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在分化

高工机器人网
机器视觉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应用于产品检测方面了,到现在全球市场已经相当成熟。而随着全球制造业由自动化向智能化迈进,机器人+机器视觉进行定位、识别、引导的风口也在不断显现。

机器视觉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应用于产品检测方面了,到现在全球市场已经相当成熟。而随着全球制造业由自动化向智能化迈进,机器人+机器视觉进行定位、识别、引导的风口也在不断显现。

但是在中国市场,长期的人口红利加上早期对产品质量把控的不严格并没有导致视觉检测的大批量应用,但是随着近几年人口红利的衰退和向制造强国的发展,自动化和智能化齐头并进,机器视觉在中国市场开始大范围应用。

检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GGII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市场机器视觉规模53.79亿元,同比增长27.95%,GGII预计,未来5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在2023年达到160亿元以上的市场规模,2019-2023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3.87%,空间巨大。

这里面的六成,都将汇聚在检测端。

检测主要分为产品的外观检测和缺陷检测。外观检测是在测量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是对产品的长、宽、高等外形进行检测比对,主要以2D视觉为主,掺杂以3D视觉,对于产品来讲,这是必选项,而且和之前相比,更是从抽检变更到全检。

视觉龙总经理丁少华表示:“产品的全检是一个方面,对于一些精益求精的大厂家来讲,他们目前在每一道工序之后都在考虑加装视觉来进行检测,这种在线的实时检测更能保证良品率,减少损失。”

还有一种应用就是在无人的场景下的监视,例如CNC机床。“如何保证设备在无人情况下正常运作,出现问题可以随时发现,也可以称之为实时检测。”

“物品的表面有没有划伤,裂痕等,虽然肉眼看起来几乎没有差别,但是手感就会不一样,也是需要视觉来检测,例如轮胎的花纹纹理、深度,肉眼无法看到,就必须要靠机器视觉来进行精准检测。”这个市场很大,刚刚开始爆发。

国内检测市场足够大,场景丰富且有案例可循,所以在目前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状态。

但是长久以来,国外部分工业视觉制造商具备全产业链优势,其基本垄断了中高端市场,视觉算法软件主要有vision pro、halcon、mil、hexsight、evision、avl等;智能相机主要有康耐视、基恩士、microscan、邦纳等。

这些全球领先的机器视觉厂商,进入中国多年,业绩和市场占有率虽然也在不断递增,但也只是在国内少数的企业中应用,总体销售额还是无法和美国、欧洲,甚至日本相比。

从这个角度讲,外资品牌一直在培育市场,培养品牌。

而随着机器视觉在科创板的开闸上市,以天准科技、华兴源创等代表的国内机器视觉检测企业开始正式出现在大众视野里。从代理到自研,中国机器视觉厂家开始走出自己的道路。

国内厂家虽然可以直观的面对市场爆发,但是与外资相比品牌认知度还是有所差距。

除此之外,很多集成商也开始在其专注的垂直领域进行视觉布局,例如利元亨研发的外观缺陷全自动检测设备就运用了深度学习算法成功解决电芯外观缺陷的检测难题,检测涵盖主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可检测出96种电芯外观缺陷。

随着利元亨在锂电池、汽车供应链等行业的不断深入,其机器视觉技术也将不断积累、发展。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