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重要一员,近些年发展备受工业和信息通信业广泛关注。工业互联网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将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实现途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
众所周知,构成工业互联网的三大要素分别为:网络、平台、安全。目前,三者均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阶段性突破,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成就。尽管如此,对于目前开展工业互联网业务的企业而言,仍有极大比例在“网络+平台”应用过程中无法寻找到最佳适配点,这也就衍生出了“5G+工业互联网”究竟是否适合当下现状的疑问不断产生。
目前,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主要表现在终端与网络、5G+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边缘计算(网络侧)等关键技术与融合应用。在这四大方向中,以5G网络建设与标识解析体系建设为双驾马车,可谓双骑绝尘。5G网络建设在各个阶段都是超预期完成的存在,而标识解析体系也在不停的刷新着新纪录,二者交相辉映,熠熠生辉。
然而,反观平台体系却有着大相径庭的表现。目前,虽说我国已初步建立以通用技术平台为底座,以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型平台、行业和区域特色型平台、技术领域专业型平台为核心,企业级平台建设蓬勃发展的多层次平台体系,但是在工业建模、工业大数据、工业应用开发环境等方面的短板,造成了当下平台体系既相对独立而又迟迟无法打开关键局面的窘境。
考虑到平台体系在工业互联网的中枢地位,平台体系一旦无法打开局面,那么“网络+平台”则无从谈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在去年工信部发布的《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2021》中可以看到,平台类标准共有95项,但仅有9项标准已发布,其他86项平台标准要么制定中,要么待制定,特别是工业机理模型与组件、工业数字孪生、工业APP、平台服务与应用等标准竟无一细分标准发布。
而另一方面,则是产业界过于热衷推动“5G+工业互联网”有关。当下,我国5G建设可谓充分彰显“中国速度”。作为工业互联网的重要网络方向,5G建设的大跨步向前使得部分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应用得以具备商用基础。然而,对于以平台为核心的工业企业而言,5G的高速发展似乎并未得到其特意青睐,2G、4G等现有网络的并存使得5G得以施展的空间锐减,这也导致工业企业在内外网改造中不为所动,不太积极上5G、用5G,造成当下略显尴尬的5G+工业互联网局面。
不过,这种局面在连续两个三年行动计划中已经初步得到改善。不同的行业已经出现一些优秀应用案例可供参考,运营商加速推进5G赋能千行百业,工业企业也在部分行业中尝试5G试点借此提质降本,一场由内而外破壳的千行百业用5G正在星火燎原。工业互联网是时候回归“工业”本身了,与其倾注巨大力量推动“5G+”,莫不如给予“工业”本身更多的关注,使其自然而然破壤寻光,用市场的自然规律来看待发展。或许,这才是当下最为务实的决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