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生产力,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积累数据资源、提升算力水平、做大做强算力产业,已成为全球主要国家的共同战略选择。当前,我国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加快构建以算力和网络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算力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算力产业发展战略,推动将算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日前,《成都市围绕超算智算加快算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正式出炉,标志着成都“一体两翼”算力政策体系的正式形成。成都率先在城市算力产业竞速中起跑。
当前,成都正处于能级位势持续上升、发展方式调整转型、增长动能加快转换、开放格局整体跃升、民生福祉提升优化、城市治理深化变革的关键时期。算力政策体系的出台,体现了成都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对算力产业发展战略部署的决心和对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安排的快速响应,也标志着成都吹响了建设先进算力产业中心、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的号角。
成都超算中心 图据成都超算中心
贯彻落实“东数西算”战略
成都构建“一体两翼”算力政策体系
算力作为数据价值转换的新型生产力、数字经济的“新能源”、城市有机体的“新血液”、智能时代的“新基础”,既是战略基础资源,更是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基本能力支撑。
“东数西算”工程布局图 图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微
2020年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等重要政策。2022年2月,我国正式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布局建设8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打造10个数据中心集群。
同年8月,四川省印发《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四川)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天府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全面建成,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绿色集约、安全可靠、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数据中心一体化发展格局,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7000亿元;建立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直相关部门(单位)、成都市共同推动的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工作协调机制,成都市承担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主体责任。
成都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及四川省战略部署,积极构建“一体两翼”的算力政策体系。
“一体”即以去年底出台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成都)推进方案》(简称《成都节点推进方案》)为主体文件,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指出重点发展以计算服务为主的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按需求建设边缘数据中心;明确了以建设天府数据中心集群为重点,统筹算力设施建设,做强算力服务功能,培育壮大大数据产业,完善数据中心管理机制,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数据中心集群,到2025年建成全国领先的算力高地。
“两翼”,一是指配套编制的《成都市数据中心建设规定(2022年版)》(简称《建设规定》),围绕功能定位、空间布局、投建主体、设计指标、绿色指标、网络安全、项目成效等方面,对数据中心建设提出了约束性条款;二是指《成都市围绕超算智算加快算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简称“算力产业12条”),主要着眼于持续提升算力设施能级、推动算力赋能应用、促进供需高效配置三个方面,立足创新驱动对算力产业升级提出了发展举措。
其中,1月10日“算力产业12条”的新鲜出炉,让成都成为全国首个专门出台算力产业专项政策的城市。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副书记、市新经济委副主任周洪介绍,“算力产业12条”紧扣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工作要求,以促进算力要素利用、推动算力产业发展为目标,统筹推进算力供给站、网络试验线、算力调度网、数据要素场、安全防护盾“五位一体”的算力产业体系,着力夯实“算力底座”、推动“算力赋能”、强化“算力匹配”、实现“算力自由”。
“算力产业12条”以“提升算力设施能级、推进算力赋能应用、提高算力服务能力和安全性”为逻辑主线,主要围绕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围绕供给端提升算力设施能级,从持续提升超算适配性、加快构建智算体系、加快云计算中心提档升级、合理布局边缘计算中心四个方面,推动数据中心向先进计算中心加速过渡,保证算力供给充沛,筑牢城市未来数字底座。
围绕需求端推进算力赋能应用,聚焦鼓励算力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城市建设、赋能产业发展,在全国首创“算力券”供给机制,针对科研机构、AI大模型、高端人才三类算力需求主体制定奖补措施,创新提出算力招商、算力引才和加快AI大模型建设等举措,充分发挥算力对城市经济的支撑作用。
围绕供需对接提高算力服务能力和安全性,从探索加快打造高品质算力网络、建设算力调度平台、鼓励信创产品安全性测试三个方面,推动算力按需调度和随取随用,提升算力安全性、使用率。
解决“放心算”“算得起”问题
探索“算力券”供给机制等创新举措
“算力是衡量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加速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及数据价值的释放,驱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发展。算力对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在解读《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2年)》时强调。
近年来,我国算力产业规模增长迅速。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截至2021年底,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1.5万亿,关联产业规模超过8万亿。
《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2年)》指出,某个地区的算力越强,算力产业发展速度越快,吸引到的算力服务企业越多,对产业能级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促进作用就越强。加快算力产业的发展,将对周边乃至全国的数字经济产业链各环节相关企业产生巨大的虹吸效应。
成都智算中心 图据成都智算中心
目前,全国仅有两个投运超算和智算双中心的城市,一个是东部的上海,一个是西部的成都。
