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7月25日,美国华盛顿特区《货币传输者法》将比特币确认为所涵盖的一种货币,随之市场反馈是比特币7月26日再次冲破1万美元大关。多年来,比特币作为源于美国的虚拟货币,P2P点对点跨境交易就是在明面上去美元化支付结算,美国监管部门对之也是若即若离。
而比特币“官方”地位的再次确认,几个大的背景值得关注:
一是全球经济萎缩叠加新冠肺炎疫情,贸易争端、逆全球化促使美国在美元霸权以外,“收服”比特币这类国际流通加密数字货币,甚至将市场流通的加密数字货币“法币化”,实现对全球金融秩序的进一步强掌控;
二是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价值共识和应用普及,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遭受美国金融制裁的国家在积极对接和应用主权数字货币,去美元化实现跨境支付结算,维持国际贸易收支,另外,中国、日本、沙特、阿联酋等国家也在积极发展主权数字货币,以提高支付结算效率效益和加强资金融通监管。
01 传统跨境支付的效率困境
发达的跨境人员、货物、贸易交流带来了频繁的货币跨境支付汇兑业务,中心化的美元支付结算框架下,跨境支付汇款涉及境内外多家银行和支付机构、跨境法律法规、汇率波动等诸多复杂问题,传统跨境汇款业务存在如下痛点:
中间环节多、流程复杂、耗时长、到账时间不确定,到账通常要 10 分钟到几天不等,晚 7 点后汇款最早次日到账;去柜台办理还需留意银行网点下班时间;中间出现状况退钱要等更久,还可能转丢;手续费不透明,资金无法追踪;跨境汇兑人工损耗大、效率低;小额高频的换汇和汇款成本高企。
据公开资料,每年都有高达万亿美元的费用因为烦琐缓慢的银行支付系统而耗费。一些国家每笔跨境转账交易的平均成本高达转账金额的 7.68%,主要包括与支付相关的服务费和汇率损失。银行从中赚得盆满钵满,成了大赢家。例如,西班牙桑坦德银行有10%的收入来自国际转账的中间服务收入。
SWIFT体系面临的问题:
▲ 传统跨境支付参与方、中介方数量多、流程多、程序烦琐。如果付款方银行与收款方银行没有建立业务关系,跨境支付和汇款就会涉及新的关键中介方——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SWIFT)。两家银行需要在 SWIFT 网络找到可以提供跨境服务的交易通信节点行来完成支付和汇款的清算结算。
▲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是一个国际银行间非盈利性合作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运营跨国金融电文网络,为金融机构结算提供金融交易的电文交换业务,并提供规则统一的金融业安全报文服务和接口服务。中国是SWIFT会员国,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银行均加入了SWIFT组织,开通了SWIFT网络系统。据报道,目前 SWIFT 平均每天要为1 万家以上的金融机构提供超过2400万次交易信息服务。
▲ 由于彼此之间系统不相通,直接结算成本高昂,同时跨境支付业务占比低,以及对手方存在不确定性,跨境金融机构间很难构建直接合作关系。加之存在代理行参与、协议沟通、交易信息反复确认等因素,这使得跨境支付结算周期平均需要3~5天,其中通过SWIFT进行交易确认往往需要1~2天。
02 区块链赋能?博弈?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支付结算系统采用“实时全额支付系统(RTGS)”,以连续、逐笔的方式,进行跨行资金结算。这是由于RTGS系统业务处理规模极为庞大,与其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关联度高,多以中心化技术架构为基础,强调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016年末,美联储在发布首份分布式账本白皮书指出:“区块链主要在支付和交易结算领域应用,具有推动改变金融市场结构的潜力。”
英国央行在对新一代支付结算系统的调研报告中,提出了分布式账本技术可能的三个应用场景:“一是作为结算业务的底层技术;二是作为使用法币进行证券结算和外汇结算的平台;三是与支付结算系统实现互联互通的加密数字货币平台。”
今天看来,上述两份报告均在陆续实施,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结算上相较于中心化货币已有效率优势。用户可以使用加密数字货币跨境支付,并通过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点对点交易等方式实现法币兑换,全过程无须依靠传统的银行等第三方。不过,不少国家地区对加密数字货币实施反洗钱、金融诈骗等强监管,一些加密数字货币价格波动大,币值不稳定也难以成为广泛共识的跨境支付媒介。
当然,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开展本地支付结算系统的升级优化,以提高系统的稳健性和支付结算效率,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成为系统改造升级的备选替代技术方案。
“热钱流入”、“资金外流”、虚假货物交易以及借助便利服贸政策、外商投资、地下钱庄等方式非法套利,给跨境支付结算带来系统性风险。因此,在多方共同维护的多中心化甚至中心化状态下,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信任机制,存储客户身份的电子档案不可篡改、可追溯,可实现客户身份信息的安全管理,可以满足反洗钱等监管要求。所以区块链技术并非与监管背道而驰,关键看如何用好,也就是技术向善问题。
商业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以变应变
▲ 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脱媒愈演愈烈。所谓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监管下,资金供给方和融资方绕开商业银行体系,完成资金体外循环,因此又被称为“金融非中介化”。应对金融脱媒挑战,银行可以在支付结算环节探索加密数字货币(如稳定币、流通代币)的应用。
▲ 2019 年 2 月,摩根大通银行宣布将推出加密数字货币摩根币(JPM Coin),以用于即时结算客户间支付交易。这是全球第一个银行发行的加密数字货币,进一步体现出银行积极拥抱区块链的态势,具有划时代意义。摩根币是一种稳定币、流通代币,1个摩根币价值相当于1美元。当一个客户通过区块链向另一个客户支付资金时,将存款存入摩根大通指定账户,并收到等值摩根币。客户用摩根币和摩根大通其他客户交易(如跨境支付、证券交易支付),摩根币持有者在摩根大通将其兑换成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