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技术领导力(ID:jishulingdaoli)”,作者/Mr.K。
近期,几家中国明星SaaS公司,纷纷传出“境况堪忧”的消息:劳动力综合管理服务商喔趣被传面临倒闭,只剩下10人做维护;另一家专注于智能招聘管理系统的企业Moka,也传出大批量裁员、纷纷关闭各地分支机构的消息;此外,销售易、神策、分贝通也都有裁员传闻,就连已经上市的HR SaaS企业北森控股,上市仅几个月,股价就从29.7港元/股,跌到5块多/股...如此种种,是昭示着中国的SaaS行业已经穷途末路了吗?本文K哥就聊聊我的观察和思考。
01
从“康波周期”看,目前正处于“萧条时期”
从时间轴上看,目前正处于第五次“康波周期”的萧条阶段,全球范围内的企业,都在找寻出路,希望能依托新的跨时代科技,刺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这一天何时出现不好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企业通过降本增效,自救求生,将是未来几年的主旋律。
在这种大背景下,企业在战略上收缩,战术上保守,将是不可避免的,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一些可有可无非必要的投入投资,都将大幅减少或推迟。对不少公司来说,企业数字化的推进和转型,就属于这类,在保命为第一要务的关键时刻,不能直接为企业创收、增加现金流的SaaS服务,其需求优先级肯定是靠后的,甚至会被企业从“to do list”列表中直接抹去。
如果再细分来看,一些垂类刚需的SaaS企业的耐冲击性可能会更强一些,比如基础的客户管理应用、发票自动化应用,在类似的业务场景中,企业用户还是离不开SaaS企业提供的服务的。而这一类不能被取代或替换的基础服务,也越来越成为SaaS企业抵御风险、维持现金流的底气和依靠。
而另外一些提供非刚需应用场景如在线笔记、视频会议等的SaaS企业,则很可能不再为用户所青睐。对用户来说,面对“活下去”这个最大课题面前,某些所谓的体验感、科技感并不值一提,只要能省钱就会选择其他的替代方案。这也就意味着此类SaaS业务在当前的环境下,会比垂类刚需业务面临的冲击要大得多,前面提到的那些裁员甚至倒闭的SaaS公司,很多都属于这一类。
02
中国SaaS,就不是个大生意
中国的SaaS行业,大致在2010年前后萌芽。2015年开始所谓的行业爆发,成为众多从业者口中的“SaaS元年”。一路发展至今,相较而言,我们SaaS行业的这块“饼”,也并没有摊的很大。这一点可以从和美国的数据对比上,得到更直观的体现。
有数据统计,从世界范围来看,拥有SaaS企业数量最多的美国,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50%,而中国只占2.6%;从企业收入规模来看,SaaS企业创收最多的美国,占比约65%,而中国仅为2%;从渗透率上看,美国市场的SaaS渗透率高达70%以上,而中国的SaaS渗透率则不到20%。这样的数据表现,似乎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国家的身份,多少显得有些不匹配。为什么中国SaaS不能成为一个大生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加以思考:
1、中国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不强烈
在国内,中小企业最多的行业当然是制造业,而制造业又恰恰是所有行业里数字化水平最低的行业。这个被认为最具活力,且数量庞大的群体,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部分企业由于自身客观条件、资源、管理层的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局限,致使企业无法有效、快速地进行数字化转型。
第二,从数据保护的角度出发,一些中小企业网络安全意识、防范能力不足,极易产生数据泄露的隐患;有些中小企业对SaaS平台的数据安全不信任,不愿意进行数字化转型;
第三点,可能也是最根本的一点,过去20年间,中国经济高速稳定增长,打造了世界上最为健全的制造业体系,成为出口全球的世界工厂,作为整个产业体系中的一环,制造业里的中小企业们也一起分享着各种各样的红利,在可以“躺赚”的阶段,他们大多不会真正在乎降本增效,也很难真正产生推进企业数字化的内生动力和急迫感。
2、SaaS企业成本高,很难赚钱
SaaS企业是不是赔钱赚吆喝,从微盟、北森等上市公司的财报就能看出端倪。以北森控股为例,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北森控股的销售及营销开支为3.87亿元,研发开支为3.03亿元,两项支出共计6.9亿元,占到北森控股总收入7.51亿元的91.8%。要知道这还只是市场费用和研发投入两大“硬成本”,还没扣除管理成本、经营费用等各种成本和开支,七七八八算下来,根本不可能赚到钱,这也就理解为什么北森控股5年亏掉74亿了。
那么,SaaS企业中市场费用和研发投入这两大块的开支,能不能降低呢?很难。这是由中小企业的群体特征、行业特点所决定的。市场费用高,是因为中小企业太分散,触达难度过大,综合获客成本过高。但没有办法,为了生存,很多SaaS公司不得不通过雇佣更多销售人员、堆高营销成本,来实现他们“预期”的业务收入。事实上,这种“增收”方式,是和SaaS最终“通过敏捷开发和交付以及发现并满足客户新需求”来提升销售能力的“理想路径”,完全背离的。
