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牌四年:“5G+工业互联网”成绩几何?

自5G牌照发放以来,5G在网络建设、标准制定、终端模组、关键技术、应用落地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5G与工业互联网有着天然的契合度,已成为赋能各行各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量,四年时间,5G与工业互联网融入取得不小进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工业互联网世界”。

“5G+工业互联网”四年融合应用表现如何?

2019年,5G商用牌照发放,中国进入5G商用元年。工业互联网作为5G商用的主战场,以5G技术为牵引,实现工业连接能力升级,加快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时隔四年,5G应用实现了从0到1突破,从1到N的跨越,“5G+工业互联网”更是迎来从起步探索阶段迈向深耕细作、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

四年融合成效显著

自5G牌照发放以来,5G在网络建设、标准制定、终端模组、关键技术、应用落地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5G与工业互联网有着天然的契合度,已成为赋能各行各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量,四年时间,5G与工业互联网融入取得不小进展。

最新数据显示,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从2020年的超1100个,增加到2022年超4000个,应用覆盖41个国民经济大类,已形成10大重点行业、20大典型应用场景,实现工业生产流程的全覆盖,全国5G行业虚拟专网超过1.6万个,5G加速由生产外围向核心控制环节延伸。

10cc1ff9abd24c50ba6b4889bf9e4457(1).jpg

经过四年网络建设和行业探索,“5G+工业互联网”在技术、产业、应用以及生态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一是技术创新持续赋能。5G技术标准加快与工业适配,“5G+工业互联网”垂直行业标准助力产业应用推广。二是产业加速成熟,5G芯片模组通过精简、定制加速降本提量,工业5G融合产品日益丰富,模组价格较商用初期下降了80%。5G工业融合终端种类不断丰富,5G TSN、URLLC技术加快试验验证,逐步成熟。三是应用日趋普及,10余个重点行业20个典型应用场景“5G+工业互联网”加速普及,有力促进了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各地掀起了5G全连接工厂建设热潮,5G向生产各环节进一步深化拓展。四是生态构建从有到优。地方政府自发组织建设20余个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通过建设新网络、挖掘新应用、发展新模式、构筑新业态,形成具备区域和产业特色、具有一定先导示范效应的创新型产业生态。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文件为推进“5G+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保障。从2019年发布《“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到2021年发布《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再到2022年发布《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推动5G与工业应用的融合纵深发展,为“5G+工业互联网”下一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赋能路径日益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中国信通院“5G+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数测算,当前全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已形成以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地区为引领,向京津冀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延伸的“东中西”梯次推进的全新发展格局,31个省(市、自治区)“5G+工业互联网”发展总体呈现4种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形态,互促共进、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逐渐形成。

存在挑战有哪些?

目前,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深入工业设计、制造、管理、服务等环节,“5G+工业互联网”发展已进入产业深耕、赋能发展的新阶段,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曹蓟光认为,“5G+工业互联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芯片模组问题。一是在芯片供给方面,不同行业对芯片功能需求不尽相同,市场碎片化现象严重,这就要求根据具体工业场景定制5G芯片模组,成本较高,尤其缺乏低时延、高可靠的5G芯片。2022年6月,RedCap在3GPP R17阶段实现标准冻结,在终端带宽、天线数量和调制阶数等方面做了裁剪,以期降低终端成本和功耗。但目前看,Redcap标准面向工业的属性不强,在5G工业领域的应用恐难及预期,且尚未有商用化产品落地。二是在解决方案方面,工业生产必须体系化改造,当前5G工业设备化改造率较低,且只在某些设备或环节加入5G模块应用效果不明显,目前成套解决方案还有待突破。

其实,除了芯片模组问题,中小型企业对新技术应用仍有顾虑,导致“5G+工业互联网”应用难以全面推广。当前,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拥抱“5G+工业互联网”,通过搭平台、聚数据、建应用、拓生态实现数字化转型。但中小型企业对新技术应用的接受程度有限,主要原因是建设成本较高,短时期内无法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只有少部分企业在单点或局部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大规模开展5G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相对较少。

同时,技术可靠性、安全性等多重因素,致使5G与部分行业应用难以深度融合。当前,“5G+工业互联网”已经从外围辅助生产环节切入到核心生产环节。但化工、电力等行业对于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稳定性要求极高,一旦发生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而5G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所沉淀模型的准确性、安全性,尚未经过大规模商业落地验证,企业不敢轻易以“5G+工业互联网”技术替代现有网络、工业机理等。

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

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在“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表示,经过多年探索,我国“5G+工业互联网”逐步形成政府规划引导、地方务实推动、产业联动发展的“中国模式”。

有业内专家表示,未来几年,应着力推动5G标准从“能用”向“高效”转变,围绕技术、产业、网络、应用、生态等体系,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推动工业控制领域场景的蓬勃发展。特别是5G全连接工厂将是“5G+工业互联网”深入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重要举措。

近年来,工信部一直大力推动5G全连接工厂的建设。2021年,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在10个重点行业打造30个5G全连接工厂。《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1年工作计划》中提出打造3至5个5G全连接工厂示范标杆,《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年工作计划》目标,则是打造10个5G全连接工厂标杆。由此可见,5G全连接工厂的建设已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总体而言,随着我国5G网络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在助力制造业智能生产、企业生产能力的技术改造、智能升级等方面,“5G+工业互联网”将大有用武之地,实现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

编辑:改静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