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冶炼、水力发电、工业品生产、化工制造……这些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石,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变成了又土又传统的“夕阳产业”,连相关从业者都为自己落后于时代的现实而惴惴不安。
与此同时,对所有互联网企业来说,工厂像一个黑盒子——越是精密制造的工厂,越不愿将工艺流程轻易示人。
所谓工艺流程,实际上是一系列工业设备的生产参数。
对于精密制造来说,产品质量中的70%由设备的生产原理决定,30%由现场环境决定。生产原理是机械学院、化工学院、电气学院等各大工科院系钻研出的科研成果。另外30%的影响因素,来自于生产现场的温度、适度、设备的磨损度等。
工业大数据分析实践中大家经历过很多这些情况。比如,检测水轮机的传感器应该布在哪些地方,既能保证运行安全,又能保证成本?再比如,轧钢厂的轧辊磨损程度不同,需要的参数设置也不同——相关的隐性知识都刻在工业人的大脑里。
这些都是工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典型难题:
如何将工程师脑中的隐性知识沉淀下来?
如何让制造业企业不用担心工艺泄漏?
大数据企业如何突破各个行业的专业壁垒?
深耕工业大数据的昆仑数据,通过自研的K2平台,将隐性知识梳理成图谱,将行业知识抽象为产品,降低业务人员使用大数据的技术门槛,加速企业数据价值的释放、领域知识的沉淀和数智化转型。目前昆仑数据已服务清洁能源、显示面板、高端电子、钢铁冶金、新能源商用车、动力装备等领域。
作为企业的大数据合伙人,昆仑数据如何帮助工业企业探索数智化无人区?
作为大数据公司,昆仑数据如何在不同行业间实现复制?
更重要的是,如何真正迈入1万亿规模的工业互联网市场?
01
没有业务价值的技术炫耀,都是耍流氓
过去要解决数据问题,工厂的做法是找一个技术服务公司。
昆仑数据早年也接过服务项目,但昆仑数据CEO陆薇发现两个问题:一个是保密性,工厂不见得愿意把核心工艺告诉服务商;第二是标准化,行业间差异很大,定制开发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
工业大数据本质上是将特定工业场景下的经验知识,以数字化模型或专业化软件工具的形式积累沉淀下来。
如何在工业生产领域形成标准化的产品?这是昆仑数据面临的最大难题。
深思熟虑后,陆薇决定升级产品——将行业经验抽象成产品,降低数据使用门槛,让工厂的技术专家更好操作。
不会写算法没关系,昆仑数据有办法让业务人员像用Excel表格一样操作昆仑数据的平台和产品。这样,一线的业务人员也可以基于昆仑数据的平台开发自己的个性化应用。
“我们想做工业数字化领域的SAP。”陆薇说,“SAP把经营管理的最佳实践沉淀了下来。我们也一样,我们把工业领域的生产经验,比如怎么做设备健康管理,怎么产品质量检测等都抽象为模版,将行业知识进行数据化,沉淀在我们的平台上。工业专家把这个模板拿过来,根据自己的行业特性调两个参数,就可以直接使用。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这个目标背后,昆仑数据要实现“3T融合”——operation technology/运营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和data technology/数据技术的融合——也就是把很多工业的专业知识跟数据智能结合到一起,变成了产品的一部分,产品中包含很多行业解决方案。
昆仑数据内部集合了大量数据专家和信息专家。陆薇本人毕业于清华大学CAD(辅助研发)专业,在IBM工作14年,曾负责IBM全球物联网系统。
但工业门类众多,隔行如隔山,如何获得钢铁、电力、化工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如何在各个工厂之间实现复制?
