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平台没有的商业模式,数据中台就有吗?No!

这周,我和研华科技的董事长刘克振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基于长期产业深耕所积累的经验,他一语道破了某些“皇帝新衣”的现象——比如,物联网平台在现阶段没有商业模式。对于当下火爆的数据中台,他也有相似的判断,即同样难以找到商业模式。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一起思考:1.为什么数据中台迅速蹿红?2.为什么说物联网平台和数据中台没有商业模式?3.物联网平台和数据中台的出路在哪里?

这周,我和研华科技的董事长刘克振(KC先生)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

他于36年前创办的研华科技,如今已成长为年销售额超过15亿美元的工业自动化产品和解决方案跨国公司,现在正在朝向物联网IoT和边缘智能进军。

基于长期产业深耕所积累的经验,他一语道破了某些“皇帝新衣”的现象。

比如,物联网平台在现阶段没有商业模式。

“研华虽然有自己的WISE-PaaS物联网平台,但是我认为只靠物联网平台赚不了钱,平台是用来承载服务的,不是用来获利的。”

对于当下火爆的数据中台,他也有相似的判断,即同样难以找到商业模式。

毕竟研华科技是一家硬件基因浓重的公司,KC先生对于物联网平台的判断不一定就是未来。但读懂和延伸他的思维逻辑,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看清物联网平台和数据中台的发展。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一起思考:

●为什么数据中台迅速蹿红?

●为什么说物联网平台和数据中台没有商业模式?

●物联网平台和数据中台的出路在哪里?

●中台的鼻祖尚能饭否?

我们先来快速梳理一下中台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中台?

按照数据咨询公司Thoughtworks首席咨询师王健给出的10个字定义,中台就是:

●“企业级的能力复用平台”

●“企业级”划定了中台的范围,区分开了单系统的服务化与微服务。

●“能力”指定了中台的主要承载对象,能力的抽象解释了各种各样中台的存在。

●“复用”定义了中台的核心价值,过去的平台化对于易复用性并没有给予足够关注。中台的兴起,使得人们的目光更多的从平台内部,转换到平台对于前台业务的支撑上。

●“平台”说明了中台的主要形式,区别于应用系统拼凑的方式,通过对于更细粒度能力的识别与平台化沉淀,实现企业能力的柔性复用,对于前台业务更好的支撑。

中台的鼻祖是谁?

中台是最早由阿里在2015年提出的“大中台,小前台”战略中延伸出来的概念。它的灵感来源于芬兰的小公司Supercell,这家公司仅有300名员工,却接连推出爆款游戏,是全球最会赚钱的明星游戏公司。

2015年年中,马云带领阿里众高管拜访了Supercell。2016年6月,腾讯宣布以86亿美元收购Supercell公司84.3%的股权。

Supercell的神奇之处在哪里?恰恰是这家小公司,开创了中台的“玩法”,并将其运用到了极致。

这家看似很小的公司,设置了一个强大的中台,用以支持众多的小团队进行游戏研发。这样一来,各个团队就可以专心创新,不用担心基础却又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问题。

Supercell的CEO潘纳宁更是将一个游戏公司按照一个专业运动队的方式来管理。他认为管理层的唯一使命是获得最好的人才,为他们创造最好的环境,给他们自由和信任,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让公司成为一个最好的人才可以产生最大影响的地方。

其他的一切,包括财务目标,都是次要的。

因此Supercell构建了完全颠倒的管理结构。

传统的管理结构是一个金字塔形的,CEO往往处在金字塔的顶端。而Supercell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其管理结构完全是上下颠倒的。潘纳宁最引以为豪的标签是:“行业里最没有权力的CEO”。

Supercell的整体架构采用“开发者领导”的模式。300人的团队被分成若干个小团队,5-7个游戏开发者组成一个小团队,开发自己的游戏,以最快的速度推出公测版,检测游戏受用户欢迎的情况。

这些小团队又被称为“细胞cell”,Supercell则是这些细胞的集合,这也是Supercell公司名的由来。

由此可见,中台不是单纯的系统或平台,更是组织架构的重组和变革。

然而,企业的经营过程由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台并非万能灵药,它并没有让Supercell销售额的高歌猛进保持太久。

情况的扭转在2016年便已显露,在2017年和2018年,Supercell公司的营收连续2年出现明显下滑。

中台的类型有哪些?