而研发投入高,是因为SaaS对用户体验、系统稳定性、产品成熟度比一般软件公司要高很多,其投入自然也就相应大很多。尤其是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用户要求越来越挑剔的背景下,只要企业还想在行业内好好发展,研发方面的成本投入就很难降下来。降,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自绝于市场。
由此来看,SaaS行业高企的成本,是很难在短期内快速降下来的,这就意味着这个行业在一定时期内是“无利可图”。很多想赚快钱的创业者,也会因此避开SaaS,他们更喜欢快速做大规模、上市圈钱的路子,而SaaS上市公司这些股价跌跌不休的血淋淋惨剧,很容易就把他们吓退了。
3、Salesforce的成功,很难复制
很多SaaS创业者,都渴望自己的企业能成为中国的Salesforce。但目前来看,Salesforce的成长之路和发展模式,很难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被复制的。
Salesforce的成功,有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因素的加持。比如,Salesforce成立初期,就遇到非常好的时间窗口,市场非但不饱和,而且对这种创新的软件服务商业模式充满好奇和兴趣,厂商和客户之间,也可以迅速建立很好的合作关系。接着,Salesforce不断通过“首因效应”挤占用户心智,在品牌化路线和营销驱动路线方面,双管齐下,最终成就了今天在业内的地位。
但我们当前环境下的经济情况、市场氛围,都跟当初Salesforce创立时有很大不同。因此,我们的SaaS创业者,尤其是草根创业者,一定要认清现实,你的企业能不能成为下一个Salesforce,在自己给出答案前,可以先看看BAT、华为、金蝶、用友这些深耕SaaS多年的国内大厂们,现在又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是不是仍然靠着to大B软件业务,救济养活着SaaS?
03
斗胆给中国SaaS企业,提几点建议
1、抛弃幻想,有质量地活下去
曾经,烧钱模式曾助力很多SaaS公司起飞,但时至今日,企业的字典里早没了“烧钱”二字,有的只是降本增效,开源节流。因此,很多不切实的幻想必须要抛弃了,很多不合时宜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也必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SaaS公司创始人,对此要有非常清醒、务实的认知,抛弃某些贪大求强的幻想,小富即安、小而美、小确幸,老老实实精细化运营,踏踏实实做好自己最擅长最有性价比的产品、守好守住企业现金流,未尝不是当前最稳妥,最适合的发展之道。
2、深耕行业,真正为企业提供价值
SaaS自身具有标准性强的特点,这就对客户规模、企业适配性、行业及业务属性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列的要求。在客观上要求SaaS企业必须具备业务深耕、做时间朋友的思想认知和信心。要有跟客户在一起,倾听客户声音,为客户提供真正价值,不贪图短期利益,和企业共同成长的准备和策略。
产品能不能满足客户不断提升的需求,面对竞争对手有没有持续的竞争优势,能不能持续迭代升级甚至重构自己的产品,能不能最终赢得用户的口碑和复购,是SaaS企业必须要面对,也是一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大B和SaaS,只能二选一
当初哈姆雷特的困惑是“To be,or not to be,”,如今业内人员困惑的是“大B or SaaS”。大B和SaaS,到底该选谁?这不是鱼和熊掌可以“得兼”的问题,而是只是“二选一”的问题,因为这是两套不同的能力模型,也是两种不同的生意模式,在打法上也必然存在很大的不同。
大B模式的特点是周期长,回款慢,一客一单,研发成本高,营销费用高,考验公司各部门协同、打群架的能力。SaaS则是对产品成熟度要求高、获客成本高、客单价低,考验规模化的能力、精细化运营的能力。如何选择,如何取舍,需要从业者对自身情况,对客户特点,对行业前瞻,有清晰而深刻的分析和认知。
4、SaaS下半场,拼的是AI应用
AI无疑是当今科技界的“显学”,很多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AI的融入和加持,SaaS也同样如此。面向未来,结合AI深化场景应用,提供更多满足AI发展的能力,为未来业务应用AI打好基础,是SaaS下半场的决胜关键。
巨头如钉钉的“魔法棒”、百度用AI把所有应用重做一遍;业内头部如微盟推出的AI大模型应用型产品“WAI”,有赞发布的AI智能产品“加我智能”等等,都说明这些大厂们已经在AI身上,找到了灵感,看到了SaaS的黎明,其他梯队的企业们,结合自身的情况,认真抄作业就是了。
5、拥抱生态,是中小型SaaS企业的出路
大厂以前言必称流量、入口,现在大家聊的都是生态、系统。入驻大平台(如:钉钉的AI PaaS、百度智能云、用友YonBuilder开发者社区等等),成为SaaS生态中的一环,是解决获客成本高、产品成熟度不足的有效途径,以低成本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全家桶”一类的集成化解决方案,大大提升用户体验,通过强大的产品实力和适用性,击败生态外的竞争对手,是未来中国SaaS企业,不断走向壮大和成熟的必由之路。
聊了这么多,K哥最后回答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中国SaaS没有穷途末路,只有路长且阻,问题解决得多了,路自然也就顺畅了,祝中国SaaS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