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汽车”,作者|傲敦
编辑|石丁
陈翔和梓丹同住浦东新区羽山路一个小区,因疫情和一辆无人配送车,两个陌生人相识并成为“战友”。
4月20日下午,正在配送第四批保供物资的陈翔,拍下一张照片:黑白色无人配送车,上面摆放两层纸箱,车身后还有五十多箱货物等待配送。货物的背后是小区内的35栋楼房,和近1600户住户。
这辆黑白色无人配送车是梓丹借来的。五天前的4月15日,看到同小区邻居“捐了一辆无人驾驶快递车”,梓丹也想出点力,马上发一条朋友圈。4月16日,她的朋友运来一辆“会自己找停车位,自己认楼栋位置”的无人配送车。而“无师自通”的志愿者陈翔,成了梓丹的搭档,也成为了无人配送车的操作员。
远在徐汇区当小区志愿者、团长江玲,并不那么幸运。她住在一个老社区,有80栋楼。如果团购货和政府发放的物资同日到达,靠着超市小推车运货,一天下来,身强力壮的男志愿者也会“累瘫”。江玲不知道的是,四月的前半个月,陈翔用的推车更可怜,那是一个两轮推车加上一大块木板。而今的无人配送车,“节省了体力,邻居们都觉得新鲜”,陈翔说。
3月底的上海,无人配送车队似乎被按下了“紧急呼叫”键,来自美团、京东物流、白犀牛等企业的数百辆无人配送车“悄然”进入上海不同社区和方舱医院,加入“最后100米”的物流配送接力赛。对数百辆无人配送车来说,这是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关键之战,但现实远比想象中的复杂而魔幻。
人车“囧途”:车怕迷路、人怕喝水
这是美团自动配送车第七次支援疫情。4月2日下午5点,31位运营人员从北京出发落地上海,当晚还有一个重任等着他们去完成。载着几十辆美团自动配送车的一队卡车正在北京到上海的高速上,按照原定计划,它们将在4月3日凌晨抵达上海。
美团自动配送车测试安全员游国栋是当晚接车小组一员,等到12点仍没有车队消息,他定了4个闹钟睡下。直到早上七点,游国栋都没能等到接车通知。后来得知,因为通行证问题,自动配送车4日凌晨才到达约定地点。此时游国栋小分队已经在康桥半岛小区值班运输货物,只能换其他组人去接车。
来到上海后,运维小组需要对自动配车提前做好调试,熟悉小区附近路况,同时需要跟社区工作人员对接好路线,保证车辆不在小区内迷路。因为疫情期间订单量比平时多出几十倍,美团自动配送车团队分为五个小分队,采取了‘车轮战’方式,人可以休息,车和任务不能停。
随着疫情加重,32个运维人员的安全、吃、住、行难度也逐渐加大。美团自动配送车区域安全负责人雷岩此行的任务就是解决这些问题,但在特殊时期,大到一件防护服,小到一根马克笔都成为难题。
4月2日,雷岩与北京运维队伍几乎同时抵达上海,除了每天上传大家的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结果,他还要申请或采买防护服、消杀物资和食品等必需品。“酒店不提供任何早餐,我们运维人员每天很早要出门,一干就是一天,早上不吃东西会很累。”雷岩称,上海天气逐渐闷热,前线同事手上戴了手套,脱下手套手就跟泡椒鸡爪一样,都是褶子。
上海天气忽冷忽热,被防护服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白们”湿了干,干了湿,最难的是,运维人员怕出汗不敢喝水,也不方便上厕所。雷岩记得,一位同事来第三天就犯了痛风,“不敢喝水,尿酸就蹿得特别高,天天腿疼得不行,还坚持在一线”。
美团自动配送车运维队抵达上海的前一天,也就是在4月1日,上海市正式实施了以黄浦江为界线的浦东和浦西分批封控措施。浦西正式封控后,住在嘉定云翔佳苑小区的易咖智车员工杨硕正式担负起了小区“最后100米”运输重任。
