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浪潮正席卷全球,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内容的产业互联网时代悄然开启。领先的化纤企业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主动拥抱智能制造,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理念,积极进行转型。
诺大的纺丝车间中,卷绕机自动运行,满卷后络筒小车自动接收丝饼,送至旋转台,再由机械臂抓 ⒎肿啊⒙攵狻…整个生产流程快速、精准而有序,唯独看不到穿梭往来的工人们。这是恒逸高新材料公司化纤自动化生产线上的一幕,恒逸将在2020年之前完成以产品全生命周期为主线的智能制造平台建设。
化纤工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化纤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同时也是存在产能结构性过剩的行业,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比重低,亟待转型升级。而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推进,领先的化纤企业主动拥抱智能制造,引入大数据、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理念,使化纤这一传统制造业因智能化而焕发新活力。
将每个丝锭“数字化”管理
智能制造是以数据为核心的产业创新,工业大数据是驱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使产品更加精细,使决策更加科学,使产业更加智慧。那么,当工业大数据遇到化纤行业,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作为化纤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恒逸石化创造性地提出了“单锭数据流”概念,即以单个丝锭为最小的管理单元,通过对单锭进行赋码,采集每锭的相关数据,如单锭重量、质量、成本、人员、设备、原辅料等,形成以单锭数据流为主线的工业大数据平台,并依此建立数据分析模型,“用数据来说话”。
从最小的管理单元开始数字化,可以衍生出海量数据,再通过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可以对生产决策、运营管理提供科学、全面的指导,真正实现“数据驱动生产作业,数据驱动运营管理,数据驱动战略决策。”
通过“单锭数据流”管理,可以实现产品质量管理的全覆盖、无遗漏,使每个产品的质量管理可追溯、可及时反馈;并且带动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优化,提升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研发等各个环节以及与上下游业务过程的协同性;以最小管理单元为基础的大数据管理,还可以提高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化和精细化,对客户需求快速反应,进而提供更加精准服务。
“机器换人”提高质量稳定性
化纤行业属于连续流程性产业,具有高强度、连续生产、工艺一致性和标准化程度高的特征。传统化纤生产流程依赖人工,例如丝锭人工络筒、人工丝车推运、人工外观检测、人工染判、人工包装等,导致行业用工量大,人力成本占比高。工人也总是从事简单重复性劳动,强度大,附加值低。人的工作状态往往起伏不定,受体力、精力、情绪影响较大,难以确保生产质量的持续均衡稳定。
在恒逸高新材料公司的生产线上,工业机器人正在抓取丝饼
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减弱、用工成本攀升,“机器换人”成为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例如,恒逸石化引进自动络筒机器人、智能外观检验、自动包装线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在简单重复的工种中,逐步实现“机器换人”,把工人从高强度、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救中来,提高劳动附加值。
“机器人不会疲劳,也不会有情绪波动,使产品质量一致性、稳定性更高。”恒逸石化相关负责人表示,“‘机器换人’不是简单的替代,而是与恒逸生产流程优化、生产工艺改进、生产效率提升有机结合。”
恒逸通过“机器换人”有效实现了降本增效。据介绍,恒逸高新材料某车间生产包装环节原先需要36名工人,采用自动化包装线后,所需员工降到6名,同时包装效率提升20%。恒逸DTY某车间生产包装环节原先需要25名工人,采用自动化包装线后,所需员工降到4名,同时包装效率提升15%。
据悉,目前恒逸已完成一系列试点工作,计划到2018年底实现全厂自动包装,2019年底实现全厂的自动络筒改造。
用人工智能弥补“人”的短板
互联网红利之后,人工智能将是下一个风口。这个判断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获得认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纤协会会长端小平曾表示:“中国要想实现弯道超车,直接跨越到工业4.0阶段,则需要借助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将是纺织化纤行业新动因。”
人工智能与化纤行业生产流程的融合应用,可以有效弥补“人”的短板。以丝锭的外观检验为例,外观不仅影响产品形象,更影响产品本身的功能特性,丝锭外观检验一直是质量管控的重要工作。传统的外观检验依赖大量熟练工,需要耐心、认真、负责的态度,但实际生产中,人毕竟会疲劳、会疏忽,导致出现漏检、误判,人工外观检测已无法适应现代的高速生产线。
恒逸“智能外检”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将有外观缺陷的丝饼剔除出去。
恒逸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首创了“智能外检”系统。该系统使用深度增强学习的技术,通过图像检测算法、工业视觉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相互配合,并进行长时间的学习训练,成功实现丝饼外观缺陷的自动化工业视觉检测。产品的外观质量缺陷检测率达到99.9%以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此外,智能外检系统还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不断积累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海量数据,继续提升检测算法的识别精度,让系统具有自动学习的能力,可实现智能产品等级判断,避免不同等级产品混包。
“智能外观检验实现了智能化地进行质量的判定,将原来实现全自动智能生产缺失的一个环节完美的补足。”恒逸石化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悉,通过自动化的智能外观检验系统,恒逸实现了现场品检人员数量缩减4/5。
(原标题:化纤业拥抱智能制造 恒逸打造产品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