昆仑数据首席科学家田春华回忆:“深入行业之后,数据分析反而成了一件简单的事,难点是,你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数据、看什么东西,这种联系行业专家有时也讲不全。所以我们最好反过来,不是我们去学习工业知识,而是把数据分析技能交给行业专家,通过把工业人变成工业数智人,实现工厂的数字化转型。”
02
通过人的转型,实现企业的转型
书面地讲,昆仑数据的核心能力是:
数据资源化:提炼工业数据管理实践经验,降低数据使用门槛。
知识结构化:内置创新领域知识驱动的工业数据分析方法论,降低数据分析门槛。
研用一体化:提供分布式云+边协同框架,降低应用部署难度。
通俗地讲,陆薇认为,昆仑数据本质上是在做培训,“我们是通过把工业人转型为工业数智人,通过人的转型来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如何培训专家?田春华介绍,昆仑数据通常的培训方式分为三步,持续半年时间,一次培训大约10人,一个企业学会数智技术的业务员如果能稳定到十几个人,这部分业务基本就撑起来了。
在培训中,第一步是建立认知——先让客户了解大数据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用案例形成一个共识。
昆仑数据在进入企业之前,会先对企业讲清楚,“我们不是卖给你一个现成应用,马上解决良率问题、效率问题等等。昆仑数据交付的是一种能力,让你可以自己去解你这些问题。”
第二步,做数据梳理。通过展示过往相关行业的参数列表,让客户照做一份表格,列出本行业的关键设备与参数。
第三步,进行大约半年的实操练习。
昆仑数据的平台和产品主要包括K2Assets工业数据智能平台,平台里储存着沉淀了行业经验的各种算子。
在昆仑数据的算子库里主要有三类算子。
通用算子:包括通用的数据预处理、机器学习、时间序列分析等。
领域算子:包括传感器分析、振动分析、热力学算子等。
行业算子:包括水电、风电等具体行业分析领域算子。
行业算子专注于特定行业的特定经验,适用范围较小。领域算子不如行业算子那么抽象,比如判断机器设备上的信号是持续上升,还是振荡过大,这种经验行业之间可以相互借力,相互流通。通用算子是最常见的大数据应用模型。
通过平台与算子,工业技术专家可以以非编程(低代码)方式,自主完成数智化创新应用开发,并将其创新成果快速部署和应用到现场,实现自身工业知识的数据化、算法化、软件化。
03
通过服务巨头,参与搭建细分行业的产业平台
对陆薇来说,通过培训工程师,昆仑数据可以同时覆盖多个行业。
沉浸工业互联网二十多年,陆薇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软件最有价值。她的结论是,上云只是手段,工业互联网是价值场景驱动的,不是技术平台驱动。
把互联网放在一边,单独看产业——产业本身是一个不停交易和流通的链条,上下游企业之间一直有业务往来。只是原来的业务往来是通过表格、电话等方式,如果能用互联网的手段支撑起交往过程,理论上应该会效率更高。
谁最适合搭建一个产业平台,用互联网的方式赋能上下游企业?陆薇的结论是龙头企业最适合成为产业链的链主。
首先,只有大客户才想自主创新,腰部客户最想要的是现成的解决方案。其次,不少工业龙头企业正在思考转型问题,寻找新兴业务。这样的龙头企业最适合借助已有产业链,在传统业务之外,搭建一个为行业服务的垂直行业互联网平台,服务整个行业。
对昆仑数据来说,通过服务巨头,参与搭建细分行业的垂直平台,昆仑数据可以实现对一个行业的覆盖。
东方电气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和电站工程承包。在进行设备运维管理时,东方电气集团借助昆路数据的技术能力,打造“云+边”的远程监测与智能诊断云平台,进行健康评估、故障诊断、运行安全性分析等模型的数字化迭代和软件化部署,提高水电机组运行可靠性,降低运维成本。
东方电气的远程运维智能APP都运行在昆仑数据的技术基座上,昆仑数据也会随着他们的市场拓展,服务更多的水电站用户。
虽然找到了好的商业模式,但昆仑数据也不能随心所欲地进入任何行业。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企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完善。
要想实现大数据,前提条件是要搜集到足够全面的数据信息。
工业互联网本身是一套复杂系统。从横向集成的角度看,制造企业需要通过平台去连接人、机、物等各类工业要素,获取各种设备实时数据和生产过程数据,再结合行业的生产原则,构建相应的生产模型。
从垂直应用的角度看,以数据为基础的智能应用,通过沉淀行业知识和经验,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工业互联网发展空间巨大,但是如果产线半自动,数据搜不全,大数据就毫无用武之地。“企业买硬件的钱比买软件的钱贵得多。”陆薇忍不住吐槽,毕竟很多企业还在补信息化的课。
实际上,工业大数据比较成熟的应用场景,都集中在生产制造过程优化、供应链管理、预测性维护等具有较高行业特质的场景中。真正要实现各行各业的工业互联和大数据计算,还有一段路要走。