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巨头盯上碳生意

李佳师
云计算巨头们为什么会盯上碳市场?因为从来没有“热情不减”的市场,前些年巨头们坐享了云计算市场的“头茬”红利,随着竞争者不断入局,竞争必然激烈,不断寻找新增长空间,就成为全球云计算巨头的“必修课”。

2345截图20220818151609.png

本文来自中国电子报,作者/李佳师。

最近,云计算巨头纷纷盯上了碳生意。2月,IBM收购Envizi,这是一家提供可持续发展和能源数据分析软件公司,IBM将其与原有的碳足迹分析管理工具组成完整“减碳方案”矩阵;3月,亚马逊云科技(AWS)发布碳足迹管理工具(Customer Carbon Footprint Tool),并表示AWS的用户可以免费使用;6月1日,微软可持续发展云服务(Microsoft cloud for sustainability)上线,这是一个用来助力企业有效记录、追踪碳排放的云服务;6月28日,谷歌云宣布推出一套SaaS减碳套件,并打出这样的广告:“让用户管理碳数据就像用office一样简单”。

在短短半年之内,包括IBM、AWS、微软、谷歌云等在内的全球云计算巨头密集推出碳计量、碳足迹追踪管理工具,这不约而同举动的背后,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全球云计算“碳生意市场”的大幕正式拉开。

为什么会盯上碳市场?

云计算巨头们为什么会盯上碳市场?因为从来没有“热情不减”的市场,前些年巨头们坐享了云计算市场的“头茬”红利,随着竞争者不断入局,竞争必然激烈,不断寻找新增长空间,就成为全球云计算巨头的“必修课”。巨头们之所以在这个时间点同时盯上“碳”,因为碳计量与碳管理市场开启的发令枪已经打响。

6月22日,欧洲议会以450票赞成、115票反对和55票弃权通过了关于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即碳关税)的法规文本。接下来,只需欧盟委员会、欧盟理事会与欧洲议会三方谈判达成一致,欧盟碳关税最终法律就将出台。从时间来看,欧洲议会通过的CBAM将2023年到2026年设为过渡期,2027年正式实施,比欧委会草案的2026年实施延后了一年。

碳排放计量将是“碳中和”最先开启的市场,这个信号不仅仅是来自欧盟的CBAM,同样中国市场也给出明确的信息。8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基本建立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衔接顺畅的部门协作机制,初步建成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到2025年,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数据质量全面提高,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全面、科学、可靠数据支持。

欧盟碳关税法案实施必将影响想进入欧盟市场的很多企业,亚马逊云科技(AWS)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欧洲碳关税法案即将出台,要求给欧洲供货的供应商上报碳排放,并相应收税。碳关税政策在试行阶段就要求企业开始申报碳排放,企业可以申报自己或者第三方合作伙伴测量出来的数值,如果没有能力自己测量,则会被分配一个平均数值。但这个平均数很可能高于企业实际的碳排放数,所以已经有很多客户在找咨询公司、找亚马逊咨询应对方法。

顾凡这段话里有两个重点,一是想进入欧盟市场的企业必须要做好碳计量。如果没有申报自己或第三方测算出来的碳排放量,欧盟分配的平均数会远高于企业自身的碳排放,按此来交税,企业进入欧盟的成本必然提高。有分析机构给出钢铁进入欧盟成本预估将增加40%,所以精准计算自己的碳排放量就成为想进入欧盟市场的企业必须。此前欧委会提议要收碳排放关税的行业范围是钢铁、铝、电力、化肥,这次会议后,欧洲议会还将CBAM涵盖进一步扩大至有机化学品、塑料、氢和氨。

2345截图20220818151609.png

二是云计算巨头实施减碳行动的“领头羊”效应终于显现。为什么很多企业用户找到咨询机构、找AWS进行有关碳计量咨询?因为亚马逊几年前就开始承诺减碳,计划到2025年实现亚马逊全球基础设施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在2040年实现净零排放。因为早早开始自身减碳,所以一定积累了很多计量碳、减少碳排放的经验、做法与工具。事实上,不仅是亚马逊,包括微软、IBM、谷歌等都给出了相应的净零碳承诺。微软比亚马逊更彻底,其承诺2030年实现碳负排放,2050消除自1975年公司成立以来的碳排放量总和,微软除了减少排放还把已经排放出去的碳“吸回来”。这些云计算巨头对于减碳的承诺,既履行了大公司应负起的责任,也为其未来做碳的生意提前做了铺垫。

减碳在全球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以中国为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张晓慧曾表示,我国实现“双碳”战略所需投资大约在150万亿元到300万亿元,这意味着未来我国每年将在“双碳”领域平均投资3.75万亿~7.5万亿元,大约相当于全年投资的10%左右。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研究估算,未来5年,将有数十万家企业要开展碳管理并减少碳排放。