与其他区域不同,杨硕既是两辆京东物流智能快递车运维人员,也是小区志愿者,提供“从装货、卸货到送货的一条龙服务”。接到任务后,他从南翔经济城的公司调来两辆车,前两天采集地图、规划路线,第三天顺利开始送货。
易咖智车是京东物流智能快递车底盘供应商,该公司抗疫支援负责人回忆称,在浦西封控之前,易咖智车与京东物流共同商议决定铺车、铺人,不计成本解决末端物流问题。
3月28日,京东物流紧急调运的智能快递车抵达上海浦东新区。4月12日,京东物流从常熟紧急调派50多台智能快递车分批运往上海。京东物流智能驾驶部运营负责人称,京东物流已先后调拨100余台智能快递车增援上海,包括技术、运营、产品等多个领域有百余人投入到此次工作。
而在两天前的星期天4月10日,自带干粮、防疫物资的107名永辉保供员工从福州出发飞往上海,他们将抵达永辉超市位于宝山月浦的闭环管理的仓库,负责拣货、打包等工作。从这里发往上海多个小区的部分生活物资,将由白犀牛无人配送车完成最后三公里运输。
疫情“风暴眼”中送货,无人车仍做不到“无人”
就像人们穿着打扮不同,这些无人配送车也有着鲜明的颜色标志。它们被四面八方投到上海,又被散落到大大小小小区和医院,每一秒都在随时待命。
美团自动配送车被小区居民亲切称为“小黄车”,体型看起来圆乎乎的,人们称它为“铁憨憨”。“小黄车”分别在上海瑞金医院、复旦大学、普陀区方舱医院及绿洲康城、康桥半岛等近10个社区落地。
进入日常工作后,游国栋等运维人员先把物资从美团买菜的门店里装到自动配送车上,再送到所服务的小区大门口或者楼栋门口。他记得,初期他们在康桥半岛小区附近运送货物,菜站上架就秒空,运维队伍不得不“跑步”分拣订单、装货卸货,以最快的速度把货交给志愿者,让志愿者再送货到居民手里。
4月11日,美团一支小分队来到浦东仁恒河滨城小区,这里有70栋楼,最低的一栋楼是25层,居住着近1.5万人。小区保安告诉游国栋,这里是整个浦东阳性比例最多的小区,他觉得自己来到了“风暴的正中央”。
当日下午,美团8辆“小黄车”开始学习勘察小区,找充电桩位置。小区保安带着车,告诉它们眼前是几号楼,车辆再把地图勾勒出来,完成采图工作。游国栋回忆说,走在小区小道,景致特别美,树高又茂密,“但是没有人,只有大白”。
那天上海最高温达到36度,仁恒河滨城几乎每栋楼都有确诊病例。小区志愿者告诉游国栋,他一天最少换三套防护服,因为防护服湿透了也有污染,搬运过程中会有刮蹭、破损,都得换。另外,吃饭是个大问题,也需要脱掉防护服,怕有病毒沾染到衣服再传给志愿者和其他人。
防护服和“小黄车”需要严格消杀。美团给每组分了三桶酒精,5斤左右,游国栋组两天就用完了,“还是省着用的,尽量省”。他说,来到仁恒河滨城后,感觉康城半岛小区已经很轻松了。
与“小黄车”不一样,京东物流“小红车”与春天的绿意正面撞色,小区志愿者从很远就能认出它在缓缓驶来。4月3日正式与京东物流“小红车”组队之后,杨硕负责把小区门口的货物放到无人配送车上,再跟着车到每栋楼门口按门铃,让居民下来取货物。
在日常运营中,京东物流“小红车”配送货物需要用户扫码取货。但是在疫情期间,这辆车负责搬运门口货架上各个平台的货,如果遇到无法获取手机号的订单,只能采取临时方法,按照对应的地址送货。
统计下来,杨硕每天约配送100单货物。初期如果有些居民听不到门铃声,他只能在下一趟再送一回试试,不过后来每个楼都有了微信群,杨硕在每次出发前在群里发通知让大家及时下楼取货。
根据上海当地防疫情况,京东物流近百辆智能快递车主要投入在封闭社区、方舱医院。京东物流智能驾驶部运营负责人介绍称,封闭社区和方舱医院主要在配送范围大小、道路复杂性上不同,社区配送的范围更大,道路复杂性更高,采图难度也更高。
为了让智能快递车尽快适应新环境和新任务,在上海本地的易咖智车在浦西封控前夜紧急召集志愿者加入到和京东物流“小红车”配送队伍中。