按照目前普遍的说法,中台分为6类:

●数据中台:提供数据分析能力,帮助企业从数据中学习改进,调整方向。

●业务中台:提供重用服务,例如用户中心、订单中心之类的开箱即用可重用能力。

●算法中台:提供算法能力,帮助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增强用户体验。

●技术中台:提供自建系统部分的技术支撑能力,帮助解决基础设施、分布式数据库等底层技术问题。

●研发中台:提供自建系统部分的管理和技术实践支撑能力,帮助快速搭建项目、管理进度、测试、持续集成、持续交付。

●组织中台:为项目提供投资管理、风险管理、资源调度等支持。

由于数据中台与物联网的关系最为密切,一些公司已经把数据中台作为物联网平台的一部分,对外提供服务。

因此我把数据中台作为典型代表,重点讨论。

中台到底有多火?

“中台”一词是在今年5月21日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那天,腾讯召开了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会议上腾讯高管提出:“开放中台能力,助力产业升级”。从此之后,大家围绕中台开始进行各种讨论。

还有人将2019年称为“数据中台”元年,其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如此迅速蹿红,不排除过度包装的可能性。有网友评论:“互联网的企业就是爱炒概念。本来很明白的东西,被他们一包装,就变得高深莫测了。”

为什么数据中台迅速蹿红?

关于这个问题,我很认同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高级合伙人王欣的观点:数据中台只是海水表面掀起的浪花,底层的暗涌是商业大环境的变化。

他认为:“在业务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没人在乎组织怎么建设,因为抓市场机会都忙不过来;但当环境没那么乐观的时候,企业的内部管理就会转向精益化。”

经济环境趋近,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都面临转型压力。但在这样的需求之下,许多公司发现在业务高速增长时代,单纯追求财务增长的副作用开始显现,组织内的部门“墙”已经根深蒂固。

基于传统的组织构架,跨部门间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同,协作面临重重障碍。普通员工自下而上的创新,几乎更是不可能的事。

面对现状,企业想要更好的服务于产业客户,就需要借助中台将各种能力进行模块化拆解和跨部门复用。尤其很多企业意识到数据拥有巨大价值,希望将数据好好利用,由此数据中台的需求便应运而生。

为什么说物联网平台和数据中台没有商业模式?

中台是一种组织架构的重塑,也是一种新的思维体系。

由于中台更关注能力的复用,数据中台为物联网平台增加了灵活性,更容易让数据驱动价值的创造。

中台将原本“烟囱式”的应用系统重构为易调用的“细胞cell”,实现能力的可复用化。这种系统设计思想并不是全新事物,借用中台思维,在平台上新增或者修改功能时,工作量和难度被大幅降低,不同团队和部门之间也更易于协作。

一个好的平台,一般先得成为好的中台。

在物联网平台中或多或少都有数据中台的影子。但是它的实现需要历经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业务沉淀,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

同时,物联网平台和数据中台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课题,如何找到商业模式?

先从物联网平台说起。

为什么KC先生认为物联网平台没有商业模式?

他的观点是,物联网平台的盈利一定来源于平台之外。

物联网平台有基础设施化、服务化和入口化的倾向,就像网络上的搜索引擎,电脑或者手机端的操作系统一样,只做平台赚不到钱。平台是由搭载它的硬件,或者平台上提供的SaaS服务,间接获利。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误区,KC提到他遇到一些企业,明明只做了一个物联网项目,或者搭建了一个物联网应用,硬说自己是物联网平台。这些“平台”不在他的讨论范畴。

而现阶段,物联网平台盈利的基础还非常薄弱。只有当物联网平台之上的SaaS“共创”产业生态非常繁荣之后,平台才有可能获利。

也就是说,物联网平台的价值需要通过生态体现。

为了让物联网平台加速获得商业回报,优先要让SaaS层的共创生态更加繁荣。从工业、医疗、零售、楼宇等产业的实践来看,KC认为进入SaaS生态的共有4种力量:

第1种是大型企业内部的IT团队。比如大医院的IT工程师有可能在百人以上,属于In-house共创SaaS生态。

第2种是传统的系统集成商转型,成为新型物联网集成商,同时也提供SaaS服务。

第3种是初创型的物联网服务商,他们有很多是ISV(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独立软件开发商),同时具备原生性的物联网基因,直接面向客户提供SaaS服务。

第4种是由第1种成熟之后,从企业中独立出来,成为新派生出的物联网SaaS服务商,对外赋能。

按照数字化转型的演进历程,一般每个行业都会经过下面这个螺旋式上升的循环:

现有数据的可视化→可视化之后决策者意识到数据的价值,进一步提升和改善数据采集能力→更多的数据持续产生,建立一定的数据分析基础→人工智能等新型算法有了用武之地,决策流程继续改善→周而复始,增强不断挖掘数据价值的正向循环

针对不同行业,生态的成熟度不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不同,很多行业有意愿与物联网平台共创的生态合作伙伴又小、又少,物联网平台的商业化之路难度很大。

基于上面的思考,KC将研华的物联网平台和共创生态发展之路划分为3个阶段:

