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紧缺的热点屡见不鲜。在政策和技术的推动下,资本纷纷加大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力度,人工智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导致人才缺口越来越大,高层次人才更是难求。由于此前高校未形成针对性的人才供给,对于很多现在的人才来说,多通过相近领域“跨界”产生。
高端岗位人才紧缺
薪酬一再加码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目标是对人类智能建立数学模型,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由于人工智能的技术门槛很高,难以通过短时间学习掌握,具备学术知识以及实操经验的顶端技术人才就成为企业争抢的目标。“知识型、技术型人才可复制性差,可替代性差,因此企业在追逐人才时通常处于被动,更出现高薪难求的状况。”山东省科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博士舒明雷介绍。
除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外,越来越多的创业型公司也加入到人工智能相关业务的创业大潮,催生了大量的人才需求。
在薪酬待遇方面,拥有人工智能技能的人才,现阶段薪酬区间主要集中于10001至15000元/月,占比40%。
“但是与企业给出的薪酬预算来看,薪水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15001至25000元/月区间、25001至35000元/月区间的招聘缺口较大,这说明中高端岗位人才比较紧缺,企业一时用高薪也难招到合适的人才,也从侧面说明现在人才薪酬可能会持续看涨。”省内某电子信息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介绍,在具体到招聘过程中,薪水确实一再加码,竞相争夺人才。
企业降门槛揽人才
没经验也很抢手
人工智能发展需要高校与科研机构加紧培养相关人才。在行业发展初期,存量人才十分紧缺,高校也未形成针对性的人才供给,企业在招聘时更看重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面临招聘压力,企业对人才的学历要求普遍不高,其中34%的企业招聘要求专科学历以上,61%的招聘要求本科学历以上。
传统的3C技术专业,如计算机、通信以及控制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一般都会成为各大企业的“抢手货”。“每年春节前夕,我们专业的毕业生都会早早被华为等大公司签走,或者直接去北上广深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山东大学2018届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生陈麟说。
人工智能现有的人才主要来自企业自身的培养,而互联网、电信相关的行业作为离人工智能领域最近的行业,成为人才的重要转化来源。
另外,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驱使下,包括物理、数字、电子等专业的很多毕业生,都“跨界”到了人工智能领域。“对这些专业来说,一些改变行业应用场景的技术壁垒并不是很高,只要有基本的数学能力和学科知识,跨行是一件可行的事情。”山东大学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的陈先生告诉记者,目前他在浪潮集团从事云计算方面的工作。
作为知识门槛、技术门槛双高的岗位,尽管高校尚未形成直接的人才供给,但通过自我成长跨界而来的人才也通常拥有较高的学历基础。
不过,从今年开始,全国高校纷纷涌现“人工智能热”。从省内来看,今年4月,山东科技大学成立“山东科技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作为校企合作招生。此前,青岛大学开设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另外,山东大学也计划于明年增设人工智能专业。
行业存在虚假繁荣
专家呼吁要冷静
人工智能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很多业内人士质疑,高薪聘请人才背后,存在一定的“虚假繁荣”。“一个千万年薪的团队,能否为公司创造出超额的利润,才是它是否真的价值千万的唯一衡量标准。”所以,高薪聘请人才某种程度上造就了卖方市场,不少业内专家呼吁一定要冷静。
“每个行业在发展的初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泡沫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确实是未来科技、经济的重要制高点,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它也会经历一个发展和渐趋稳定的过程。”舒明雷说。
从技术的生命周期来看,人工智能目前仍处在初期的基础研究阶段,在资本纷纷注入的同时,也需要加深在民众中的认识和普及。比如,在现实生活中,人与机器的合作将成为常态,人们一度陷入对人工智能“抢饭碗”的恐惧当中,但是很多研究机构则表明,人工智能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知名咨询公司Gartner则指出,在2019年之前,人工智能造成的失业将多于其创造的工作机会。但2020年开始,人工智能创造的就业数量将会超过其造成的失业数量,会在“杀死”180万个工作机会的同时,制造230万个新的工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