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IT168网站,作者/卢敏。
在数字化的浪潮下,传统和新兴产业的边界逐渐模糊,数字技术带来千行百业的升级。对于中国大多数企业来说,数字化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我们要回答的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样做,怎么才能做得好。
但面对如火如荼的数字化转型浪潮,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什么?数字化转型到底要去向何方?其实,数字化转型是一场关于生产力变革的宏大命题。这种变革的核心在于释放数字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解决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我变革。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2上,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给出一个论断,“中国的数字化已经进入了快车道,释放数字生产力正当其时。”
从“数字”着手,重新理解“生产力”
什么是生产力?
从本源看,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一次产业革命由畜力向蒸汽机械力改变,第二次产业革命由蒸汽机械力向电力机械力改变,第三次产业革命由电力机械力向电子信息技术改变,每一次生产力的变革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如今,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与千行百业的结合正形成巨大的化学反应。数字生产力是以数字技术驱动的先进科技生产力,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为数字经济提供生产要素和发展动能。比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使用华为云AI预训练大模型,加速新药研发,将先导药研发周期从数年缩短到1个月,研发成本降低70%。
数字生产力的变革依赖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从数字技术供给来看,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成熟。数据、算力、算法的突破带来AI能力大幅提升,在自然语言处理、视觉识别等多领域都已经超越了人类自身的水平;云计算持续创新,预计到2025年,全球有85%的企业将采用云优先战略(Gartner);联接技术在无线、固网领域也正全面迈向5.5G。
数字化、智能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确定趋势。数字生产力的发展,使传统的生产方式被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如今,数字技术已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从办公领域到生产领域,从简单技术到复杂技术应用,数字应用的场景涉及自动驾驶、远程操控、AI检测等,在港口、制造、能源等行业普及,并带来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
数字生产力存在技术里,藏在场景里
数字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跨界融合。对于数字大潮中的人、企业和组织来说,都在重建外部世界的信息感知、传播、获取、利用新体系,重构分工协作的基础设施、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协作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吴辉认为,虽然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了必答题,但很多人却不知道怎么做。因为这里存在一个天然的数字鸿沟“懂行业的不懂数字化,懂数字化的不懂行业”。企业想要转型成功并不简单,面临着顶层设计不够系统、架构不稳、以及落实举措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解决数字化转型中的挑战,释放数字生产力?吴辉强调,“数字生产力存在技术里,藏在场景里”。华为将自己定位为做数字时代的架桥工与修路人,去弥合“懂行业的不懂数字化,懂数字化的不懂行业”这一数字鸿沟。并总结出一个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方法论,即“意愿牵引、场景切入、目标导向、组织适配、技术内化和应用外挂”六个步骤。
首先,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有强烈的转型意愿,敢闯、敢试、敢投入。其次是场景切入。如何选择合适的场景呢?吴辉认为,场景的选择一定是聚焦三个价值进行,分别是: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和可持续发展价值。作为一个企业,首先要创造效益,利用数字技术去提升品质、降本增效、增加收益,场景要沿着价值流去找,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商业价值”;有些场景的价值是不能仅用金钱衡量的,比如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数量,比如减少城市河道污染,比如改善巡检工人的艰苦工作环境。这些场景中蕴藏很大的“社会价值”。最重要的,数字化转型就是为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和生存,需要审视自己的数字化系统能否支撑业务可持续发展。
选定了场景,就必须基于场景,把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定下来,以目标为导向开展数字化转型。吴辉表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组织都有能力短板,所以“客户、伙伴、华为”应该是一个“铁三角”型的创新组织,即客户有清晰的发展规划和业务理解,伙伴有沉淀多年的行业经验,而华为有全栈的ICT技术。从华为自身的角度,为了快速集结资源,提高决策效率,实现短链条运作,已经成立了行业、产业、产品组合3种军团。这些军团会从垂直和水平的两个纬度去匹配、适应和创新,面向不同行业去打造属于行业的数字化方案,强化不同行业的数字化能力,通过数字化转型释放数字生产力。
“技术内化”和“应用外挂”,携手推进数字化进程
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了场景和组织,还需要客户、伙伴、华为联合进行4A架构重构,4A架构就是业务构架(BA)、应用架构(AA)、信息架构(IA)和技术架构(TA)。客户为主,基于企业战略和业务本质规划业务架构(BA),进而以ISV和SI为主,基于业务责权和数据流动明确业务运行的应用架构(AA)和信息架构(IA)。
在这些过程中,华为都会参与。但华为最聚焦的是用技术内化的手段支撑客户TA的设计与建设。技术内化,是华为把有根的全栈ICT技术进行聚合,由内而外生成数字平台,对准复杂的硬件平台、复杂的软件和算法平台,将它们封装成简单的对外接口;让客户和伙伴能在场景数字化建设中直接、高效使用业界数字化能力。同时华为坚持发展安全可靠的根技术,目前拥有“2+2+2”的根技术,联接领域有IPv6+和5.5G,计算领域有鲲鹏和昇腾,操作系统领域则有欧拉和鸿蒙;三大领域的根技术正在不断生根、发芽、开花,创造越来越繁荣的生态。
在充分利用技术内化的数字平台基础之上,华为强调应用外挂,激活客户数字化建设的生产力。应用外挂,就是坚持应用系统由伙伴打造。针对价值场景,发挥华为在联接、计算、云等数字技术方面的优势,提供产品和产品组合。同时有清晰的边界,坚持被集成,华为与伙伴、客户一起打造场景化解决方案,帮助客户系统化解决问题。
在成熟的方法论和业务模式下,如今,华为携手伙伴助力客户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价值正在越来越多的行业涌现。比如,在电力行业,华为帮南方电网解决了巡线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危险等问题,将单次巡检时间从7天降至2小时,并实现了“高压巡线不登塔”的目标;在油气行业,华为帮国家管网解决了油气管道第三方入侵检测困难的问题,用一套设备便能实现100公里管道的AI检测,定位精度达到10米级别,事件识别准确率达到97%,大幅降低了管网入侵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风险;在金融行业,华为则为邮储银行部署了银行分布式新核心,在确保业务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也帮助银行解决了“卡脖子”问题,帮助邮储银行实现了数字化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正加速进入以“万物互联、泛在智能”为特点的数字新时代,人类有望迈入—个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特征的全新历史阶段。但数字化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数字化转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迈向数字化的过程中,企业需要一个伙伴,在转型中以源源不断的数字生产力,激发出成长的澎湃动能。而华为,无疑正是那个最合适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