第1阶段,扩展现有的嵌入式硬件平台。这是数据采集的基础部分,比如边缘计算和终端类产品。

第2阶段,搭建以工业PaaS为核心的WISE-PaaS工业物联网平台。目前WISE-PaaS已经推出多个整合式应用方案(SRP),包括设备综合效率(OEE)、能耗管理系统(EMS)、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等许多个单元模块。

第3阶段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物联网应用集成平台解决方案。通过与垂直行业伙伴的合作,最终将物联网方案快速普及到工业、能源、环境和智慧城市等领域。

再说数据中台。

数据中台的价值通过被集成体现。

在过去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多公司进行大规模业务扩展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重复造轮子”的现象。

中台如果想完美解决“重复造轮子”的问题,不仅需要技术迭代,还需要组织变革。因此只有中台思维被集成和嵌入到企业内部,才能实际发生效用。因此数据中台一定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往往由技术实施和项目咨询这对伴生服务共同推进。

与物联网平台生态类似,能够具备数据中台落地能力的企业少之又少。相比ISV,找到适合的IDV(Independent Data Vendors,独立数据开发商)更是难上加难。

即便找到,很可能又陷入到另一个误区。

美国国家基金会(NSF)智能维护系统研究中心(IMS)创始主任李杰教授,在新书《工业人工智能》中提到:

“我们接触过许多对工业场景感兴趣的数据服务公司,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会首先问我们有哪些数据,而不是问有哪些问题要解决。”

他认为这种现象是因为双方的视角不同所导致的。

到底是从数据的视角出发,寻找数据中隐藏的关系和应用机会;还是从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从而创造价值,会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

物联网平台和数据中台的出路在哪里?

2019年物联网平台进入整合与洗牌阶段,即便是大企业也很难幸免。

今年3月,SAP解雇了所有顶级HANA开发人员。HANA原本是一款业务数据平台,但有业内人士称,HANA夸大了其技术创新性。最近又有知情者透露,SAP的物联网品牌Leonardo名存实亡,SAP物联网PaaS平台的开发团队亦已解散。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曾经提到,全球一度有超过400家物联网平台,但目前能够幸存的发展路径已经较为清晰,无外乎两条:

●路径1--连横发展:走横向跨界平台路线,打造物联网基础设施型平台,不计较短期盈利,持续扩展市场占有率。

●路径2--合纵深耕:深耕某一个垂直行业,在解决行业痛点的过程中建立护城河,向纵深发展,并且谋求与行业头部企业绑定。

走上两条路径的企业各有特色:

●路径1往往被巨头看中,来自互联网、运营商、IT公司、传统企业的“巨无霸们”纷纷抢占了各自的地盘。

●物联网平台是一个具有马太效应的领域,占据头部的物联网平台将是极少数。

●最终鹿死谁手还充满变数,加之物联网领域存在特有的发展节奏和客观规律,即便GE、IBM、SAP这样体量的“庞然大物”也不一定能讨到好处。

路径2往往被创新型物联网平台企业选择,毕竟资源和资金有限,不如瞄准一个行业持续深耕。比如在国内,2012年前后,最先起跑了一批智能家居物联网平台企业。在2015年前后,一批工业物联网平台企业又陆续登场。

国外也不乏深耕于某一行业的物联网平台,相比通过平台的直接销售获得的经济回报,这些平台对传统产业创造的协同和放大效应,更具备实际价值。

美国投资银行KBCM Technology Group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分析:大部分物联网初创企业的最佳退出策略不是IPO,而是被并购。

买家通常是有转型或者整合需求的传统大型企业。

国内也出现了相似的苗头。

那些最先起跑,同处于智能家居物联网平台赛道中的创新企业,纷纷获得了来自传统行业的“橄榄枝”,而且不出所料,尤以来自地产及其相关领域,急需转型的“金主”为多。

欧瑞博在2019年5月获得了美的置业和红星美凯龙共同投资1.3亿元C轮融资。

涂鸦智能在2019年6月与绿地集团签约,绿地以战略投资人身份投资入股成为其重要股东。

云智易在创立之初便被易居中国投资,与易居集团的相关资源协同推出物联网云平台。

更多的投资案例即将揭晓…

向后望去,工业物联网平台亦不乏等待接盘的制造业“金主”。

曾经有过一份统计,中国净利润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多为制造型企业,比较典型的包括魏桥集团(纺织、铝业、电力等综合行业)、万洲国际(食品行业)、海螺集团(水泥行业)等。

面临转型压力的制造型企业,或许又会掀起一次新的“投投投”、“买买买”浪潮。

有物联网平台的经验在前,数据中台的退出策略已不言自明。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