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智慧城市网。
近年来,随着《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意见》等政策相继发布,我国区块链政策环境积极向好,产业蓬勃发展。
后疫情时代,全球数字化进程加快,区块链作为数字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数字化发展的推进,前景广阔。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从2017年的0.8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6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7.58%,预计2022年将增长至14.09亿元。
什么是区块链?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的学术论文以及标准组织给出过解答。简而言之,区块链是一种新的信息与网络技术,它采用加密、哈希和共识机制来保证网络中每个节点所记录的信息(也称为分布式账本)真实有效。
历经十载锤炼,区块链正在不断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要想真正发挥区块链的价值,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区块链自身的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理念,为其与社会各环节的融合带来了阻碍。由于大多数区块链网络都是独立的,无法与其他区块链网络实现互联互通,这种数据孤岛问题使得其难以发挥最大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可拓展性,使得区块链技术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在处理能力方面无法达到大规模应用的需求。当前区块链技术本身存在的安全薄弱、隐私泄露、系统漏洞、监管缺失、扩展性差等问题正阻碍其快速发展。
区块链发展势头迅猛,但发展时间较短,这期间免不了因为发展速度过快而导致走“弯路”,而完善的标准体系能够对区块链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引导行业在规范化平台、环境下加速成长。在基于链基础的技术上,各国、各地、各行业甚至同行业的标准不统一,都会导致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的发展缓慢。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区块链标准的制定,不仅能够提升我国在区块链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对于我国自身区块链标准的制定也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此举能够推动中国区块链技术面向世界。
近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的2项区块链国际标准ITU-T F.751.6和ITU-T F.751.7顺利通过结项,进一步完善了ITU-T区块链国际标准体系,也标志着我国区块链评测方法的国际化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据悉,这两项国际标准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制定,填补了区块链国际标准在测试方法方面的空白。其中,ITU-T F.751.6是分布式账本技术平台性能评测方法(Performance assessment methods for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platforms),对区块链性能评测提出了具体要求,定义了区块链性能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规范了区块链性能测试的工作流程,以及性能测试报告的生成要求。
ITU-T F.751.7则是分布式账本技术平台功能评测方法(Functional assessment methods for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platforms),规范了区块链平台基础功能测试方法,定义了具体的测试方法与测试用例。ITU-T F.751.6和ITU-T F.751.7继2020年8月ITU F.751系列发布后,进一步完善区块链国际标准体系,提升我国在区块链国际标准方面的贡献度,促进国内区块链技术和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此外,中国信通院联合相关单位提出的3个立项建议也顺利通过。这3项标准提案是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TC1和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Trusted Blockchain Initiatives)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的,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区块链行业的共识,是我国区块链标准化工作走向国际的重要一步。其中,H.DLT-MMPA“Maturity model of permissioned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许可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成熟度模型),是区块链应用成熟度评估方面的首个国际标准。
H.DLT-SCLMR“Smart contract lifecycle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for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systems”(分布式账本系统智能合约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将对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生命周期管理要求进行规范;H.DLT-PTS“Performance test suite for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system”(分布式账本系统性能测试套件),将对区块链性能评测的用例设计进行规范。
结语:由于区块链技术在应用、安全、互通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想要打通链与链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区块链向外拓展和连接的桥梁,区块链标准化发展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