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能机器人系统”。
“双浪”叠加下,算力再起新征程
历史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纵观过往三次科技革命,无不是由某种基础性的通用技术(GPTs,GeneralPurposeTechnologies)推动,站在ChatGPT爆发的当下,通用人工智能极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GPTs从GPT(生成式预训练模型)到GPTs,第四次科技革命即将踏浪而来,人工智能也将迎来第四次发展浪潮。双浪叠加背景下,人类的数字化大航海征途再启新篇。算力作为新型生产力是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层动力,其供给规模受限与需求指数级增长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传统计算范式正在失效,计算模式从中心式演进到分布式,再到云计算阶段,即将进入融合智能计算阶段,标志着新计算时代的开启。大国和大企业主导的算力竞争将愈演愈烈,资金、技术、人才都不可或缺,而最根本的是要准确掌握发力方向,方能决胜未来。
“普慧”算力未来Flag
未来算力发展将具备两大核心特征:“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通用人工智能的核心动力”。与之相对应,算力将在两个关键维度上加速发展:普适(Inclusive)与智慧(Intelligent)。“普适”意味着算力将成为人人可得(Affordable)、人人可用(Available)、人人适用(Adaptable)的“3A”型基础资源,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坚实底座。“智慧”意味着算力将具备自适应(Self-adapting)、自学习(Self-learning)、自进化(Self-evolving)为代表的“3S”智能,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广泛应用、推动数字经济迈向更高阶段的必然要求。
中国算力,自研突破,砥砺前行
放眼全球,算力或将成为影响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关键要素之一,已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战略必争之地。美、中、欧、日作为全球算力产业规模的领跑者,均在持续强化相关布局,各国算力投资或补贴计划金额均在千亿元以上。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中国始终依靠技术自主创新来夯实算力基础,已初步建立起产业链条持续完善、产业创新不断活跃、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的算力产业生态。经初步测算,到2025年,中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将不低于4.4万亿元,成为与新能源汽车比肩的超万亿级高潜赛道,若将视野扩大到算力关联产业,规模可达24万亿元。
“普慧”算力扎根中国,开启计算新时代
立足中国,算力产业的发展蓝图是由千行百业的算力需求落地所绘制的。实体经济呼唤新计算时代的新型算力,基于对代表行业的调研评估,可大致将各行业的算力需求潜力分为四类,包括以ICT和制造业为代表的“普慧双驱型”,以汽车行业为代表的“智慧拉动型”,以金融业为代表的“普适促进型”,以及以医疗和教育产业为代表的“发展酝酿型”。不难看出,尽管各行业的算力需求各有千秋,但落脚点均在“普慧”普慧算力包括三大关键要素:算力设施(nfrastructure)、算力应用(Application)、算力服务(Service)。在三大关键要素的作用下,算力将经历从产生到落地的完整闭环,彻底转化为新型生产力。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正如“普慧”算力的叙事离不开数字经济和通用人工智能这两个宏大主题,“普慧”算力的产业实践也将扎根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提供的发展土壤。
在数字经济方面,数字经济最核心的资源是数据要素,“普慧”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将充分盘活数据资产,助力中国充分释放“数据红利”,中国数字经济体量有望在2030年突破百万亿元。在通用人工智能方面,AI大小模型协同进化是未来发展方向,“普慧”算力作为通用人工智能的核心动力,既是科技公司搭建AI模型的“卖铲人”,又是检验算力公司创新能力、制造能力的“试金石”,更是推动中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加速器”。驱动“普慧”算力前行的双轮上,一边是安全,一边是发展,只有统筹安全与发展,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落实各项具体举措,才能真正以“普慧”算力开启新计算时代。
文章资料来源:毕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