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数据分析和应用”,作者/于涧。
近日,联合国发起“以人工智能方案加强应对气候灾害韧性全球倡议”,旨在利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加强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韧性,减少灾害风险。
该倡议由国际电信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万国邮政联盟、国际气象组织等多个机构共同参与,是对此前“人工智能与自然灾害管理焦点组”机制的延续,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灾害管理,以及为相关的研究创新和标准制定提供专业化指导支持。
此次发起的全球倡议,重点在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实现气象灾害的早期预警,与联合国其他有关机制密切协调。
倡议隶属于“人工智能用于全民早期预警”工作组,该工作组由世界气象组织“全民早期预警”倡议设立,并向其下设的跨领域科技协调小组进行工作汇报。
“全民早期预警”倡议于2022年3月份由联合国秘书长发起,目标是确保到2027年,全球所有人都能被早期预警系统覆盖和保护。
在全民早期预警行动计划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被寄予厚望:
“人工智能用于全民早期预警”工作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加强机构建设,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于全民早期预警的贡献作用,其关键成员包括国际气象组织、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国际电信联盟和国际红十字联合会等。
“全民早期预警”包括了灾害知识分享普及、灾害观测监视预防、预警信息发布交流、灾害应对能力建设四大支柱领域,根据倡议计划,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将在上述领域同步加强。
在加强气象灾害早期预警的同时,该倡议还将重点开展标准化工作。
国际电信联盟在其发布的《自然灾害管理标准化路线图:趋势与差距》报告中指出:
按照时间阶段划分,灾害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应对、重建等环节,现有标准对于早期环节的覆盖不足,包括生物灾害在内的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灾害也存在类似短板。
虽然在很多应用场景下用到了人工智能技术,但因为缺乏标准化,因此存在数据歧视等问题,导致最终结果的可信赖度不足。
为了修正有关问题,负责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工作组不仅应在建模阶段重点针对开源数据获取以及利益相关方参与树立标准,还应在应用阶段强化对决策支持体系的标准化。
总体来看,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使其在气象领域,尤其是应对气象灾害方面有着强大能力优势和广阔应用前景。
在超强算力下,人工智能可以直接从气象观测数据中计算并输出预报结果;在自主学习下,人工智能可以熟练掌握天气气候机理理论,提升预测准确率。
正是由于潜力突出,世界气象组织近年来高度看重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其2024年至2027年的战略计划中,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推动气象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计划推出一个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短临预报示范项目,支持全民早期预警。
中国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气象预测上走在国际前沿。
2024年6月份,中国气象局发布3个人工智能气象大模型系统,分别是人工智能全球中短期预报系统“风清”、人工智能临近预报系统“风雷”和人工智能全球次季节—季节预测系统“风顺”。
2024年上半年,中国气象局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在30秒内生成未来10天的全球天气预报,显著提升了对强对流天气预报和台风路径预报的准确率。
正如2024年5月份举行的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所展示的,“向善”已成为国际社会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共识性态度。
联合国多个组织表示,极端气候正在成为全球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损害了几乎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应对气象灾害,正是其“向善”应用的最直观体现,未来有望凝聚更多国家的合作合力,帮助全人类更好应对气象灾害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