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由起步探索转为规模应用阶段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已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5G+工业互联网”在采矿、港口、电力等重点行业打造了20个典型应用场景,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达50家,平均连接工业设备超218万台、服务企业数量超23.4万家,不断推动知识经验数字化、工业技术软件化、资源能力平台化,助力千行百业加快智能化转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工联网iitime”。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已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5G+工业互联网”在采矿、港口、电力等重点行业打造了20个典型应用场景,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达50家,平均连接工业设备超218万台、服务企业数量超23.4万家,不断推动知识经验数字化、工业技术软件化、资源能力平台化,助力千行百业加快智能化转型。

日前,在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2022年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评价报告》暨《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数据地图(2022)》十大洞察。

一、我国“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持续健全

在供给侧,我国综合型、特色型和专业型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基本形成,2023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达50家,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达221个,其中,面向行业平台有150个,面向区域平台有27个,面向特色领域平台有44个。

二、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加速提升

在应用侧,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由概念普及走向实践深耕,已进入规模化应用推广关键阶段,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由2021年的17.5%提升至2022年的22.2%。

三、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

京津冀、长三角和川渝等城市群成为周边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高地,这三个城市群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平台应用水平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在京津冀地区,北京呈现“强核”引领态势,河北省是平台应用的“主力军”,主要呈现“一核两翼”的良性互动格局。长三角地区平台应用均衡性持续向好,浙江、江苏、上海、安徽的差距显著缩小。川渝地区“双核联动”助推平台发展齐头并进,四川、重庆应用水平排名同步提升2位。

四、全国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提升至17.7%

2021年至2022年,全国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同比增长2.2个百分点,达到17.7%,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高效开展设备数据实时采集、运行智能操控以及成效精准分析。

五、设备上云水平领先省市云端和边缘端协同发展成效加速显现

工业设备上云水平整体提升,为企业基于平台开展边缘端与云端的数据协同与业务协同创造了有利条件。2022年,全国边云协同普及率达到18%,较2021年提升5.5个百分点,各省份水平提升显著,2022年前十的省份边云协同普及率增幅均超40%。

六、全国企业业务上云普及率达到41.4%

2022年全国企业业务上云普及率较2021年提升3个百分点,企业业务云化水平显著提升,生产资源实现广泛汇聚与高效共享,其中,辽宁、湖南、河南三省首次进入全国前十行列。

七、全国工业大数据应用和知识创新水平持续提升

当前,我国以“双跨平台”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积累了大量研发、工艺等专业知识和工业模型,为工业大数据资源挖掘分析以及工业知识沉淀、共享、传播与创新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全国工业知识沉淀复用普及率方面,广东、山东、上海、北京四省市近三年持续保持全国“领头羊”地位,普及率均超22%。工业机理模型加速企业工业知识沉淀集聚与交互更迭,带动工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八、石化、纺织、电力、电子等重点行业业务云化各具特色

在用户服务云化领域,石化行业较为突出,占比约为30.8%;在生产管理云化方面,纺织行业占比约为25.5%;在设备管理云化领域,电力行业占比最高,达26.7%;在供应链管理云化领域,电子行业占比约为46.1%。

九、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新模式蓬勃发展

调查发现,2022年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创新发展模式构建的企业中,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延伸占比居前五位。

十、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由起步探索转为规模应用阶段

立足新时代,展望新未来,随着平台技术不断创新、标准引领持续强化、应用场景快速拓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潜力将得到充分释放。在技术创新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底座持续夯实;在标准引领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不断健全;在场景应用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场景加速拓展。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