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创出海,是「伪命题」吗?

林栖
「信创出海」并不是一个新事物。从市场整体看,据百炼智能《2023中国出海企业现状洞察报告》对全国超过72万家出海企业样本的调研,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出海企业中TOP2的梯队类别,占整体出海企业体量的25.09%。

4d2d9464a416b0e266cdeaeefec1b03d (1).jpg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信创产业”,作者/林栖。

近日有消息传出,俄罗斯Norsi-Trans公司将开始生产使用龙芯处理器(与英特尔i5相仿)的数据存储系统、服务器和电脑,又将「信创出海」话题再次放置于镁光灯下。

在信创浪潮趋于转型期、商业化的当下,故事的面貌和走向早已发生变化,我们应当以怎样的视角去看待「信创出海」,成为一个新问题。

「信创出海」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信创出海」并不是一个新事物。从市场整体看,据百炼智能《2023中国出海企业现状洞察报告》对全国超过72万家出海企业样本的调研,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出海企业中TOP2的梯队类别,占整体出海企业体量的25.09%。

1.png

从标杆企业看,除了龙芯之外,华为、宝德、奇安信、金蝶、冠群、中望、普元信息等等诸多中国厂商都有产品连续多年畅销海外的成功案例。

这一点在数据库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得益于数据库本身的产品特性),比如达梦在“一带一路”沿线参与了大量数字化项目建设,甚至Oceanbase、PingCAP、星环科技多年来的商业定位就是全球化的。

在「信创出海」的背后,「信创产业」认为其底层逻辑主要来自3点:

(1)为什么要做:海外市场大有可为

从实际情况看,信创深化落地多年已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即便目前各细分领域几乎以每年20%的替换速度在加速国产化,但与过去几十年国外IT厂商产品的渗透相比,信创厂商在国内市场的市占份额仍旧偏低,而且面临着用户侧切换成本、绑定沉没成本、服务质量、高端性能等诸多维度需求的挑战。

1.png

来源:第一新声

相比之下,海外市场对许多信创厂商来说,虽然目前营收占比不如国内市场,但是增速不可小觑,或许能为业务开启“换道超车”、“跑马圈地”的第二曲线。

举例来说,EDA龙头华大九天2022年境外营收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5.88%,但同比增长超14.01%;金蝶2022年度海外营收超过3700万元,增速高达28.72%;中望软件今年上半年相较于去年同期,境外收入增长更是达到了109.16%。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了不少信创厂商都在积极拓展海外业务。

1.png

(2)为什么能做:下沉市场降维打击

目前信创厂商出海主要分为两种路线: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高举高打路线,旨在从与全球一流竞品的拼杀之中拿下标杆案例。这种路线的商业化难度最大、挑战程度最高,虽然说服力最强,但是只有部分头部厂商才会采取这种小众路线。

1.png

另一种则是以“一带一路”国家为代表,包括东南亚、非洲等等,IT基础设施和互联网整体水平逊于中国的市场。这一类市场的好处是,其需求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价格敏感,中国厂商可以直接利用打磨多年的产品和模式,快速复制匹配,而且与欧美产品相比,更具性价比优势。目前,这也是中国厂商出海的主流之选。

(3)为什么能持续做:信创从战略化向商业化逐步转型

随着信创的深化落实,身处产业一线的主体应该能够有明显的感知,无论是顶层对信创的战略预期,还是厂商的自身探索,都已经推动信创越来越突破早期的替换轨道,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迈向新的、商业化的旷野。

1.png

应当如何正视和推动「信创出海」?

看清楚前述这3点底层逻辑,我们就会发现,「信创出海」的趋势与其说是一个践行使命、梦想与责任的“命题”,不如说是中国信创厂商开拓商业版图、追求更好发展的自然选择。因此,「信创出海」的步伐或许缓慢,但方向不会改变。

而从长远角度,「信创出海」的深化发展离不开客观地认知市场、正视自身。

(1)信创产品竞争力仍有待提升,切忌陷入自嗨

毋庸置疑,目前国产信创软硬件虽然在部分细分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甚至领先的水准,但整体而言与国际IT巨头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肯定成果的同时,也必须正视现实,切忌陷入一味自嗨,而应该认识到:承认先进永远是赶超先进的前提。

1.png

1.png

(2)风险规避、合规和本地化仍旧道阻且长

适应水土几乎是中国软件“走出去”所必须面临的一道关口。除了工程维度、商业维度的考量之外,最重要的是信创厂商在选择地区时,应该注意规避潜在敏感地区,尽量选择法律规范和严谨的国家和地区,以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

1.png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