成都超算中心最高运算速度达到10亿亿次/秒,2020年9月投运以来已为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35个城市的800余个用户提供了算力服务,服务领域涵盖装备制造、新型材料、人工智能等30个领域,累计完成了3000多万个科研课题作业的计算。
成都智算中心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目前投运的仅为一期,从2022年5月上线到当年底,已为52家企业、40多个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科研团队提供了普惠公共算力服务,其中包括了“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后川京协同在蓉完成的首个科研成果孵化。
放眼长远、高位筑基的成都,算力资源目前尚处供大于求的阶段。在四川省区块链行业协会秘书长安红章看来,要真正发挥“超算智算双中心”的核心资源优势,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如何让有算力需求的企业和机构放心把数据交给第三方平台来算,二是如何降低算力平台的使用门槛与成本,让用户易使用、算得起。
对“放心算”“算得起”这两个关键问题,成都算力政策体系都给出了解决方案。
成都超算中心 图据成都科技
为解决“放心算”的问题,成都算力政策体系坚定落实算力产业国产自主可控的发展路径。《成都节点推进方案》提出了支持鲲鹏、昇腾、海光等自主可控芯片应用,提高自主研发算力设备的比例;促进应用软件与国产芯片协同发展,助推高端软件产业建圈强链;在关键领域推广国产密码算法应用,巩固提升我市信息安全的领先优势,打造国家信创产业示范基地等系列规定。“算力产业12条”明确,鼓励智算中心建设国产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和技术路线生态,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城市智脑平台等,提供普惠算力服务。《建设规定》则从约束性条款的角度明确,新建数据中心投运两年内核心软硬件自主可控比例宜达到90%。
“要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必须从底层开始,在各个关键核心环节实现国产替代。”成都智算中心COO陈伟注意到,“算力产业12条”为加快推动服务器、计算与存储、云平台、数据流通等核心软硬件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建设国产化云计算、大数据平台,鼓励信创产品安全性测试,提出了真金白银的补贴措施。“成都智算中心采用的就是国产的昇腾架构,但对用户来说,使用昇腾架构往往需要一个生态适配的过程。这些政策将有力降低用户的投入成本,引导更多有高性能算力需求的潜在用户积极拥抱国产算力生态。”
“算得起”的问题更是业界的普遍关切,在“算力产业12条”征求意见过程中,“算力券”这一新概念就引起了热议。周洪介绍,“算力券”是成都市政府针对算力资源消费免费发放的权益凭证。“算力券”供给机制是成都市以政府补贴的方式帮助中小微企业使用算力的创新举措,旨在提升城市算力规模效应,推动中小微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实现降本增效、提升服务,解决中小微企业资金实力不足、技术人才欠缺、算力匹配难应用少等痛点问题。
成都超算中心 图据成都超算中心
据介绍,“算力券”的支持对象是在成都市区域内工商注册登记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入驻成都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青年创业园、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或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团队,及户籍地在成都市的创新创业个人。支持标准为每年总计发放不超过1000万元算力券,在每个申报周期内,符合申领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单户每年最高额度不超过10万元。目前,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正加快研究制定《算力券管理办法》,对管理模式、申领流程等做细化规定。
“‘算力券’的探索非常有意义!这将实实在在帮助到有算力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其中的中小微企业。”陈伟坦言,在许多政策的申请上,中小微企业因为种种条件和标准上的差距,很难争赢大型企业。而成都把中小微企业、甚至创新创业的个人列为了“算力券”的支持对象,普惠性非常显著,有望让更多潜在用户实现“算力自由”。
深度融入“全国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
建设算力调度平台、超低时延算力网络
在“东数西算”工程规划建设的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中,成渝枢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是唯一一个既有东部枢纽功能、也要承接长三角枢纽数据的后台加工等业务的枢纽。四川省由此承担了“东数”“西算”双重任务。这也在算力供给调度、网络保障能力等方面,对成都节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郭亮看来,构建一体化的算力调度体系,是“东数西算”工程实施难度较大的环节,而体系的实现最关键的环节在于网络。目前我国网络情况各不相同。如何提高网络吞吐,保障数据传输质量、降低时延成为优化全国算力供需关系的关键。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数字经济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白京羽曾对西部地区建设数字枢纽提出了多条建议,其中一条也是针对网络,“打好网络硬基础,加快优化网络架构,降低网络传输时延和成本,研究运用计算和网络融合技术、确定性网络技术等,提高算力整体服务质量。”
成都算力政策体系大力推动算力“按需调度”和“随取随用”。
在提升网络保障能力方面,《成都节点推进方案》提出,优化东西部间互联网络和枢纽节点间直联网络,加快跨区、跨运营商间直联网和虚拟专网建设,推动天府数据中心集群与其他枢纽节点集群、省内其他城市数据中心网络直联。“算力产业12条”进一步明确,打造市内1毫秒、省内3毫秒、省际20毫秒的超低时延算力网络。
在优化算力供给调度方面,《成都节点推进方案》提出,以超算、智算为重点,全面提升算力供给质量,建成服务全国的西部算力调度中心,实现集群内数据中心的一体化调度,可调度服务器超过100万台,形成跨地区、跨行业、跨层级的算力服务资源池。“算力产业12条”进一步明确,支持头部企业依托省市算力资源建设算力调度平台,推动算力中心互联组网,提升算力使用率,对于实现跨网络、跨地域、跨行业数据交互和算力调度的,按平台建设投资额的30%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成都智算中心 图据成都发布
“不同于水电资源,算力资源无法储存和传输,如果此时此刻的算力不能被利用,就过期作废了。算力调度,即调用合理的算力去处理相应的数据,是高效利用算力资源的关键。”周洪解释,如果要高效全面地利用好所有的算力资源,包括不同类型的算力、不同数据中心的算力、不同集群的算力,就需要通过统一的调度平台来实现统一的算力编排。算力调度平台计划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方式,由国有平台公司牵头在国有算力调度上先行先试,同时带动其他算力资源共同参与。
“未来,成都将继续推动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集约化和服务标准化,全面支撑各行业数字化升级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提升超大型城市治理能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周洪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企业家、蓉漂创业者发出诚挚邀请,邀请大家深耕天府、扎根蓉城、携手成都,共享成都建设先进算力产业中心与数字经济新高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