碳阻迹公司创始人兼CEO晏路辉去年曾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将有几十万家企业有直接的碳管理、碳中和需求。这种需求的第一个驱动来自于政策,此外,在供应链管控上,很多国际品牌也都要求碳披露。例如,苹果要求到2030年所有的产品都要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所有的苹果供应商要与它一起实现碳中和;欧莱雅也要求其供应商每年披露碳排数据。

减碳对于云计算巨头来说是一门快速增长的新生意。不久前,IBM公司CEO Alvin Krishna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试图减少他们的碳输出,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一项非常值得重视的业务。”据了解,不少企业已经开始试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但同时缺乏数据洞察、投资回报率不明确以及技术能力不足等也阻碍企业执行可持续发展。

云计算减碳的生意经

减碳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很多技术和工具。对于云计算巨头来说第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是“碳计量”和“碳足迹管理工具”市场。企业要减碳,首先得有本“碳排放账单”,得知道自己的“碳家底”,哪个环节是排碳大头,才能有的放矢。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云计算运营及创新事业部负责人Noelle Walsh说:“想要改进或改变一个无法衡量的东西是很难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以准确、一致且可靠的方式衡量碳排放量的统一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减少碳排放和对环境影响的创新技术解决方案。”

晏路辉曾表达了一致的观点:没有量化就没有管理,企业机构只有量化清楚碳排放才能有的放矢进行减碳。晏路辉同时进一步表示:“带动供应链的碳中和比企业自身的碳中和难度更大,供应链碳中和的最大难点是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跨部门协调,让上游提供数据,这非常困难。”

顾凡认为,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其碳计量和管理方式不同,其中量大面广的制造业企业梳理自身的碳排放量计量和减排相对容易,可以通过采集数据,做模型,找到主要矛盾点,再去用节能减排的手段做替换。而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碳排放量的计量,是主要难点。

顾凡以车企为例讲述了制造业供应链碳计量的拆解法和AWS所做的事情。一家整车制造厂,可能有数千个零部件,来自若干个供应商,其碳排放主要来自生产制造环节和运输环节。将生产制造环节再拆开分析,便会发现给整车厂提供零部件的供应商占了很大的碳排放比例,所以要对这数千个零部件供应商进行碳排放统计分析。AWS所做的事情是首先将其供应商的碳排放数据收集上来,然后进行分析,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商往往跨行业,每个行业碳排放计算方法也不同,AWS的角色是帮助车企做出针对不同行业的碳排放“计算器”,企业输入不同行业供应商的数据即可实现开箱即用。

实现“开箱即用”,用更自动化、更便捷的方法让用户能够将繁杂、边际模糊的碳计量的工作化繁为简,从而加速减碳,同样是微软可持续发展云的宗旨之一。目前企业用户的碳计量有一大障碍是多数据源、多数据类型,微软的可持续性管理器模型,能够简化数据引入、共享、计算和报告,打破了排放源之间的数据孤岛,并以通用格式集中排放数据。对于上下游协同、多部门协同等核心难题,微软强调其可持续管理器模型可以连接来自客户使用的几乎任何现有业务系统、ERP系统或云平台的数据,企业用户可以与其团队、供应商和贸易合作伙伴共享此公开可用的数据模型,以提高数据完整性和上下游的一致报告。同样微软在其可持续发展云中还提供了仪表盘,以可视化方式让用户实时动态快速了解碳排放情况,用户可以通过使用记分卡设置跟踪其针对增量和长期目标的进度等等,这些功能可方便用户制定基于数据、更有效的减碳路线图。

2345截图20220818151609.png

谷歌云的可持续发展方案主要由谷歌地球引擎和Carbon Sense套件两个部分组成,一是通过谷歌地球引擎可以为企业碳管理提供偏宏观的洞察,二是通过Carbon Sense为企业提供运营过程中碳排放的精确数据。其中,谷歌地球引擎通过数百颗卫星和其他数据来源,将数据集与地理空间云计算资源相结合,以提供直观的生态系统状况检测。比如联合利华通过采用云、谷歌地球引擎卫星图像与AI结合,来构建其供应链的森林、水循环、生物多样性视图,来实现供应链可持续采购。最近推出的Carbon Sense套件是此前谷歌云推出的碳足迹测量服务(Carbon Footprint)的延伸,添加了新数据和扩大了报告范围,可以让普通人也能拥有账号,导出和查询云使用相关的碳排放数据。谷歌宣布2023年年初,碳足迹测量服务将全面进入Google Workspace套件。

