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容器云、容器化PaaS对使用者有不同的要求。容器云产品化需要向容器化PaaS平台转型,并需要考虑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以更好的实现应用开发、托管和运维能力需求。这也是实现PaaS平台的一个相对便捷的途径。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逐级深入,市场需求进一步向PaaS和SaaS层进发,使之成为公有云服务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云计算和SaaS架构的出现颠覆了整个IT行业,并扩展到了网络领域。能够从世界任何地方连接和访问资源的便利性,鼓励了企业拥抱这场技术革命。
我们都知道,云计算是互联网的核心支撑技术之一。根据Gartner相关统计数据,2022年以IaaS、PaaS、SaaS为代表的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为4910亿美元,同比增长19%,虽然增速有所降低,不过市场需求依然强劲。
用专业的术语去解释,云计算利用分布式计算和虚拟资源管理等技术,通过网络将分散的ICT资源(包括计算与存储、应用运行平台、软件等)集中起来形成共享的资源池,并以动态按需和可度量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服务。
如果说,各大厂商纷纷推出大模型产品形成“百模大战”的局势,是大模型这场“战役”的上半场的话,那么这场“战役”的下半场将更聚焦在大模型产品的整合能力,以及平台化、行业化的发展方向。
近年,国家连续出台多项政策,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制约了数字化转型进程。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品牌,亟须从顶层指导、产品布局、市场规模、商业环境等方面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平台盈利能力,构建良性发展格局。
近些年,SaaS行业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很多厂商如“雨后春笋”出现,各行各业几乎都演化形成了SaaS形态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我们的判断是,大模型的产业化之路才刚刚开始,而产业化会催生大量细分的、不同参数、不同规格、不同场景的模型需求,必须提升模型训练部署的效率,推动模型生产走向工业化。不同模型是各式各样的钢材,用来盖起一个个AI应用,那么“模型工厂”就是“炼钢厂”,是一定要建的。
从时间轴上看,目前正处于第五次“康波周期”的萧条阶段,全球范围内的企业,都在找寻出路,希望能依托新的跨时代科技,刺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这一天何时出现不好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企业通过降本增效,自救求生,将是未来几年的主旋律。
大模型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为AI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其中,大模型的核心流程可以简化为两大环节:预训练和微调。通过预训练,我们得到了所谓的“通用大模型”。进而,基于这种通用模型,我们可以使用特定行业的数据进行微调,从而产生“行业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