上述易咖智车负责人回忆称,上海30多度那几天几位志愿者正好跟其他阳性志愿者在一个套间里,当时很担心他们会不会被感染到,“因为我们支援不到,只能靠他们自己去爆发能量来解决所有问题”。
零接触提供的机遇:从“新手”到“老将”
“小黄车”、“小红车”和白犀牛等无人配送车并不是第一次加入到抗疫工作。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它们辗转北京、广州、深圳等各大城市,如今已是身经百战的“老将”。
不过上海疫情情况特殊,无人配送车所服务的场所主要在封控区域,需要更特殊的保障工作。
雷岩回忆称,美团“小黄车”进入到校园、医院等封闭运营场地之前,会跟校方、院方和社区志愿者进行充分沟通,并用大概三十分钟的时间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教他们车辆日常操作、充电、保养等基本动作,“因为车辆进去之后短期内不会出来”。
除了落地之后的车辆技术保障,云端也会有技术保障人员随时监控车辆安全。在“小黄车”自动驾驶时,美团云控平台会有人实时进行安全监测,前线封闭场地内如果有需求,随时可以进行人机交互辅助。
说起“人机交互”,雷岩说看到来自复旦大学一张照片,瞬间破防。4月12日,那晚上海下大雨,“小黄车”载着学生的饭在校园里行驶,复旦大学志愿者打着伞在后面跟着,车身背后亮着“复旦大学加油”。
“小黄车”背后电子屏原本不是这几个字。12日白天,复旦大学同学提出了这个小需求,想给同学们打打气。接到需求之后,雷岩他们紧急拉群,群里有美团技术人员、复旦大学志愿者同学和老师,超过20人。经历一个半小时“隔空合作”,晚上九点半,“复旦大学加油”终于出现在小黄车背后。
为了无限接近零接触,上海之行之前,“小黄车”又经历了一次迭代,在自动驾驶时通过道路识别开舱门,同时可以语音提醒完成部分工作。
“小团、小团打开舱门。”听到指令后,无人配送车会自动打开舱门,志愿者可以取餐送到楼栋门口志愿者。“小团、小团关闭舱门。”有时候两手都需要取餐或物品比较多较重时,志愿者可以语音关闭舱门,做到了零接触。
雷岩回忆称,从2020年开始到现在,“小黄车”在广州、深圳、南京、厦门等城市支持抗疫共七次,抗疫工作也有了体系化标准流程。但是因为上海疫情期间每天任务较重,虽然派了更多车辆和人数,新的挑战也会不断出现。
“志愿者分布得没有像以前那么多,所以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我们从社区门口配送到楼下,志愿者在每一栋楼下接取物资,不需要有志愿者从一开始装上车,跟着走进去然后再抬上楼。大大减少志愿者在中间配送的时间和消耗的精力。”雷岩介绍称,截止4月28日,美团自动配送车在上海抗疫保供中累积配送的订单量超过28万单,相当于约300名志愿者的配送能力。
同样,京东物流此次投用的第五代智能快递车在智能、高效、稳定方面也有全面升级。智能方面,车辆实现了远程开关机、远程遥控、远程监控等功能,后台可时时掌握车辆状态,关键时刻对车辆进行有效干预。
针对疫情特殊情况,一批“小红车”在不增大车辆体积的情况下,增大了货箱体积以及格口数量,同时在标准化货柜的基础上实现了格口灵活拆分组合,有效提升了单车运载量及灵活性。车速也由3m/s提升至5m/s车速,大大提升了配送时效。
从场景应用来看,经过2年的模式探索,京东“小红车”在末端配送方面增加了短驳模式。对于一些路途较远的路区,无需快递小哥往返站点取货,智能快递车可以将货物短驳到小哥身边。同时多种格口的货箱,可以根据不同场景变化即时更换。
杨硕最初拿到的是小格货柜车,每次只能拉十几件,后来与公司协调后换成了大格口的车,效率提升了两三倍。每次把货送到居民手中,听到他们说“谢谢”,杨硕就觉得干这个事情很有意义,“用更先进的工具把人力解放出来,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