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I芯天下”,作者/方文三。
中国虽然是汽车工业大国,体量虽然庞大,但出口却通常是以低价入门车型为主。
而新能源汽车让中国的汽车工业真正做到了遥遥领先,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形成了护城河。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加速助力中国汽车工业继续做大。
慕尼黑车展国内企业强势亮相
日前慕尼黑车展开幕,从比亚迪、阿维塔、小鹏、赛力斯、MG等整车制造商,到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地平线等电池、软硬件供应商,近50家中国企业参展。
据外媒统计,至少有7家中国车企参与了本届车展,加上零部件企业则多达数十家,中国参展企业数量已经超过德国。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日本,成为第一大出口国。上半年,有7家整车企业出口超过10万辆。
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这一点在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德国就显而易见。
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有六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德国销售电动汽车,而去年同期只有两家。
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增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中国汽车出口同比增长75.7%至214万辆,延续一季度的强劲增长势头,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根据广发证券测算,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1900万辆,同比+34.8%。
增速切换下,拉美(+222.7%)、东南亚(+93.2%)、美国(+62.6%)及欧洲(+40.7%)将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
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新能源轻型汽车发展趋势强劲,销量达到267万辆,渗透率为14.6%。
欧洲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需求正在快速增长,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公布的数据,6月份,欧洲纯电动车的销量同比飙升55%,而柴油车交付量同比下降10%。
仅今年7月,海外销量创历史新高,销售达到2.7万辆,同比增长83.60%,已连续5个月实现海外销售突破2万辆大关。
国内车企已在全球布局
①吉利汽车: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出口销量累计达到约12.12万辆,同比增长超38%。
吉利品牌在中东、亚太、非洲、拉美、泛欧等多个区域深化布局,截至7月底,全球共局部销售及服务网点490个。
②奇瑞汽车:2022年,中国汽车全年出口311.1万辆,其中奇瑞集团出口45.2万辆,同比增长68%,连续20年位居中国乘用车品牌出口第一。
奇瑞汽车将投资4亿美元在阿根廷建厂,预计将于2030年之前在阿根廷实现年产10万辆汽车的目标。
奇瑞的海外扩张正在稳步推进,在南美、东南亚、欧洲、俄罗斯等多个重点市场都有布局,而且还兼顾到了新能源市场。
③长城汽车:目前已在美国、日本、德国、印度等多个国家建立研发中心。
形成以中国总部为核心,涵盖欧洲、亚洲、北美的全球化研发布局,全面覆盖整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及智能化等领域研发。
围绕哈弗与长城皮卡,放大销量规模价值,围绕坦克、魏牌、欧拉构建新品类认知,引入中高端用户,全面焕新GWM形象。
④上汽集团:今年上半年汽车海外出口销量达到53.3万辆,同比增长40%,排名第一。
目前,上汽集团在海外拥有硅谷、伦敦和特拉维夫三大研发创新中心;伦敦、慕尼黑和东京三大设计中心;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和巴基斯坦四座生产基地及KD工厂。
⑤比亚迪:已进入日本、德国、巴西等54个国家及地区;部分车型在泰国、以色列、新加坡等地,已连续数月成为新能源车销量冠军。
另外,还将在巴西打造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签约泰国WHA工业园,以全产业链优势,加速全球布局。
⑥长安汽车:[海纳百川]计划到2030年,海外市场投资突破100亿美元,计划打造2款全球销量突破50万辆级的产品。
[技术出海]案例:吉利联姻雷诺
近日,吉利集团发布公告表示,其与法国雷诺集团的韩国子公司雷诺韩国汽车签订股份认购协议,吉利汽车将以13.76亿元认购雷诺韩国汽车4537.5万股股份。
与以往国内汽车企业通过海外收购买进技术或是产品输出不同,此次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实现了技术出海。
双方的分工已经明确,吉利集团将提供平台技术,而雷诺会提供品牌、设计和市场。
新产品将采用吉利集团位于瑞典研发中心研发的世界级CMA模块化架构和吉利集团的先进混动技术,并将利用雷诺韩国汽车现有的市场网络进行销售。
技术授权的营收已成为吉利汽车的一项重要额外收入。
全球范围内的汽车产业重构使得所有企业都需要与各类伙伴进行广泛而灵活的分工协作,各取所需、取长补短,并有效分担转型压力。
快就是竞争力,谁慢谁出局
在日趋激烈的中国新能源车市里,[快]就是竞争力,[快]就能降成本。
从这个角度看,外资车企频频向中国车企抛出橄榄枝,主要图的是便宜。
不过,跨国车企和合资品牌看到了目前在智能电动产品上存在的代差。
而这种代差显然在短时间内无法抹平,所以他们的大招都放在2025年以后。
但一个谁都不能避免的残酷现实是,想要决胜未来,从此刻开始就必须倾力厮杀。
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过程,就是产品降本提性能的过程,其中会出现产品的代际,谁慢谁就会出局。
结尾: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优势、品质优势明显,出口车型性价比普遍优于当地同级车型。
不过,各国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通过关税、政策等手段对中国汽车进行限制,我国企业就会变得被动,海外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场海外份额争夺战必定不会一帆风顺。
部分资料参考:天天汽车:《直面出海新挑战,中国汽车不再单打独斗》,动点科技:《中国汽车产业海外不断拓展》,FlexMove:《"扎堆"欧洲的中国汽车品牌,哪些会成功?》,中国汽车报:《向中国车企抛出橄榄枝,外企图先进还是图便宜?》,PocheDigital出海营销:《乘车出海,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