联网领域全球最大的生态合作载体。

展望未来,中国信通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长田洪川对记者表示,我们应充分发挥我国市场规模大、场景数据多、融合创新强的特色优势,多措并举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

一是组织研究机构编制产业链图谱及技术攻关路线图,以系统工程思维和方法梳理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构成及关键技术产品清单,编制产业链图谱,合理规划技术产品攻关路线,按图索骥系统推动技术攻关工作。

二是依托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开展重大技术攻关。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运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促进中心,加快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开发、孵化与推广。

三是广泛开展工业互联网技术产品评测。依托工业互联网边缘、工业PaaS、工业APP等领域评测国家标准及评测工具,有序推进技术产品评测工作,精准定位企业优势及短板,以测促研、以测带建,助力工业互联网产业培育。

四是积极打造“平台﹢”融合应用试点示范。鼓励重点平台企业在典型行业场景落地应用,遴选一批应用价值高、可复制推广性强的应用案例,树立“平台﹢行业”标杆。持续组织“平台﹢园区”“平台﹢基地”试点示范项目遴选,提升平台规模化推广水平。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