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和眼药水为何同时脱销
我前年在为南京智慧城市做顶层设计调研时,听说了这样一件事。
2012年年初,曾在长沙、重庆等地抢劫杀人的周克华突然在南京街头持枪抢劫,他在朝被害人头部开枪后抢走20万元现金。警方把南京天网视频监控系统的影像拷进硬盘发给干警,让他们坐在电脑前24小时不停地看,从中搜索犯罪嫌疑人。和硬盘同时发给干警的,还有眼药水——大家看得眼花了就滴几滴眼药水。结果,南京的硬盘和眼药水同时脱销了。
警方通过“人眼战术”,发现周克华戴着帽子、穿着布鞋,坐公共汽车到商场买了鞋,但是警方的围捕没有抓到他,因为当时他已经到了长沙。所以,硬盘和眼药水同时脱销的情景在长沙再度上演。
今天,这样的情况不会再发生了,因为我们有“云”,无数人可以同时观看放在云端的天网视频,不用买硬盘。眼药水也不会脱销了,因为人脸识别技术已经非常厉害了。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新闻,说张学友的演唱会上又抓到逃犯了。图像和声音都是新型的数据,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是人工智能的前沿。
即使没有监控视频,警方仍然能破案。南京的另一起抢劫案,犯罪嫌疑人选择在摄像头拍不到的死角作案。于是,警方就看当时有哪些车路过,然后打电话给这些司机,通过他们的行车记录仪把案子破了。
在南京,很多摄像头下面都有二维码,扫码就可以联系到摄像头的管理人员。一位大妈丢了电动自行车,她扫码联系到摄像头的管理者调看视频,看到有人推走自己的电动自行车就截屏报警。这并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微创新,所有巨大的创新都是由微创新开始的。
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清晰了,我叫它高清晰社会——单粒度治理,无侥幸天下——你做了坏事跑不掉,乖乖坐在家里等警察来找你。
我们今天对数据的使用,就像当年发明电一样。社会学家发现,电普及到哪里,哪里的犯罪率就大幅度下降,因为它带来了光明,而大多数犯罪发生在黑暗中。今天,数据就是一种新的光明。
像管理身体一样管理自己的数据
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数据化社会,数据正在赋能给整个社会,数据有没有赋能给你?你的生活有什么变化?我在《数文明》一书中提到了一个词叫“高能个体”,今天的人需要“数商”,它和智商、情商一样重要。智商是逻辑分析的能力,能通过信息和数据做出正确决策,但问题是这些信息从哪里来呢?你能否获得这些信息?
华为发布新产品时要知道市场评价,需要找一家公司做大数据分析。选择哪家公司呢?华为首先请自己的员工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发评论,假设发了10条很奇特的评论,然后请一堆公司做分析报告,看他们发现了几条,哪家公司发现得最多就请哪家公司。
这就是获得信息的能力。“数商”不仅仅是获得信息的能力,还包括记录、整理、组织、保存、洞察甚至控制数据的能力。我说一个发生在赌场里的传奇故事。一个赌徒是工程师,他发现轮盘赌的轮盘用久了会失衡,就派了一组人到赌场记录每一个轮盘的运行状况。他发现其中一个轮盘运行时,10、29、8这几个数字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于是他押这个盘几天就赢了600万美元。这就是记录,有了记录才能分析。
一个善于记录的人,一个善于把事实变成数据的人,在这个时代更容易获得成功。记录只是一部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还要分类、聚类,要在你的大脑当中去运行大数据的算法,去处理这些数据。我们的祖先就是这么做的,例如曾国藩每天要记三则笔记,分别是工作情况、读书心得和朋友来访时讲的笑话。记或不记,差别巨大,记下来就给了自己反省、总结、分析的机会。
个人数据越来越多,我们要像管理自己的身体一样管理自己的数据,我相信未来的数据会以个人为中心,当所有的数据汇聚到一起,我们会在数据当中获得永生。人工智能会根据你的数据复原你,如果你孙子的孙子有一天想见你,就在互联网上呼唤人工智能,你就会在互联网上出现,你们可以对话。
别让数据控制了你
今天所有的信息在互联网上都是开放的,就看你能否找到,找得到就是高能,找不到就是低能。
控制数据还是被数据控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都处在信息和数据的海洋里,刷微信实际上就是在刷数据,这是一种消费。微信上的那些文章都被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吸引着你打开,只要你一打开腾讯就会付钱给作者,而你付出的是你的注意力。以前我们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在今天这句话应该改成“注意力就是金钱”“注意力就是生命”。如何去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读微信朋友圈不能代替读书,前者是数据消费、信息消费,它挑动的是你的情绪,刺激的是你的感官,但是真正的思考和分析跟情绪和感官无关。
大数据时代,记录、搜索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数据洞察现实,去思考我们今天的社会为何是这个样子,未来又是什么样子。这个社会需要思考未来的人,这些人肩负着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责任,不仅要思考这个时代,还要创造下一个时代。我们面临的是人工智能跟大数据的未来,但是这个未来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是不一样的,在中国是什么样子,还有待我们去创造。
“数商”,是通过数据去认识自己,通过数据思考、判断世界。数据不仅跟你有关,还跟世界有关。当我们看自己内心的时候,需要数据;当我们看世界、看未来的时候,还是需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