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丨拓展“IPv6+”行业应用 推动IPv6从“好用”走向“爱用”

曹蓟光
我国IPv6应用改造工作总体上分为应用改造(包括网站、APP、行业应用等)以及应用基础设施改造两大部分,这两部分工作均已取得了良好进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民邮电报”,作者:曹蓟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编辑:于莉莉,监制:蔡旸。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之下,各部门、各行业积极推进我国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工作,取得了卓越成绩,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既有成果,进一步促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增强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的内生动力,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推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其中重点提出“抓住行业应用的牛鼻子,深入挖掘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对网络技术的实际需求,以需求促创新,以应用带市场。”这一基本原则对于未来几年进一步推进IPv6规模部署与应用工作至关重要。

我国IPv6应用初具规模初步实现“好用”

我国IPv6应用改造工作总体上分为应用改造(包括网站、APP、行业应用等)以及应用基础设施改造两大部分,这两部分工作均已取得了良好进展。

从应用本身来看,在网信办、工信部、国资委等部门的推动之下,互联网及主要行业的应用改造初具规模。

从应用基础设施来看,在工信部等部委的推动之下,截至2023年3月,三大基础电信企业的超大型、大型及中小型IDC已经全部完成了IPv6改造。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对IPv6支持度的进一步提升,很多领域的IPv6应用已经实现了从“能用”到“好用”。

行业“IPv6+”应用方兴未艾逐步走向“爱用”

“IPv6+”是对IPv6技术体系的“再”完善、核心技术的“再”创新、网络能力的“再”提升、产业生态的“再”升级,“IPv6+”可以实现更加开放活跃的技术与业务创新、更加高效灵活的组网与业务提供、更加优异的性能与用户体验、更加智能可靠的运维与安全保障。随着IPv6网络建设的不断提速,“IPv6+”作为能够给行业场景和企业应用提供大量创新价值的新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试点。

“IPv6+”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整体企业网络的管理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以《实施意见》出台为契机持续推动IPv6应用创新发展

《实施意见》的出台,进一步强化了行业应用在IPv6创新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在深化“IPv6+”行业融合应用方面,《实施意见》结合当前“IPv6+”技术在各行业的发展现状,重点选取政务应用、智慧金融、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能制造6个行业领域,深挖场景需求、着力推进,建成一批IPv6公共服务平台。

●在政务应用领域,重点推广分段路由、随流检测等技术在政务网络中的应用,提供安全隔离、快速开通恢复、重要通信保障、故障快速定位等服务能力。

●在智慧金融领域,加快推进分段路由、应用感知网络等技术在金融机构骨干网和云数据中心的部署应用,并向分支机构和网点延伸,实现面向应用的网络质量保障、行为分析和带宽优化。

●在智慧能源领域,推进生产网络和数据网络演进升级,聚焦重点环节,通过网络切片、确定性网络等技术提升网络承载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智慧交通领域,支持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研究推进智慧公路车路协同网络建设,打造精准定位,高效安全的智慧交通数据网络。

●在智慧教育领域,推动教育业务云上部署,支持开展云上教学、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基于分段路由、随流检测等技术建设高质量传输的教育专网。

●在智能制造领域,加快“IPv6+”技术在汽车、电子、钢铁、矿业、电力等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推广,打造高质量工业互联网,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

这6个领域既在IPv6规模部署工作中已经具备比较好的基础,同时也已经在“IPv6+”应用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能够为其他领域的部署和应用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参考。

创建“IPv6+”创新之城开创IPv6创新应用新局面

在《实施意见》中按照“可度量、可考核、广覆盖”的原则提出了两类评价指标:一是IPv6部署水平,此类指标与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部门组织创建的“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综合试点城市”指标有效衔接,综合反映城市的IPv6规模部署与应用发展水平;二是“IPv6+”技术应用情况,分别从“IPv6+”创新平台及验证中心数量、支持“IPv6+”创新技术的专线业务占比、“IPv6+”行业应用数量、“IPv6+”企业/园区数量、“IPv6+”数据中心数量、IPv6知识产权数量6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涵盖了产、学、研、用各个维度。提出鼓励各地自主创建“IPv6+”创新之城,以城市为单元,结合各地产业、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差异化特点,从基础网络建设、应用基础设施升级、行业应用试点等各方面开展对“IPv6+”的探索和规模化部署,以星星之火带动全国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燎原之势。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