IBM在碳中和市场主打两张牌,其一是IBM咨询,其二是IBM可持续解决方案。在9月4日举行的服贸会可持续发展峰会上,IBM大中华区董事长、总经理陈旭东详解了这两张牌。IBM咨询主要帮助客户定制合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可持续解决方案中有几个关键利器,一是刚刚收购而来的Envizi,其主要助力企业评估碳中和效果是否符合国际和国内标准、以及是否合规,并降低相关的运营成本和复杂性。二是资产管理系统Maximo,它可以帮助企业将资产利用率平均提高2%到5%,对设备的需求减少3%到5%,将人工效率提升10%到20%,对库存的需求降低20%到30%,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三是IBM Sterling供应链解决方案和IBM环境智能套件EIS。IBM Sterling主要增强供应链可见性,通过调整库存规模减少浪费,减少运输和物流的碳足迹,使用基于区块链的可追溯性技术确保负责任的采购。

事实上,这些全球云计算巨头在今年上半年推出各种碳计量管理云服务之前,都或多或少地与各类碳管SaaS服务供应商进行合作,基于各自的云平台推出了不同类型的碳计量、碳管理服务。比如去年微软就曾在与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SGS中国)合作,发布了运行于微软Azure上的业界首个双标准S-Carbon数字化碳管理智能云平台。SGS是专业从事碳盘查、碳审计的全球知名公司,其开发的S-Carbon碳管理系统采用国际ISO 14064-1标准及中国国家标准对碳排放绩效进行量化跟踪,通过对企业碳排放目标进行分类有效管理,可提供分别满足中国与国际量化认证标准的两套排放计算结果。

按照常理这些云计算巨头的强项是IaaS云服务,类似于碳计量管理这样的SaaS服务通过与合作伙伴合作来完成即可,为何云计算巨头还要亲自来做碳计量管理SaaS服务?因为碳排放计量、管理是碳中和市场的入口,如果入口被其他的供应商把持,那么后期企业推进减碳、零碳等一系列生意,就有可能被其他的厂商抢去,而且作为上层应用的SaaS厂商通常是“墙头草”,其与任何IaaS云服务厂商都可以合作。

巨头能否横扫碳市场

AWS、微软、谷歌等云计算巨头亲自下场做碳计量管理SaaS服务,一方面将加剧这几家云计算巨头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必将与市场上相关的碳计量管理SaaS服务供应商形成竞争,关系变得微妙而敏感。

看起来,全球云计算巨头“搅动”了碳管理市场的“一池春水”,但事实上,从去年开始碳管理SaaS服务市场的就已经升温,中国几家提供碳管理SaaS服务的创业公司就开始被风险投资机构盯上。今年7月,碳和能源管理软件公司ClearSky获得2000万美元新一轮融资;8月碳排放管理软件和咨询解决方案提供商碳阻迹公司宣布完成B轮融资。晏路辉曾经透露,在碳阻迹去年官宣获得投资的当天,有1000多条未接来电和200个投资机构要加好友,希望快速推动该公司的下一轮融资。碳阻迹的碳管理SaaS服务去年7月上线,碳阻迹同时也是微软在减碳领域的合作伙伴。

2345截图20220818151609.png

除了创业团队,在中国嗅觉灵敏的其他本土云计算公司也开始闻到了“碳管理市场”的气息。去年11月,浪潮宣布推出碳管云一站式碳管理平台,按照浪潮的说法,碳管云是一个集碳排放计量、减排管理、配额交易一体化服务的平台,支持对产品全生命周期、企业碳履约全过程、重点排放行业全链条的碳管理,包含碳足迹、碳资产、碳会计、碳履约、碳信批等8大模块,具备业碳一体、物联感知、嵌入智能三大特性。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在发布会上透露,浪潮未来还会联合咨询、金融、环保等企业机构一起来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一站式碳管理综合解决方案。可见,除了IBM,浪潮也盯上了碳咨询这部分市场。

在“双碳”目标下,所有行业都将因为“碳中和”重新洗牌,所以不仅仅是IT公司、云计算巨头涉足碳管平台,工业和能源等公司也都纷纷做减碳服务,就连财务公司也都坐不住了。在刚刚举行的服贸会上,三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安永发布了“安永ESG投资解决方案系列”之“3060碳管理系统”,按照安永官方给出的介绍,“3060碳管理系统”具备数据分析、情景模拟、目标设置、减排路径、碳资讯推送等功能,可一站式解决生产型企业统计碳排放量、挖掘减排潜力分析、管理碳资产以及信息披露等核心问题。安永的系统还在“碳中和”模块里加进了数字孪生“碳中和”元宇宙,可实现对各类型碳系统交互虚拟化应用,直观掌握企业碳管理的各方面进展。

SaaS服务商之所以如雨后春笋般百花齐放,是因为每个行业都有其特殊性,碳排放管理市场非常细分,每一类企业都有机会。云计算巨头们往往盯上的是量大面广的通用市场,而更多的细分市场是要靠众多的细分SaaS服务商,所以碳计量、碳管理这一市场,未来仍将会是云巨头与众SaaS服务商共舞的局面。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